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一代避税天堂终结!

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FTA)官网10月5日发布公告,称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已于9月底同部分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此举为史上首次。

根据公告,首批按照AEOI标准与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进行信息交换的国家包括欧盟罗马尼亚)以及其他9个国家和地区为:澳大利亚、加拿大、根西岛、冰岛、马恩岛、日本、泽西岛、挪威以及韩国。

相信很多人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些贪官或江洋大盗将巨额来源不明的钱汇往他们在瑞士银行的账户,以躲避追踪。但随着瑞士银行开始与海外税务机关共享客户信息,这样的时代也迎来了终结,想必这条新闻背后瑟瑟发抖的也大有人在。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一代避税天堂终结!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历史

“为客户保密”是瑞士银行业最为显著的特征,在其银行业历史上也占据了相当长的历史。首先,得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说起。有改革就有流血,许多新教徒受到迫害,只能带着家产跑路。刚好,当时加尔文教派在瑞士兴起,主张保护民众免受教会压迫,于是那些新教徒就跑到瑞士接受庇护,钱也流入瑞士,瑞士银行兴起。

到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被纳粹控制,迫害犹太人。因为一次失误,瑞士银行被纳粹套到三名犹太客户的资料,致使他们被杀。痛定思痛,瑞士在1934年通过瑞士银行法,保护客户私隐,禁止泄漏银行客户资料。

此后,瑞士银行的存户可以用化名或者代号,在银行存款了。同时法律也规定,若是有银行员工泄露存户资料属于违法行为,带来的是牢狱之灾。并且这种规定是终生的,就算你离职了,也必须做到守口如瓶存进去的钱除了本人哪怕是国家政府都查不到取不出,这简直就是贪污犯以及避税富豪们的温床啊。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知道多少富豪逃税都藏在瑞士银行里。

也正因为这样,几个世纪以来,瑞士银行业的保密法则让人又爱又恨:有人称赞它为注重隐私的顾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有人对它给贪腐官员、恐怖分子以及前纳粹高官等提供的保护感到愤愤不平。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一代避税天堂终结!

这样“特别”的经营模式也使得瑞士银行是全世界最有钱的银行,存放着全球四分之一的财富。

估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顾客想要在瑞士银行开一个账户。工作人员问他:‘您准备存多少?’顾客环顾四周,小声说道:‘500万美元。’工作人员答道:‘先生,您完全可以大声说。在瑞士,贫穷不丢人……’”虽然是个笑话,但是也足以见得,瑞士银行“财大气粗”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

但就像上面提到的,这种“财大气粗“的形象是建立在巨额避税以及来源不明资金之上的。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知道多少富豪逃税都藏在瑞士银行里。政府不爽了,要充当自己世界警察的身份了。2007年,瑞士银行被指协助美国银行客户隐藏财富,罚款50亿美元,2014年,又被美国罚款25亿美元。在加上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压力,瑞士如今也不“安全”了。

这从美国对瑞士银行的一起起诉讼案中可见一斑。瑞士联合银行雇员布莱德雷·博肯菲尔德2007年向美国举报该银行帮助美国公民逃税,指导美国公民用现金购置珠宝和艺术品存入该银行,使200亿美元的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这导致美国对瑞士联合银行展开税收欺诈调查。博肯菲尔德1988年进入银行业,先后在瑞士信贷集团、巴莱克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工作。

这次举报让美国从瑞士联合银行4000多个美国公民账户那里追缴了4亿美元的税款。本次举报震慑了把钱存入外国银行逃税的美国公民,33000多个在外国银行开设账户的美国公民主动到美国国税局投案自首,补交了50多亿美元的税款和罚款。

瑞士联合银行最终向美国交出了4000多个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并交了7.8亿美元的罚款。瑞士联合银行的全球财富管理首席执行官拉乌尔·韦伊2013年10月19日在意大利被捕后引渡给美国。2013年12月16日,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联邦地方法院审理了韦伊税收诈骗案,在韦伊交了1050万美元保释金后获释,被允许在新泽西州的朋友家候审直到2014年1月7日。

这是美国发起的对瑞士银行的第一宗起诉,它撬开了具有300年历史的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瑞士在2009年修改银行保密法,协助各国调查逃税案件。美国要求11家瑞士银行交出所有美国公民的账户信息,到2012年1月份,有更多的瑞士银行向美国提交了美国公民账户信息。

2012年初,美国还起诉世界上排名第13位的最古老的银行瑞士韦格林银行帮美国人逃税,

韦格林银行认罪,承认在过去十年里替100多位美国人隐瞒超过12亿美元的资产,其中有一部分是2008年瑞士联合银行被美国起诉后转户过来的。韦格林银行被判罚5780万美元,并于2013年倒闭。

一般而言,在法律位阶与适用上,国际法优于国内法,一国(地区)签署国际协议,意味着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定职责,因此,当银行保密这种行业制度面临国际司法诉讼的时候,结果无太大悬念。在Fatca以及CRS汹涌来袭下,一国(地区)的相关行业涉及到有关金融账户信息保密的规定,势必受到强有力的冲击,上述美国针对瑞士发起的诉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参考案例。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一代避税天堂终结!

成就保密天堂的原因

1. 与瑞士的中立国身份有关。

全世界一共有七个永久中立国,瑞士是其中之一,并且是首个中立国。早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列强们签定的《巴黎条约》就已经一致承认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

中立国地位确保了瑞士不会卷入欧洲战争乃至世界大战的漩涡之中,无论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还是美苏“冷战”期间,瑞士都安然无恙。

而不同阵营的国家,也都需要一个能够稳定清算各方财产的银行,身为中立国的瑞士银行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无论是美英法,还是德意日,都在瑞士银行有大量存款。

2. 瑞士银行拥有令人放心的强大安保系统,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

瑞士虽然是个小国,但是银行的安保设施在全球堪称一流。同时,瑞士银行的金库所在地非常神秘,有的在湖底,有的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脉深处,有的甚至位于地下数百米深处的防核工程之中。

以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一座金库为例。想要进入金库,除了要经过戒备森严的层层哨岗之外,还要通过三层识别:输入密码、虹膜扫描、脸部识别,而且金库的金属大门重3.5吨,即使是用枪炮也难以攻克。

进入大门之后,出现的是复杂的隧道,只有准确找到正确路径才能接触到所藏的财富。正是这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安保系统,使无数富翁将瑞士银行视为存放财富的不二选择。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一代避税天堂终结!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储户太多,吸纳的存款也太多,瑞士银行甚至不得不在2015年将活期存款利率降低到-0.75%。没错,不仅没有利息,还要倒贴不少管理费给银行,就是这么奇葩!即便如此,富豪们依然趋之若鹜。

要知道的是,这并不是一次突发性事件。早在2014年,瑞士银行就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在5月6日于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瑞士同意签署一项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

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举措,象征着瑞士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这对各国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进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一连串税务丑闻后,它们发起了一场联合打击逃税的行动。

如果要“撬开”纳税人的隐秘账户,瑞士的配合至关重要,因为该国为银行客户保密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它的财富管理行业也很庞大,总共管理着2.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这份在巴黎经合组织签署的宣言要求各国收集并交换银行账户信息、公司的实益拥有权及其他法律结构(如信托)。

瑞士政府表示,协议突显出它整治税务欺诈和逃税的决心。瑞士银行家协会表示:“只要所交换信息仅与税收目的有关,瑞士的银行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自动交换信息。”

这样的妥协也是世界其他国家长期持续施压的结果。二战以后,瑞士银行保密法遭遇过两大危机,一是由于与犹太人和纳粹德国之间的纠葛,瑞士人陷入"犹太人黄金"一案,并被冠以"纳粹的金库"的头衔,二是被扣上"避税天堂"的帽子。

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因瑞士等“避税天堂”国家吸纳本国避税客户对其积怨已久。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瑞士银行遮掩富人逃税之事更加公开化。美国和欧洲为保证税收收入,开始向瑞士施加压力。在欧盟看来,欧盟各成员国每年因公民逃税而损失1万亿欧元的税收。美国先以瑞银集团帮助美国富人逃税为由,把这个瑞士最大的银行告上法庭。

2009年8月12日,双方就涉及瑞士银行秘密账户一案达成协议。瑞银不但交了巨额罚金,还破天荒地提供了250余名客户的名单,无疑给了保密制度致命一击。

2013年1月3日,在纽约一家法院举行的听证会上,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承认曾协助100多位美国客户逃避税收,并将为此向美国支付5780万美元的赔偿,这家有着270多年历史的银行完成赔偿手续后将永远关闭。这一事件不仅给瑞士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也使保密制度风雨飘摇。

面对外界的压力,瑞士银行保密法逐步走上妥协之路。放弃银行业保密法就相当于放弃了瑞士的金融地位。然而,瑞士政府也逐渐感觉到,如果不愿放弃银行保密法,瑞士将成为贸易伙伴国的头号敌人。

德国、美国和其他国家都不愿容忍他们的国民将逃税黑款存入瑞士银行。只有提高银行业资产的透明度、吸收干净的金钱,才可以巩固瑞士金融中心的地位。

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瑞士分别与德国、英国和奥地利签订"魔方协定",就如何对藏匿在瑞士银行保密制度下的未纳税资产征税问题向各国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双边合作方案。

欧盟自2005年引入银行信息自动交换机制,2014年5月7日,瑞士政府同意签署新的《全球自动信息交换标准》,意味着瑞士结束了数百年来保护银行私人账户隐私的传统,同时也意味着瑞士2.2万亿美元私人账户将完全曝光。对全球范围来说,这将是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打击跨国公司逃税行为的关键一步。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一代避税天堂终结!

瑞士银行不保密有何深远影响

其一,全球喊打逃税和洗钱以及隐匿巨额不明资产。虽然瑞士告别保密制度后,全球黑金将现大挪移,但热土难觅,且不确定性增加。

其二,打击洗钱逃税成为中国资产跨境追回新的切入点。腐败犯罪作为权钱交易的极端表现形式,由来已久。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腐败犯罪呈全球化、国际化趋势,跨国性、涉外性特征明显,与此相对应的是腐败官员外逃及腐败资产跨境转移。

腐败官员潜逃境外或人在境内,通过洗钱、现金走私等方式将腐败资产转移至境外,则成为一些腐败官员的惯用手法。

路透社2012年12月17日报道云,非法资金让发展中国家损失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居首。瑞士终结保密制度,从外围为中国治理非法资金外流创造了条件。中国可以利用瑞士银行税收信息自动交换等机制,调查、打击国内一些贪官、富人的偷漏税乃至贪腐犯罪行为,追回或返还部分被跨境转移的腐败资产。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一代避税天堂终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