讀經教育,真的等於“右腦教育”嗎?

據研究,人的右腦包含了人類500萬年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智慧,它的記憶力、能量、創造力,超過左腦

100萬倍。但它平時又是關閉的。世界上成為“天才”的,都是有意無意中開發了右腦潛能的那部分人。

讀經教育,真的等於“右腦教育”嗎?

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就有一種很好的右腦教育方法:讀經教育。

所謂讀經教育,就是讓孩子在剛會說話時就開始讀經,或者在孩子不會說話之前由家長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在6歲之前,尤其在3歲之前,右腦處於完全開放狀態,所以應該好好地珍惜這個年齡段,加以引導和鍛鍊。

現在大多家長老師要求孩子先理解再記憶,這是一種左腦式教育,是把成人的左腦思維方式強加於孩子,在抹殺孩子的天賦而全然不知。

右腦記憶是不需要理解的,右腦屬於深層次的悟解。孩子擅長不加理解記憶複雜的內容,這正是右腦記憶的特點。

讀經教育,真的等於“右腦教育”嗎?

有些人會想,不去理解記住再多的內容又有什麼用?我告訴大家,因為左腦是邏輯理解思維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高。

孩子這一年的理解能力自然要比去年的理解能力強,這是大腦發育成長的自然規律。

大腦首先要有優質的輸入,才能有優質的輸出。在孩子幼時先將需要記憶的內容記下來,等到孩子成長到能夠理解的年齡自然能夠深層次的悟解。

我們人類的大腦具有無限的潛力,在幼時記憶的內容越多,右腦的記憶迴路就擴的越寬,負責記憶的細胞參與的數量就越多,記憶能力就越強大。

我來做個形象的比喻:假如右腦記憶細胞有10000個單位,孩子甲在6歲之前記住了10個故事,右腦記憶細胞需要激活參與的數量是100個單位;孩子乙在6歲之前記住了四書五經,右腦記憶細胞需要激活參與的數量是2000個單位;這兩個孩子上學後同一個班,老師要求背誦一篇文章,孩子甲需要2個小時左右能夠記住,孩子乙則只需要5分種左右便能完全記牢。

不言而喻,他們兩個之間的學習成績怎麼可能沒有差距,孩子乙就這樣順理成章的成了天才,如果在此期間繼續鍛鍊右腦,這樣的孩子成人後必定才華橫溢,創新能力極強。

孩子甲因為他幼時沒有人引導他,原本這個孩子具有成為天才的右腦天賦,就這樣在成長中淪為成了平常人的左腦思維。在《天才的世界》一書中提到,“天才”是偉大的開創者和創造者,是完成了客觀上被認為具有巨大價值的工作的少數人。

他們具有獨立自主的性格、自信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富有預見性和洞察力。其實這些特性都是右腦的資質,只用左腦工作的普通人和它們無緣。

讀經教育,真的等於“右腦教育”嗎?

有很多人認為記憶力好的孩子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就差。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思考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基礎在於記憶。記憶力好的孩子容易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深層次的思考來源於右腦。

記憶分為左腦和右腦。所謂有記憶力而沒有思考力,正是因為這種“記憶力”是左腦的記憶力。如果右腦記憶力得到開發,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創造性來源於右腦,左腦是沒有創造力的。右腦記憶的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右腦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還能夠激發出右腦的創造性、感性、靈感與直覺。


讀經教育,真的等於“右腦教育”嗎?

幼年錢學森和母親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就是很好的例子:幼時的錢學森天資聰穎,悟性極高,記憶力特強, 3歲時已能背誦百首唐詩、宋詞,以及早期一些啟蒙讀物如《增廣賢文》與《幼學瓊林》,同時還能心算加、減、乘、除,周圍鄰里一傳十、十傳百都說錢家出了個“神童”。

面對如此聰慧的兒子,錢均夫夫婦深感自己肩上擔子之重,併發誓一定要把兒子教育好。

由於丈夫平時在外地供職,這家庭教育的職責自然落在母親章蘭娟身上,她總是採取啟發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兒子做到心服口服。

她給幼小的錢學森每日安排的功課是:清晨準時起床,加強身體鍛鍊,早飯後就教兒子背誦唐詩。累了,就讓兒子看一下兒童讀物。下午或者教兒子畫畫,或者寫毛筆字,每日如此,從不間斷,讓幼小的錢學森從小就樹立良好的讀書習慣。

錢學森之所以能夠為我國科學發展上做出巨大貢獻,和幼時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其實並不是只有幼時的錢學森記憶力好,應該說所有的孩子在那個年齡段記憶力都是很好的,但是不加以引導,只會白白浪費掉,而錯失良機。之後即使花上千兩黃金,也換不來這種絕好的教育機會。


讀經教育,真的等於“右腦教育”嗎?

讀經教育=右腦教育。為什麼要讀經典而不是其它?因為經典書大多是全腦人寫出來的,這些經典不知傷透了多少現代人的腦細胞,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在說些什麼,左腦思維的人又怎麼能搞清楚全腦人思維的境界。

先拋開經典書具有極高的文學內涵不說,單從開發右腦方面來說,正因為經典不容易理解,所以就是最好的教材,當反覆閱讀這些經典時,大腦神經傳遞迴路發生了變化,信息越過左腦記憶,反覆刺激右腦深層神經記憶迴路;如果此時再將雙耳捂住,就可形成體內振動音,體內振動音更容易深入右腦深層記憶迴路,對擴寬右腦深層記憶迴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我前面講過,右腦記憶是不追求理解的,左腦反而是先理解後記憶。猶太教育培養出來了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們幼時的教育:背誦舊約=右腦教育,成人後才能有所成就。

2-3歲是唯一一個能夠無意識地體會到語言所具有的音律和節奏的時期。2-3歲的孩子讀四書五經雖然不理解,但是卻開發了卓越的右腦能力,所以大家不要再被“理解”二字所困惑。

讀經典除了能開發右腦以外,還具備極高的文學內涵,為將來孩子的語文能力打下了很好的根基,獲得了成為文豪的基本素質。


讀經教育,真的等於“右腦教育”嗎?

讀經的具體做法:剛開始只需你念一句,孩子念一句,當孩子能夠成段閱讀時,便可和孩子一起讀,朗朗的閱讀聲在室內形成了良好的氛圍,讀經就成了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讀多少遍為標準呢?有幾種方法可以採納:

1、以孩子會背誦為標準。

2、如果孩子人數多時,可以以大聲朗讀100遍為標準。

3、一本書讀上千遍萬遍,更能擴寬右腦深層記憶迴路,為形成過目不忘打下根基。

讀經要求:心無雜念,有口無心,反覆朗讀,大腦空白。選讀次序可參考:《論語》,《道德經》,《大學》,之後任選即可。


聲明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圖片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來源標註錯誤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