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次!粤港澳三地庭审比较研究 交流互鉴推动大湾区司法融通

香港庭审现场是否如TVB电视剧中演出的场景一样?

澳门庭审又是如何?

三地在审理程序上又有何不同?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

广州大学城里的

粤港澳大湾区民商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暨粤港澳三地模拟庭审活

给出了答案。

全国首次!粤港澳三地庭审比较研究 交流互鉴推动大湾区司法融通

12月16日,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联合中山大学、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香港麦家荣律师行、澳门法学协进会等单位,共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民商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暨粤港澳三地模拟庭审活动,香港和澳门的法官律师走进内地,与内地法官和律师一起真实还原粤港澳三地庭审场景。

此次模拟庭审活动联合粤港澳三地法律理论实务界力量,旨在通过建立粤港澳三地司法制度互鉴交流平台,打造大湾区比较司法研究的示范品牌。

港澳庭审现场首次被同时“搬”进内地

当天进行的三场模拟庭审选取了同一个案例,由来自内地和香港、澳门的真实法官律师和中山大学法学院学生参与,分别依据内地和香港、澳门各自的审判程序进行模拟审判,高度还原内地和港澳的真实庭审现场。

“court”早上9时15分,随着香港法庭书记员一声宣布,香港模拟庭审正式开始。

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律师对证人进行了精彩的交叉询问,而这也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大家常在港剧中所见到的庭审场景。原被告律师通过对证人的询问,帮助法庭逐步还原事实真相。

全国首次!粤港澳三地庭审比较研究 交流互鉴推动大湾区司法融通

香港庭审结束后紧接着又分别进行了内地模拟庭审和澳门模拟庭审。

据南沙自贸区法院一级法官、商事审判庭庭长,同时也是此次内地模拟庭审的主审法官孙皓介绍,商事活动活跃是自贸区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次模拟庭审的案例就是一起源于真实案件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三场模拟庭审均围绕涉案合同的性质属于借款合同还是融资租赁合同,其效力应如何确定等争议焦点展开。

在此次香港模拟庭审中扮演原告代表律师的香港麦家荣律师行实习律师阎舒乐谈到自己的感受,庭审没有加工彩排,真实庭审中律师也会被法官问得哑口无言,证人经过律师交叉盘问后证言也可能出现前后矛盾,模拟庭审各个细节都符合真实庭审环节。

全国首次!粤港澳三地庭审比较研究 交流互鉴推动大湾区司法融通

此次粤港澳大湾区民商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暨粤港澳三地模拟庭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司法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大湾区的司法融通。

搭建桥梁 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司法交流

当天开展的三地庭审比较研究活动在去年举行的内地和香港模拟庭审基础上首次加入澳门,而将内地和港澳三地的庭审以如此直观的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

参与模拟庭审的粤、港、澳三地代表,对于此次粤港澳三地模拟庭审活动有何感受?

澳门特别行政区初级法院合议庭主席法官梁祝丽

印象深刻的是程序方面的不同,香港庭审中有专家证人出庭,而澳门的法律专家证人是不出庭的,且澳门的当事人不可以作为证人出庭,只作当事人陈述,这一点也与香港庭审不同。另外,内地庭审程序中,律师可以在法庭的主持下直接就对方律师的发言予以回应,与港澳庭审又有很大不同。

全国首次!粤港澳三地庭审比较研究 交流互鉴推动大湾区司法融通

南沙自贸区法院副院长李胜

三地模拟庭审比较活动搭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司法沟通交流的桥梁,能够有效增强内地和港澳的法律理论实务界交流,增进对诉讼制度的相互了解。通过对同一个案件按照各自的法律制度和相关程序审理,学习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促进内地和港澳的相互借鉴融通。同时,通过学生深度参与和接受港澳法官或律师指导,加强法律人才的培养。

香港大学法律系主任赵云教授

三地庭审各有特色,也提供了让三地法官和律师充分了解彼此、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契机。尽管各自程序规定有诸多差距,但是价值理念有趋同性,追求司法客观中立、程序公正等均有所体现,应当追求最大公约数,实现公平正义。

互鉴互信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司法融通

此次粤港澳三地模拟庭审比较研究将近年来南沙自贸区法院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司法合作交流工作推向了又一新高度。

自去年首次开展粤港两地模拟庭审比较研究活动以来,南沙自贸区法院已经将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司法实践,比如在今年10月出台了全国首个《涉港商事案件属实申述规则适用规程》,并将该规程运用于涉港商事案件的审理中,此举是借鉴香港诉讼规则的新鲜尝试。

李胜表示,近三年来,南沙自贸区法院以立足港澳、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努力提升司法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先后聘任了港澳籍人民陪审员、港澳籍特邀调解员参与案件审理和调解,并引入港澳商会协会调解案件。先行先试,在坚持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持续有计划地借鉴适用英美等法系中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诉讼规则,目前已经成功借鉴当事人主义送达、交叉询问、属实申述等规则,为司法审判工作注入创新活力。

// • END • //

来源 | 广州南沙法院

通讯员 | 夏江丽 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