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分享|張邦鑫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今日,在以“碰撞·演變”為主題的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上,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為觀眾帶來了題為《用愛與科技推動教育進步》的演講。在演講中,張邦鑫首先拆解了教育行業的三組概念和內在的商業模式邏輯,隨後,張邦鑫也表示教育的本質絕對不是科技,應當是“幫助一個學生多大程度的開拓了他的視野、解決了他的自信、他對學習的信心、他從學習中得到的成就感”。

以下是張邦鑫的演講精選實錄

首先,當我們在談教育的時候,經常有幾組概念我們是把它放在一起的,我想把這幾組概念放在一起討論一下:

三組概念

教育和學習

教育我們通常指的是一種社會對人的約束性的要求,比如K12有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說想被教育得接受教育,不想被教育也得接受教育,它是一個義務,它是社會對某個個體自上而下的要求。而學習是站在個人的角度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子自下而上的想學習的需求,所以這不是義務,學習不是義務,但教育它有義務。

培訓和補習

到我們在K12的時候,很多時候培訓機構也談教育,其實教育和培訓又不是一個概念。培訓通常指的是偏短期的一種學習,它不是一個體系的、長期的;補習跟培訓又不完全一樣,是針對某些知識點不明白的地方進行的。

知識付費、付費服務和免費內容

互聯網在線教育起來的時候又有一些新概念,很多教育機構在做,比如工具類的APP,很多免費的內容、免費的工具,過去這幾年出現了知識付費,還有我們所謂直播、大班、小班、一對一的直播,這樣的付費服務,其實當夥伴們在討論任何一個概念的時候,我們說我們在做教育,其實這裡面的品類是非常豐富的,大家談的可能不是同一件事。

東亞國家課外輔導旺盛的思考

有時候我思考一個問題,包括有時候我們去美國參加GSV,跟別的國家的人討論,他們經常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些國家它的課外輔導這麼旺盛?”我自己嘗試做了一些研究,發現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我們東南亞這些國家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比較大,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再加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西方某種程度來說讀書這件事情能夠改變命運幾乎是個秘密,在很多國家都是這樣。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看到在歐洲、在美國,其實很多人讀書學的好不好並不是最重要的,他到路邊舉牌,一個人的理想是可以去掃馬路,在中國爸媽聽說孩子理想是掃馬路,可能會覺得很沮喪。

再看一個例子,今天的快遞員,因為電商、外賣的出現,快遞員和送外賣的快遞員他們的月薪水已經是大幾千甚至八千一萬,但是很多坐辦公室的白領畢業之後進到辦公室三五千的比比皆是。從社會的認知來說,多數人如果能找到一個低兩三千塊錢的體面的工作,他不願意去做快遞員,這跟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很大關係的。

第二個影響是人口的高密度,亞洲東亞這些國家都是高密度的,人口密度帶來典型的壓力,最典型的是今天的成年人,大家背個單詞打個卡、閱讀打個卡、運動打個卡,這種事情對我們身邊人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有句話叫“你的閨蜜在減肥,隔壁老王在練腰”就是這種感覺。你會發現在美國和加拿大,尤其到中西部地區看,真的是“千里無人煙”人口密度很低,沒有這種競爭性、壓迫感。

第三個是經濟增速帶來的,經濟增速帶來的是人類命運的改變,這一代人命運的改變,就是一種高強度競爭,成年人的高強度競爭,在成年人世界裡的高強度競爭會把這種壓迫感帶到家裡傳遞給下一代。所以你會發現歐洲經濟相對來說增速要緩一點,美國要高一點,亞洲要再快一點,中國要再快一點,我們要畫一個曲線的話會發現,經濟增速和成年人世界的競爭壓力以及和中小學的競爭壓力幾乎是線性相關的。印度中小學的學科競爭壓力也一樣,前不久有一部電影就是說這個事。

三種成本決定的三種商業模式

當我們在研究客戶當前主要行業裡的商業模式的時候,我們看客戶使用的教育產品,先不說我們給它什麼,先要看客戶做這件事情需要付出什麼?

客戶有三個成本:1、經濟成本;做一個事情,學習是要花錢的,當然我們也有免費產品是沒有經濟成本的。2、時間成本;所有的產品要花一個更大的成本,比經濟成本更大的是時間成本,報個線下輔導班兩三千塊錢,一學期還要花四五十小時上課,三十小時在路上,如果還要作業、還要複習的話花的時間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第2個成本比第1個成本要大的多。3、機會成本,是遠遠大於第一、第二個成本的,要考上好學校或者要成才或者成人,這種是不可逆的,通常只有一次機會。所以第三個成本是遠遠大於第一個成本加上第二個成本的。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當我們研究完這三個成本之後我們就知道,它決定了三個東西,機會成本決定了剛需產品,我們有些學科類的輔導,這是今天很多公司在做的,包括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培養習慣的、也包括升學的。這樣偏剛需的產品,這樣的客戶和用戶在意的根本不是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這也是今天為什麼一對一比較火的原因。

時間成本對應的是有用的內容,今天很多內容的付費,不管是分級閱讀也好、輕內容、輕課也好還是很多內容付費、知識付費,像得到、喜馬拉雅大量的都是有用的內容。這樣的問題對應的只要你的東西有用,對於客戶來說經濟成本不是問題,但是他很在意時間成本。

還有一類是有趣的內容,如果是有趣的內容客戶是考慮經濟成本的,如果你讓我高興一下,其實經濟也是成本,最好是免費的。對應這三種內容和產品,它相應的商業模式也不一樣,有趣的內容對應的是廣告收入,靠海量的用戶賣廣告,而有用的內容對應的商業模式是內容付費,而剛需的產品對應的是服務收費,這三種產品它就決定了其實是客戶的三個成本,最終決定了我們這個行業目前為止最主要的三種收費模式。分別是廣告收費、內容付費和服務收費。

這三種產品的基因其實是不一樣的,當很多創業者進到這個領域裡的時候,包括很多傳統的培訓機構,傳統做教育的人在面臨互聯網這一輪衝擊的時候,大家說科技和互聯網對教育行業產生衝擊的時候,它的不淡定也是因為把這幾個東西混在一起了,有的時候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做什麼的。其實靜下心來想清楚客戶的本質需求、想清楚客戶的成本,你知道你的優勢是獨特的,其實你是有核心競爭力的,你是完全可以做好的,因為純互聯網的模式和純服務的模式還不完全一樣。

未來的四個趨勢

要看未來什麼東西是有價值的?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所有數字化的產品它的價格從長期來說應該趨向於零,這在互聯網裡面是個通行的法則,內容可以付費是因為它基於有效的時間和有限的人群,是可以付費的,但是在很多領域裡面會有人把它變成廣告付費。

第二從長期來說,原子化的產品價格也趨向於零,什麼意思呢?未來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所有的標準化產品,非3D打印的設計類的產品,它的價格也會降到非常低的價格。今天之所以硬件值錢是因為它凝聚了複雜的人類勞動,當機器人越來越多的替代產業工人的時候,原材料的價格也越來越貴。理論上今天的硬件,我們用的杯子、椅子、手機這些東西價格理論上都會趨向於零,這只是時間問題。它今天之前是人類勞動,因為人類勞動消耗了人的壽命,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所以它值錢。

第三個,有一個東西將來它的價格會越來越貴,就是服務。因為服務它的本質是消耗的人的時間,人的時間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當我們去上課的時候、到餐館的時候,有人給我們端盤子做服務的時候,理論上他就是在消耗他的生命,為了讓你的生命更美好一點,所以這是值錢的。而且因為他是稀缺資源,他一定會越來越貴,所有的稀缺資源都會越來越貴,即使人類的壽命在增長,仍然會越來越貴。

第四,所有的心智價格會越來越貴,所有的創意創造性的產品,因為它消耗的不只是生命,消耗的是人的靈魂,心智資源一定會越來越貴。

這四句話解釋了剛剛說的三種付費模式,剛剛說了有廣告付費、內容付費、服務付費,其實還有一個未來的教育應該還有創造、創意付費,那麼在今天我們的市場上看到這樣的產品是比較少的,未來一定會有而且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教育的本質不是科技

所以我個人看法,在科技和教育的互動中,經常有人說科技是本質,互聯網是本質,教育是本質。我認為在這裡面作為一個教育從業者應該堅守教育的初心才不會迷失方向。科技互聯網不是洪水猛獸,它們是幫助教育,幫助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完善自我,只是不同的時期,過去五千年來一直是這樣,未來也一定不斷的是這樣,跟教育結合,為教育賦能,而教育的本質不是科技。

我給大家講一個當年做家教的故事,為什麼會有好未來,最早因為我當時讀研究生的時候做家教,當時小學6年級的學生,我教他的小學數學,這個孩子學的不錯,自己本身資質也不錯,教了一段時間,數學連續考了三次一百分,他爸爸介紹了20個學生,變成了兩個班,這樣子才有了學而思,有了好未來。所以在我的印象裡,我一直教他數學,因為我本身是教數學的老師。

前不久,他到我們公司找我,現在已經畢業了,最近他找我因為他想考清華的MBA,想讓我寫推薦信,當然他考上了,因此被清華面試錄取了。我跟他聊天很多細節都忘了,但是交流過程當中讓我比較震撼的是,他說“張老師我特別感謝你”。

因為我比較得意的是講數學,他說“我印象深刻的是你當時給我講語文,成語故事講的太精彩了,跟我玩成語接龍的遊戲。”我覺得很尷尬。他說因為你講課天馬行空開拓了我的想象力,而我們公司有個價值觀叫“務實”。當時我稍微有點尷尬,我問他“第二深刻的呢?”他說“第二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寫作文,寫一個科幻篇,你就問我那個細節,這個到了哪個星球,那個外星人長什麼樣?”

我就完全懵了,因為所有這些細節我都忘了,但是我教這個學生是16年前,這個孩子記得清清楚楚,我很不甘心,我說“還有嗎?”他說:“數學教的也還不錯,你挺有耐心的。”

我說:“還有嗎?”

“沒有了。”

這個事情給我很大的內心震撼,我就意識到,其實我們老師跟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根本不是你教給他多少知識,根本不是你用什麼手段、方法、高科技、大數據解決了多少問題。

更多的是你傳遞了多少熱情,傳遞了多少能量和愛,你有多在意他,你幫助他多大程度的開拓了他的視野、解決了他的自信、他對學習的信心、他從學習中得到的成就感。

我們把好未來的使命定義為“用科技推動教育進步”。我作為一個理科生一直以“用科技推動教育進步”作為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好未來有將近五千和內容和技術研發,在這個領域裡我們應該是投入比較多的。

但是當我跟學生交流的時候,那一刻讓我震撼的是,即使這麼大的投入,我們做了那麼多的事情,但是可能,即使從根本上很難改變教育的本質,這種人和人之間情感的交流、愛的傳遞、靈魂和靈魂的交流恐怕不是信息技術、科技、數據、AI這些東西能夠改變的。

用雙師模式助力線下傳統培訓

剛剛我講的是偏科技互聯網領域,我再講講線下傳統的培訓機構,我們看到一個趨勢:由於培訓機構這些年線上線下迅猛的發展,這個產業正在逐步的走向健康和成熟,我們看到有一種公司逐步的出現,就是橫向平臺,它會給所有機構提供某一個或多個領域的水和電。

比如說信息系統,比如說基於雙師的直播課,我們說叫橫向的平臺連接機構;好未來也在做這樣的事情,目前已經簽了幾百家培訓機構,就是把雙師的主講老師輸出。因為很多地方我們不會去,即使有些地方去了也願意開放出來,我們做不了所有的事情,我們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這件事情給地方機構帶來的是什麼?縱向的平臺,一個區域做的好的機構縱向平臺可以連接產品。

比如一個機構原來是沒有外教這個學科的,直接接進來就可以擴科了;一個英語機構接數學一個學科就變成兩個學科,自己配輔導老師就行,一個小學機構語數外都可以做,沒有中學、高中的都可以接我們雙師的產品,可以把初中部、高中部建起來,可以接編程產品,可以變的開全學科,但是教學質量非常優秀。這是我們看到的今天這個產業正在從小作坊變的未來所有機構都變的擁有高品質的方向。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用一個具體的圖來看,這是一個“縱向產業鏈”一個企業裡面很多環節,從品牌、營銷、銷售、教研、技術、教學、服務、售後大家都的自己做,但是由於這個行業的變化就開始出現產業分工縱橫交錯,會有一批企業做橫向的開放平臺,把它的教研、教學、技術開放給全國的中小培訓機構。這樣的公司將來會非常多,他們的特點定位就是技術和內容公司給行業做輸出,當然好未來也在做這樣的開放平臺的業務。

以前很多機構跟我們是一種競爭關係,以後變成合作關係了。

這裡的前提是技術的進步。以好未來的雙師產品為例,我們的雙師是2013年最先開始做這件事情的。2013年做的時候不是線下的雙師是線上的雙師,當時內部做這個產品叫海邊,做了兩三年跑到兩萬學員,給我們另一個事業部學而思網校造成比較大的衝擊,他們很恐懼,他們就內部抄襲了海邊,走了海邊的路,讓海邊無路可走。

因為我們內部也是開放競爭的,後來學而思網校改成雙師模式後自己成長比較快,到上個季度的時候,上個季報出來,學而思網校付費人次第一次超過了學而思培優。我們看到的趨勢是在時間表上,最早的雙師小班第一學期的教學質量續報率60%、90%。第二學期是90%多、80%多,到第三學期基本上雙師教學的續報率各種指標、客戶滿意度指標已經超過了非雙師的,所以我們後續新開的城市基本上全部是雙師模式做了。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各個機構可能不一樣,我們認為超越期在2018-2020年之間,對於好未來來說這個時間點出現在2018年。我們認為未來雙師這種模式它的教學品質服務,小班是相對穩定的,雙師相對來說它的產品需要打磨、數據需要迭代、進化速度更快,它的教學和反饋是會超過小班的,我們當前已經跑出了這樣的數據。

大概的形態就是一個老師主講老師給學生上課,輔導老師維護課堂的紀律,蓋小印章做一些服務等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總結一句話“互聯網重構學習,人工智能融合教育”。

雙師本質上是把學和習拆開了,我們今天的教育跟中醫一樣是沒有分工的,雙師其實就是把學變成課堂上由主講老師帶領,習由輔導老師完成,課前預習、課後答疑都由輔導老師完成。將來越來越細,學就是主講老師來,習也會分的很細,有判作業的、答疑的、培養興趣的老師等等,兩邊老師都會不斷的分工,就會像進到一個醫院要分科分診一樣的,這是行業的進步,有史以來第一次這個行業進入到由一個老師變成多個老師,真正能夠精準的個性化的開始專科。

所以將來一個老師進師範,我理解他應該是修一個專業,像今天的醫生,是骨科還是皮膚科醫生,是培養興趣的老師,鼓勵信心的老師,答疑的老師,還是判作業的,判作業AI已經解決了,所以應該是這樣分的。今天應該說還沒有到這個時候,未來會到的。

人工智能會融合教育,教這件事情會以AI為主體,人作為輔助,育人這件事情是以人為主體,AI為輔助。

我們大概在一年前開始研發這樣一套雙師課程,今年寒假跟幾百個機構會上,我們自己已經上過很多期這樣的短期班了。在這個課裡,上課需要提前把每個人的座位和人臉識別好,誰是誰先對上,這個課程本質上是個錄播課,提前要把各種可能性準備好。即使這樣還是有不足,還有些可能性沒有,所以還需要輔導老師,當某個學生舉手的時候很容易通過上面的攝象頭知道是誰,比如點“楊博士”回答,如果舉手了回答,如果持續不舉手會說為什麼不舉手,錄很多可能。

目前能做到平均一兩分鐘一次互動,做一節課的週期投入是比較大,週期是比較長的,當然它的好處也很多,學生無感知這是一個錄播課。這種課程我們叫AI實時互動課堂,我們測了無數次,學生是感受不到這是直播還是錄播的。這樣的課現在使用最好的場景就是用來支教,因為在很多邊遠山區真的沒有好老師,在大城市大家覺得跟雙師沒區別,或者司空見慣,它的好處很多:1、首先不需要接入網絡,只要有電就可以上。2、AI是輔助課堂,教師負責鼓勵人、育人。3、它是釋放產能的,當然它真正的作用是停留在教學上,教和育,AI很大程度上在有些學科和領域是可以替代的,育是人類智慧,這是機器智能和人類智慧結合的時代。

科技助力公益發展

我們從去年開始在河南嵩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思源學校,這個學校硬件做的特別好,但是它的軟件確實不行,它的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學生基礎特別差。因為有很多學生,大概有兩千多人,很多學生進去的時候,在原來的學校一個學校一個老師,進到初一很多學生26個字母認不全,也有一些學生水平已經很好了。

我們接這個學校的時候壓力很大,派了兩個人常駐,用我們的智慧教育和雙師接入這個學校,它的老師和我們老師結合著,我們有兩個老師跟他們同吃同住培訓他們的老師,當時結束的時候全縣七個學校他們排第七,期中之後第五,一年以後第三名,知道這個成績之後我們老師抱頭痛哭。科技改變教育的不平等,提升優秀的教育資源真的是有可能的,並且確實能做到這一點,我們自己也特別興奮。

科技我們認為不是對人的替代。在幾百年前的工業革命是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我們不需要跟馬、跟汽車比速度,今天我們同樣不用跟計算機比計算能力、比圍棋誰下的好,我們應該比創造力、想象力、人類的智慧。

所以它會把人不僅從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也會把人從重複的腦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人類真正第一次有時間有精力思考創造力的事情,才能真正的彰顯人類的光輝。

因此,我們要看培訓機構有四代:1、以運營為核心的培訓機構;2、以內容研發為核心的培訓機構;3、以數據為核心的培訓機構;4、以智能為核心的培訓機構。很多公司都在往這個方向做,但是我想不管第多少代培訓機構,都應該以關愛為核心的培訓機構,這樣的公司才能真正有持久生命力的公司。

所以我想衡量優秀教育的標準,不在於線上還是線下,不在於是真人還是智能,也不在於是公辦還是民辦,也不在於校內還是校外,而是在於是否真正的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有質量的教育,是否真正的立德樹人、真心關愛,是否有教無類、一視同仁,是否因材施、取得實效,是否堅持了教育的初心。

好未來成立以來一直講三句話“教不好學生等於偷錢和搶錢”,這句話一直勉勵我們做學而思到今天的好未來,今天我們想真正的再講兩句話——只有科技是不夠的,愛才是教育的本質。做好教育光有愛都不夠,要拿出靈魂給教育。

謝謝大家!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芥末堆 塔羅師

是東瓜,不是冬瓜。

勾搭請敲[email protected]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ID:jiemoedu


往期熱文


小狼:教培行業的最後一次黃金時代

重回課堂,馬爸爸變身馬老師

開學第一課,身為教育者,我很臉紅!

深度觀察 | 俞敏洪和張邦鑫的教育江湖

張邦鑫:重新定義好未來

魏書生:“當代孔子”還是“技術偶像”?

秋葉大叔:個人品牌IP打造

深入解讀820中國民辦教育節

俞敏洪:在大時代下教育應該採取的態度


好未來張邦鑫:科技替代不了人,雙師拆開了教與育|GET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