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謊、掩蓋罪行、嫁禍給妹妹……我的兒子這是怎麼了?

在看到這篇文章之前,我請你們先回憶一下小時候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的小時候,都曾犯過錯,都曾擔驚受怕甚至用撒謊來逃避懲罰。說實話,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往往是可預知的代價很大。捱揍或捱罵便是他們可能想象到的最災難的後果。

今天我要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撒謊的故事。

下一篇我會講述一個關於信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是固定週一、週四更新正文的。所以本週的兩次更文會是一個姊妹篇。)

我將要講述這兩個週末分別發生在孩子們身上的故事,我自己也是很感慨的。今天這篇我們來探討的是面對孩子撒謊,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回應才是對的。下一篇敬請期待,我想說的賣個關子。

話說上上週六晚上,我跟榮爸看了海王。鑑於這片子的導演是溫子仁,榮爸說他口味比較重,所以雖然是超級英雄片但絕對不適合帶孩子們去看,因此我們兩個人還是一貫的套路在月黑風高的夜晚手拉手去刷了夜場。

PS:事實證明,這片子真的少兒不宜,裡面的場面好多看了都會有陰影,特別是海溝族那一段,我看了都想捂眼。


撒謊、掩蓋罪行、嫁禍給妹妹……我的兒子這是怎麼了?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跟榮爸看電影的時候買的吃的喝的太多了,電影看完還剩了一大堆,於是我們就只能帶回家,其中就有一瓶我沒喝完的阿薩姆,我順手放進了冰箱。就此種下了禍因。

第二天,這瓶阿薩姆不出意外的被經常去冰箱裡尋摸吃的的李大榮發現了。哥哥鬧著喝,自然也少不了跟屁蟲妹妹。我拿了茶杯,倒了一小杯給妹妹,瓶子裡剩下的就直接給了大榮,大概有個小半瓶的量。

我家妹妹的行事作風向來是有好吃的好喝的就風捲殘雲般的都幹掉,從來不給自己留後路,除非吃不完了。沒過一會兒,我就看到依姐把空的杯子放在了茶几上。

而李大榮就比較像小時候的我,有什麼好東西都喜歡留著,慢慢吃。他就一直是四處閒逛,一副“葡萄美酒夜光杯”哥要慢慢享受這瓶奶茶的樣子。

沒過多久正好有快遞打電話,讓我取快遞,我換了衣服隨口問了一句:“大榮跟媽媽去取快遞嗎?”李大榮很乾脆地說不去,但這不是重點,依姐舉起了小手強烈表示要去。


撒謊、掩蓋罪行、嫁禍給妹妹……我的兒子這是怎麼了?


我擦,瞧我這欠嘴呦。沒辦法,話都說了,總不能只讓哥哥去不讓妹妹去啊,這明顯是性別歧視區別對待啊。我這公正嚴明的老母親的臉不就沒地兒擱了嗎?於是我只能嘆口氣,開始給依姐穿褲子穿衣服。

在整個小區甚至隔壁小區都在大鬧物業說暖氣不熱的大背景下,我家卻意外的暖氣很足,雖然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隔壁樓只有16度,我家動不動26度+,大家在家都只穿單衣單褲還經常熱的出汗。

我真的不是拉仇恨哈,就是為了情節推動交代背景。


撒謊、掩蓋罪行、嫁禍給妹妹……我的兒子這是怎麼了?


家裡熱其實也很困惑的,原因再與即便只是下樓拿快遞也得全副武裝半天,總不能圖省事兒讓孩子只穿一條褲子下樓啊。穿好羽絨服要出門的我在給給依姐穿衣服穿褲子,可想而知我已經渾身冒汗。終於穿好要出門了,我又好死不死就要作死地問了一句:“大榮你確定不跟我去嗎?”話說,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為啥當時就是取個快遞卻還想讓兒子跟著……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定數吧,已經感受到這貨已經捅了婁子。

原本一臉不屑根本不想出屋的李大榮,李大榮意外地話風大變,竟然從裡屋一路小跑,強烈表示我也要去。

我當時還納悶,怎麼就良心發現改主意了呢?

沒辦法,誰叫你TM嘴欠!於是我讓穿戴整齊的依姐站到了門外(因為門口涼快),我又開始給李大榮穿褲子穿衣服穿鞋子。

我就取個快遞啊,為嘛要給自己找這麼多事!


撒謊、掩蓋罪行、嫁禍給妹妹……我的兒子這是怎麼了?


取完快遞回來,我便回到裡屋換睡衣,穿上上衣開始換褲子的時候,發現我放在床上的睡褲有幾個地方溼了,看到水漬的那一秒,我基本已經預感到是怎麼回事了。

我把褲子旁邊的被子看去,果然也是溼了一大片,我把被子拉開一看,嚯,床單也溼了一大片……

不用聞我也知道灑的是什麼,不用想,我也知道是誰幹的。


撒謊、掩蓋罪行、嫁禍給妹妹……我的兒子這是怎麼了?


我告訴那個內火中燒的自己冷靜、淡定,不能爆,誰小時候還沒尿過幾次床,然後偷偷拿被子蓋住?

我平心靜氣地把門打開說:“你們誰給我解釋一下,床上這些是誰弄的?”

依姐走上前看了看,說:“不是我~”

大榮站靠在門邊,也不進來說:“不是我~”


撒謊、掩蓋罪行、嫁禍給妹妹……我的兒子這是怎麼了?


我反問:“不是依依也不是你,難道是我弄的嗎?”

李大榮說:“是妹妹。”

依依站在一邊一臉懵逼說:“不是我…”

我當然知道不是李依依,我是親眼看著她把最後一口奶茶喝掉,還舔了邊。

我說:“是誰做的就承認,媽媽不喜歡不誠實的孩子!”同時對李大榮報以了非常犀利的眼神。

這個時候大榮心虛地開始結巴:“那……如果那個小孩……小孩子承認了……的話,你……你會不會打他?”

我當場差點憋不住笑場,誰給你的心眼兒,還敢跟我討價還價?

就在這個時候,一直在客廳的榮爸已經聽不下去了,氣勢洶洶地直接走了過來。

李大榮一看爸爸皺著眉一臉殺氣的走過來了,害怕的趕緊往我懷裡鑽。

要知道,我家老李頭平時雖然和藹可親,彬彬有禮,可那都是對別人家孩子,對李大榮,向來是很嚴厲的。他是那種一發飆,所有小孩都想逃跑的兇蜀黍!

不是我吹哈,他生氣的時候,那黑熊壓境的氣勢和狼一樣的殺氣眼神就足以讓所有的小孩瑟瑟發抖,更別說他發福後,又高又壯像牆壁一樣的身體,簡直跟搶小孩糖果的接頭惡霸一樣。

如果說這世上有誰是不怕他的話,估計也就剩下還不怎麼懂事的毛妮兒了吧。當然,榮爸也的確只對他閨女兇不起來……依依一哭,他就心軟了。


撒謊、掩蓋罪行、嫁禍給妹妹……我的兒子這是怎麼了?


這邊,李大榮見爸爸生氣的走過來,自知是瞞不住了,之前跟我討價還價的嘴臉也立刻收了起來,躲在我懷裡像個受驚的小雞。看見榮爸生氣了,我就不氣了,轉而開始擔心兒子,我心想:這下李大榮沒好果子吃了。

我趕緊說:“如果是你做的,你就趕緊跟爸爸媽媽承認錯誤。做錯了事,貴在承認,該道歉的道歉,該彌補的去彌補,該負的責任就承擔。這才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該做的。”

我這麼說一方面是真的這麼想,教育他做人,一方面也是出於老母親攪屎棍的良苦用心,我也怕我們家老李暴怒,然後對我小小的玻璃心的兒子造成什麼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有句話叫“慈母多敗兒”,自從李大榮過了3歲,我是越來越能理解這話了。

作為一同生活了10年的人來說,我儼然已經預感到了老李要擼起袖子開始上綱上線了。

“你給我站過來站好,別躲在你媽身邊,我好好問你。”雖然語氣雖然緩和,但李大榮更怕了,老子教育兒子,而且還是兒子犯了原則性錯誤的時候,我沒理由阻止啊。

雖然有心維護,但我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家庭婦女,深知爸爸教育兒子的重要性,多以就趕緊讓他站好聽爸爸說,有個好態度,也好爭取從輕發落啊。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屋子裡就剩下我們三人了。毛妮兒可能是見大事不妙,自己就默默地溜出了屋子。這丫頭,心裡頭比大人都亮堂,知道爸爸真生氣了,這事兒她插科打諢也是過不了關的,索性避免波及,走為上策……

此處不得不說,老二在一個家庭裡一定是察言觀色的高手,比起錯都不知道錯哪的老大來說,這可能是老二出生時就點好的天賦值,為了日後能在老大的擠壓下生存下來吧。

榮爸的確是把大榮教育了一番,因為太嘮叨我就略過了,訓斥的重點有三個:

第一,身為一個男子漢,做錯了事就得承認,妄圖撒謊蒙哄過關是不可能的,你能蒙得了誰?

第二,如果辦了壞事,第一時間跟爸爸媽媽說,早說,爸爸媽媽就可以早點把床單洗乾淨、晾上,晚上幹了還可以睡。妄圖拿被子遮掩算什麼大丈夫的操作,如果不是媽媽及時發現,那爸爸媽媽晚上就沒有被子蓋,到時候就不是批評那麼簡單了。

第三,榮爸很好奇,奶茶是怎麼灑的,當時李大榮在幹啥?雖然最終他沒從他兒子嘴裡知道答案,孩子都被嚇傻了,要不是我在邊上,估計連話都不敢說了。

李大榮怎麼就這麼怕他爸?!

最終,榮爸立下新的一條家規,以後不可以在床上吃東西,無論是哪個臥室,都不行。

還好,雖然榮爸聲音很大,但起碼說的都是人話,講的都是道理,沒有人身攻擊,也沒有破口大罵,維護住了父親的威嚴,我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

此時已經接近飯點,榮奶奶見教育的差不多了催我們趕緊吃飯(我覺得也是為了給李大榮解圍,她其實也害怕榮爸講起來沒完,還可能越講越是生氣,對李大榮不利)。

為了讓李大榮有個良好的胃口,吃飯的時候我們沒有再說這個事情,但吃完飯後,我把李大榮叫到了屋裡,我覺得有必要跟他好好談談。

在此之前,我其實沒太遇見過撒謊這件事,因為他以前闖禍的時候,我們大多都在現場,要麼在闖禍之前就阻止了,要麼眼看著他犯錯沒得可抵賴。

但隨著大榮和依姐的年齡也越來越大,我們對於孩子們的監管也不再是24小時不離身了,逐漸就出現了讓他們自己玩的時間空檔,也給他們闖禍留下了很多可“犯案”的時間。

記憶裡,這應該是李大榮懂事以來第一闖禍後跟我撒謊,雖然我知道撒謊這件事是早晚要狹路相逢的,但它來的時候,未免還是會讓人心生恐懼和擔憂,這次不重視,下次他還會撒謊,成癮之後可怎麼辦?

因為榮爸已經批評過了,我就省去了裝模作樣大發雷霆的步驟,榮爸的威力已經足夠引起他對這件事的重視了,所以我讓大榮坐在我的膝頭上,語重心長地跟他談話。

我一直認為,孩子做錯事一點也不可怕,誰還沒有碎過碗摔過碟子了?當一個孩子闖了禍犯了錯,下意識地就會想說如何把它蒙哄過去,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應付過去最好,這種心態我非常能理解,是一個正常小孩下意識的做法,上升不到人品問題。

我們說誠實是美德,拾金不昧做一個正直的人也一直是我想讓大榮成為的人。但對於孩子來說,要面臨誠實的這個抉擇的時候,大多都是自己犯錯的時候,他們會第一時間意識到承認錯誤可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他似乎能預見到爸爸媽媽勃然大怒,甚至男女雙打的下場。趨吉避害是人最重要的屬性之一。

我相信李大榮會出於求生本能而選擇脫口而出的撒謊,但我不相信這孩子在秉性有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根源,不在於你拆穿他,批評他,然後再一番大道理告訴他要誠實,而是在於告訴他撒謊與誠實之間,哪一個付出的代價更大。

毫無疑問,闖了禍自然是要承擔責任的,小則挨頓臭罵,大則可能會有皮肉之苦,但比起這些,你更應該讓他意識到的是,撒謊後面臨的損失會更大,撒謊並沒有比承認錯誤更划算。

所以我告訴兒子的第一件事是,闖了禍不要隱瞞,媽媽希望你第一時間告訴我,我們看看怎麼去彌補。就像今天的床單,如果你早告訴我跟爸爸,我們早都把它洗好了。同時我們可能會批評你,但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爸爸批評你一波,媽媽也批評你一波。如果我沒有及時發現,很有可能爸爸媽媽的床單被子都是溼的,晚上沒辦法睡覺,我們發現的時候一定會比現在發現更生你的氣。你想想看,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比你一開始就成人錯誤要大的多?

第二件事是,每個人都會犯錯,媽媽爸爸都會犯錯,闖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願意承認錯誤。做有骨氣的人首先要有承擔後果的魄力,做錯了我們主動去道歉,態度好,並且看看能做什麼去彌補,才是闖禍後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果這件事非常難辦,媽媽也可以第一時間地幫助你一起解決問題,我並不覺得道歉是件丟臉的事情,相反的拒不承認、討價還價我才會覺得很跌份兒,不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應該有的樣子。

第三件事是,嫁禍給妹妹,這件事非常low。自己撒謊就罷了,還要顛倒黑白,搬弄是非,這是我今天最失望的地方。媽媽沒有生你灑水的氣,反而是氣你不承認還要賴在妹妹頭上。媽媽給你生了妹妹是為了讓你保護她的,不是讓她給你背鍋的。

當我給大榮分析了前因後果之後,他終於明白了爸爸媽媽非常生氣的點在哪裡。很多時候,孩子以為我們生氣是因為他闖禍了,但其實並不是,我們生氣的點在於,他對於父母的不信任,他不認為說出這件事對自己是傷害減到最低的做法,他們往往以為說出來就要承擔被責難的風險。

很多小孩子是不可能意識到,先發制人認錯的孩子,往往會很輕易地得到原諒,反而是耍小聰明、企圖遮掩的行徑會讓人憤怒。而很多大人也往往沒有意識到或者說是沒有能夠跟孩子說清楚。

我們教孩子誠實,並不是因為它是一項美德,而是因為那是人與人之間信任的開始。父母對於孩子的信任,其實真的很重要。這讓我聯想到上了幼兒園甚至小學、初中之後都有可能遇見的問題。當你的孩子闖了禍被請了家長之後,你會怎麼做?

你會第一時間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嗎?你會相信孩子對你說的話嗎?孩子會不會如實地告訴你前因後果?而你又會不會相信他呢?

有些孩子可能會怎麼問都不說,那是因為他說了怕是也知道你會責怪他並不跟他站在一條線上,那索性什麼都不說,反正你已經很生氣了。這其實就是一種孩子對於家長的不信任。

那他為什麼不信任你呢?原因就在於,當他闖禍的時候,你只管批評他,從來沒有帶著他一起去認真道歉,去彌補,讓他知道,做了錯事之後做這些事情才是正確的、合理的、能夠彌補到他人的事情。

所以我很想說,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在某個歷史時期遭遇孩子撒謊的問題,這是人之天性,無可厚非,別太糾結。更重要的是,當孩子犯了錯、撒了謊之後,鼓勵他去承認,帶著他去彌補,跟他一起去承擔後果,然後讓他明白,犯錯不可怕,爸爸媽媽永遠都會站在你身邊,幫你一起頂鍋。

所以,我們在一旁洗床單的時候會讓大榮在一旁圍觀,告訴他不過是弄上了奶茶,及時洗掉晚上就幹了,並不會影響爸爸媽媽睡覺。

在我跟大榮談完之後,我讓大榮跟我和爸爸做了道歉,因為此次事件的直接受害人就是我們倆。

然後,榮爸讓大榮趴在床邊,他拿著平時訓練用的海綿棒在他的屁股上打了三十下,作為他撒謊、掩蓋罪行、嫁禍妹妹的懲罰。打的時候我選擇了迴避,我害怕看到李大榮求救的眼神,但最終還是不忍心扒著門縫看了看,榮爸打的不重,只是聲音響而已。

這樣的懲罰原本可以沒有,但我們希望大榮明白,灑了奶茶,不過是洗床單跟我們道歉就可以了了,但撒謊這件事,觸及原則和底線,必須給予懲罰。

這件事過後,我們就再沒有提過,大榮似乎也並沒有因為爸爸打了屁股而意志消沉,睡一覺起來又成了一條生龍活虎的好漢,但我相信,這一課牢牢地印在他的腦海裡了。

文章的最後接著我開頭的那句話說,誠實,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往往是可預知性的代價很大。但比起說謊、圓謊、別拆穿後的代價來說,真的是不值一提。可惜身為孩提,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得了這麼多,趨利避害是人性,他們會潛意識裡逃避責任。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幫他們理清利害關係。

杜絕說謊的最好辦法就是,直面他的謊言,並告訴他,媽媽依然相信你,但我希望下次再闖禍的時候 ,你會是第一個主動告訴我的那個人。孩子承認錯誤的勇氣,往往來自於對代價的認知,他們想不到彌補那一步,但我們得讓他知道錯了沒事,要懂得去彌補,而不是逃避。

教一個孩子做事,比如走路、吃飯、認字這些都不困難,只要陪著他反覆的練習,就可以了。但教一個孩子做人,每天嘮叨你要正直有擔當是沒用的,只有突發事件才能檢驗你平時的教育,我們必須要通過機緣巧合的事件來讓他成長,而對於這些事情你是如何看待和應對的,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建立。

下一篇,我會探討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與盲從的度的問題,記得週四來圍觀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