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十九)三足鼎立

就在曹操收拾北方局面的時候,江東實現了政權交替,劉備也在荊州得到了諸葛亮的輔佐。已成為天下第一諸侯的曹操調兵南下,企圖攻下荊州和江東。孫權和劉備被迫聯手,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使之放棄攻打江南。隨後孫權劉備瓜分荊州,初步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那麼,劉備和孫權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一起的?著名的赤壁之戰與《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又有哪些異同呢?

公元200年,就在曹操和袁紹激戰正酣的時候,有人在背後盯上了他們,打算趁著曹操老巢空虛,偷襲許都。這個人正是剛剛佔據江東的小霸王孫策。

孫策的謀士想到了這一點,曹操自然也不會忽略。當時曹操為了穩住孫策,對孫策又是封官又是送禮,看上去兩家關係不錯。不過,大夥都看到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便利,自然都會對漢獻帝垂涎三尺。所以,誰也不敢保證不會被人在背後捅刀子。可是曹操的面前大敵是袁紹,哪裡有功夫再去對抗實力正在擴張的孫策。郭嘉的一番話讓曹操吃了定心丸。他說,“孫策這幾年雖然在迅速擴張,但他畢竟不是江南人,而且在擴張的過程中殺了很多當地的大族,得罪很多人。所以,孫策很可能會被內部叛亂和仇人的刺殺所困擾,不會有功夫進攻我們的。”有了鬼才郭嘉的這番分析,曹操就不再管南方,放下心來對抗袁紹。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十九)三足鼎立

孫策的結局果然被郭嘉所猜中。孫策不但得罪了很多當地人,而且他自己是一員猛將,武藝高強,就喜歡一個人冒險。有一次,他帶著隨從出去打獵,因為跑的太快甩掉了隨從們。他的仇家埋伏在孫策打獵的路上,看他只有一個人,便跑出來刺殺孫策,一箭射傷了孫策的臉。雖然這些刺客被姍姍來遲的孫策隨從們幹掉,但孫策回到家中之後,很快就因為傷勢過重而不治身亡。

孫策臨終之際,將江東大事託付給了自己的親弟弟孫權。他對弟弟說,“行軍打仗,你不如我。定邦安國,我不如你。”孫策還囑託孫權要利用好江東重臣,德高望重的張昭,以及自己的結拜兄弟周瑜,讓他們成為幫助孫權治理江東的左膀右臂。

與勇猛無比的哥哥相比,年僅十九歲的孫權沉穩老練,一上臺就採用了不同的執政思路。他不再對外擴張,而是廣泛蒐羅人才,穩定局面。周瑜向孫權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魯肅,孫權和魯肅促膝長嘆,一起討論策劃天下的大計。魯肅告訴孫權,“曹操已經掌控北方,不可能很快被消滅,目前也不會對付我們。將軍應該趁機拿下荊州,與曹操隔江而治,將來有機會再去問鼎天下。這是漢高祖的事業啊。”後人將這番談論稱為“榻上策”。

按照魯肅的建議,孫權不再考慮北方,而是開始進攻荊州。他三次攻打江夏,殺掉黃祖,為自己的父親孫堅報仇。然而,正當江東與荊州要進一步開戰的時候,荊州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就在孫權幹掉黃祖後不久,曹操已經徹底平定北方,揮師南下。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十九)三足鼎立

在開始讓人激情澎湃的赤壁之戰之前,咱們還是再看一下荊州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荊州最大的變化,就是劉備來了。前面說過,為了不給袁紹當炮灰,劉備帶著張飛偷偷跑路,路上還遇到了舊將關羽,並順手收了猛將趙雲。考慮到大家都姓劉,劉備決定跑到劉表這裡混口飯吃。劉備來了以後閒著沒事,就到處收買人心,劉表對他產生猜疑,就讓他到新野駐紮,伺機北伐曹操。劉備帶著關羽,張飛,趙雲在打仗的時候也有一點本事,而且劉備的軍事指揮能力也不錯。在北伐過程中,劉備組織了著名的博望坡之戰,戰勝曹操大將夏侯惇。後來曹將李典帶兵救援,劉備兵力不足,被迫撤回荊州。

再次澄清一下,博望坡之戰的時候,諸葛亮還沒出山,戰爭策劃者是劉備。

回到荊州之後,劉表就把他養著,結果不小心養胖了。劉備就抱著自己的大粗腿跟劉表說,“大哥,你看我都養胖了,給點活幹吧,我要減肥。”劉表安慰了半天,想減肥自己跑步去,找我幹嘛?

劉備一看,劉表是指望不上了,那就乾脆自己找事做吧。他自己明白,手下有關羽張飛等幾員大將,打仗沒問題,但是自己缺乏謀士(雖然自己也很牛逼),目前只有一個自己在新野時投奔的徐庶。看看人家曹操手下有郭嘉,荀彧,賈詡等神算子,自己那點智商實在應付不來。於是劉備開始了自己尋找智囊團之路。他先是遇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告訴劉備,荊州有兩個牛人“臥龍”和“鳳雛”,弄到一個就牛逼了。劉備回來就問自己手下的謀士徐庶,徐庶說自己認識臥龍,他的名字叫諸葛亮。劉備說太好了,那你把他叫過來吧。徐庶說這個諸葛亮架子大,我叫不動,你有興趣自己去請吧。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十九)三足鼎立

劉備打聽了半天,終於從一個旮旯裡打聽到了諸葛亮的住址。可惜,由於事先沒約好時間,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被放了鴿子。過了幾天,劉備又來了一趟,再一次被放了鴿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的第三次來訪,終於遇到了在睡大覺的諸葛亮。等諸葛亮睡醒了,趕緊把劉備拉到屋裡來,好好聊了一番。諸葛亮對劉備的分析,跟魯肅對孫權的分析大致類似:“東漢氣數已盡,曹操在北方已成氣候,難以撼動。江東孫氏站穩腳跟,只能聯合。將軍應該拿下荊州,圖謀益州,與曹操和孫權三分天下。將來若天下有變,可以從荊州和益州出兵,擊敗曹操,光復漢室。”後人稱這段討論為“隆中對”。

劉備很高興,趕緊拉著諸葛亮回家,一起吃飯,一起睡覺。劉備這個毛病不太好,以前是關羽張飛,現在是諸葛亮。加上他的媳婦們三天兩頭被人抓走,所以將來他才沒多少候選的接班人。就這樣,諸葛亮終於出山,成了劉備的首席謀士。劉表一看劉備有點本事,就乾脆給了他一點兵馬,讓他駐兵樊城。

魯肅勸孫權謀劃荊州,諸葛亮勸劉備謀劃荊州,可憐的荊州一下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打荊州主意的還不僅僅是他們兩家,北方的曹操當然也不甘人後。在收拾完北方的事務之後,曹操開始集結大軍,準備發兵攻打荊州。

公元208年,曹操開始訓練水軍,並讓大將張遼等人向南駐兵。他還把西涼殘餘勢力馬騰和韓遂的家眷遷到許都,作為人質。為了防止再次出現之前“衣帶詔”之類的事件,曹操重新整合了東漢的官僚機構,罷黜三公,重新設置丞相和御史大夫,並自任為丞相,將朝政大權徹底掌控在自己手上。對於朝廷內部不聽話的官員,曹操一向不跟他們客氣。這裡面最著名的倒黴蛋,就是那個從小讓梨而名垂千古的孔融同學。

一切準備就緒,曹操於公元208年七月發兵荊州,率領二十萬士兵,號稱八十萬大軍。此時劉表不光面臨著劉備在荊州內部挖牆腳,以及孫權攻佔江夏,還要面對當時第一大諸侯曹操的武力威脅。壓力太大的劉表一口氣沒倒上來,病死了。拜《三國演義》所賜,人們都覺得劉表就是個窩囊廢。然而,人家劉表年輕的時候,可是經歷了黨錮之禍,而且是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被通緝的“八駿”之一。後來朝廷任命他為荊州刺史,劉表單槍匹馬來到荊州,很快搞定當地大族,穩定了荊州的局面,並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荊州發展成為當時最富裕的地區。所以,咱別瞧不起人家,人家劉表只是命不好而已。

劉表掛了,荊州之主變成了劉表的二兒子劉琮。在劉表繼承人問題上,大兒子劉琦和二兒子劉琮一直都是候選人。但是子以母貴,劉表更喜愛劉琮的老媽蔡夫人。於是劉琦就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去夏口躲著保命去了。劉琮接班後,老媽和荊州大臣一致認為,咱們打不過曹操,投降吧。於是,劉琮就投降了曹操,曹操順利進駐荊州腹地襄樊。

可是,你劉琮投降不要緊,起碼也要跟周圍人打個招呼吧。不要忘了,此時在荊州還有個跟曹操喝過酒,然後被曹操追著滿世界跑的劉備呢。等曹操大軍到了,劉備才知道劉琮已經投降。劉備當然不能坐以待斃,知道曹操來者不善,趕快跑吧。但劉備在此收買人心已久,大夥聽說劉玄德要跑路,自然不幹了,於是老百姓拖家帶口的跟著劉備一起跑。劉備知道荊州的糧草和軍用物資好多儲藏在江陵,就帶著百姓們往江陵跑。曹操也知道江陵的重要性,聽說劉備已經搶先一步,就扔下糧草輜重,帶上五千輕騎兵開始追。騎兵的速度遠遠的快過老百姓,曹操最終在當陽的長坂坡追上了劉備。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十九)三足鼎立

長坂坡之戰,扶老攜幼加上沒有戰鬥準備的劉備,被曹操的騎兵打的潰不成軍,劉備只好帶著諸葛亮倉皇逃走。張飛率兵斷後,截斷橋樑,加上張飛的威猛,使得曹操停止追擊。劉備的兒子劉禪一度走丟,被趙雲救回。謀士徐庶的老母親被曹軍劫走,後來徐庶為了母親的安危,被迫離開劉備,後來成為曹操手下一名文官。

正當劉備在琢磨下一步何去何從的時候,魯肅突然出現在了長坂坡。魯肅以給劉表弔喪的名義來到荊州,順便來打聽消息。聽說劉備新敗,魯肅便趕過來,看看雙方有沒有合作的機會。魯肅跟劉備說,江東比較富饒,而且兵力強盛,可以抵擋曹操,不如你去找我們家孫權吧。諸葛亮覺得這是個難得的與東吳合作的機會,便答應魯肅,一起去見孫權。

諸葛亮的目的,是想說服孫權與劉備合作,抵抗曹操,這樣才符合自己“隆中對”的設計。諸葛亮見到孫權,先是勸他投降曹操,刺激孫權。好巧不巧,曹操的戰書跟著諸葛亮一起到了東吳,表示自己帶來八十萬大軍,想跟孫權在東吳比劃比劃。這封戰書可嚇壞了東吳的大臣們,以張昭為首的文臣,紛紛建議孫權投降來保平安,氣的孫權拂袖而出。魯肅趕緊跑到廁所門口堵住孫權,告訴他千萬不能投降,並表示我們可以聯合劉備,一起抵抗曹操。孫權召回來在外領兵的周瑜,一起分析曹操與自己的利弊。周瑜表示,曹操雖然看著厲害,但是曹軍勞師遠征,加上北方人不習水戰,我們可以一戰。孫權下定決心,表示與曹操勢不兩立。

著名的赤壁之戰即將打響。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中最為精彩的章節,大家肯定也已經在期待即將帶來的精彩畫面,例如諸葛亮舌戰群儒,三英臺蔣幹中計,諸葛亮先是草船借箭然後借東風,黃蓋用上苦肉計,龐統獻計鎖連環戰船,最終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

如果您還期待這些章節,我只能再次說一聲對不起,麻煩您自己翻羅貫中的名著去欣賞好了。我非常佩服羅貫中老先生的想象力,然而實際上的赤壁之戰根本就沒這麼複雜。

曹操的大軍與荊州水軍合為一體,向江東進發。周瑜的江東水軍向西進軍,雙方在湖北赤壁一帶碰面。雖然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但周瑜一點都不害怕,帶著自己三萬水軍就衝了上去,愣是把曹操給打了回去。曹操回去總結失敗教訓,發現三個問題。第一,北方人水土不服,都在忙著拉肚子,後世還有人分析說他們患上了血吸蟲病。第二,北方人不習水戰,站到船上就暈,別說打仗了。第三,荊州水軍就是一群廢物,根本指望不上。

於是,曹操決定,暫緩進攻,先把病養好,而且要練好自己的水軍。至於自己的士兵不習水戰的問題,不知道誰出的主意(但絕不是鳳雛龐統),把戰船連在一起,這樣會極大程度的減輕戰船搖晃帶來的暈船症狀。於是,與長江南岸躍躍欲試的東吳水軍相比,江北的曹軍水軍陣營變成了一個練兵場。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十九)三足鼎立

東吳大將黃蓋帶兵到曹操營前溜達一圈,想到一個攻破曹軍的主意。他告訴周瑜,面對曹操的這種連環戰船,直接放把火燒了,他們逃都逃不了。周瑜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就讓黃蓋負責執行。於是黃蓋準備好輕巧的艨艟戰船,裡面放滿了茅草等易燃物和火藥,挑了個刮東南風的好天氣,準備火攻曹操。他先是派人給曹操傳話,說你們太厲害了,東吳不堪一擊,我要帶著糧食來投降。曹操沒多想,就等著黃蓋來投降。等黃蓋的船隻靠近了曹操陣營,黃蓋突然下令放火,點燃戰船。一艘艘火船藉助風勢衝向曹軍的連鎖戰船,曹軍戰船無處逃脫,一下全部被點燃。

毫無防備的曹操陣腳大亂,士兵被燒死和跳水淹死的不計其數,剩餘的人也只顧倉皇逃竄。與此同時,周瑜率領水軍渡江對曹營發起進攻,一直閒著沒事的劉備也終於找到了事做,率領自己為數不多的軍隊從陸地上進攻包夾曹操。曹操大敗,只能率領殘兵敗將從泥濘不堪的華容道逃回南郡。赤壁一敗,曹操短期內無力南下,也就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平定南方割據,統一中國。

這就是真實的赤壁之戰,跟《三國演義》寫的不太一樣。沒有什麼草船借箭和借東風,火攻的主意也是黃蓋想出來的,而且黃蓋也沒有被周瑜打一頓,曹操逃跑的時候更沒有遇見關羽。至於蔣幹同學,他的確去了一趟周瑜營中勸降周瑜,一無所獲,但也沒有盜書從而坑死蔡瑁張允。不過,雖然我在這裡多方提到《三國演義》的不實之處,只是為了把大家從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中帶出來,卻絲毫沒有詆譭羅貫中的意思。《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不是歷史,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部小說能夠把赤壁之戰描述的如此精彩紛呈,也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

最後,我還想多提一下赤壁之戰的真正領導者,東吳的水軍大都督周瑜。真實的周瑜正如蘇東坡在詞中所說: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這才是周瑜,而不是小說中寫的那麼心胸狹窄,處處防著諸葛亮。至於諸葛亮嗎,赤壁之戰基本沒他啥事。他只是用激將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然後就跟著劉備等著享受勝利果實了。

赤壁之戰後,周瑜和孫權都是實在人,非要把曹操趕回老家才肯罷休。周瑜帶著大將甘寧,呂蒙,淩統等人攻打曹仁駐守的江陵,將曹仁趕回北方,周瑜自己卻在戰爭中身受重傷。孫權也趁機出兵合肥,打算順勢北伐曹操,卻中計而回。劉備和諸葛亮就比較聰明,他們趁著曹孫兩家打的不可開交之際,南下攻打荊州南部,拿下武陵,長沙等四郡,佔據了荊州一大半領土。

這樣問題就來了:荊州算誰的啊?曹操還佔著一小部分荊州北部的土地,劉備拿下了荊州南部,而孫權則佔有江夏等地。周瑜認為赤壁之戰是東吳指揮並作為主力取勝的,所以荊州應該歸孫權所有。劉備則堅持劉表的大兒子劉琦還在,劉琦應該擔任荊州牧,並且自己佔著荊州南部地區,更不肯交出來。周瑜直接建議孫權軟禁劉備,以除後患。但魯肅則覺得劉備還要留著對付曹操,不能過分打壓。最終,孫權同意了魯肅的建議,把公安交給劉備屯駐,名義上將荊州的江陵借給劉備。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十九)三足鼎立

既然是借,總要寫個借條,給個租期吧。劉備說自己也無家可歸,等自己找到新家後,自然會歸還荊州。新家在哪呢?周瑜和諸葛亮同時看上了一塊風水寶地:益州。周瑜告訴劉備,你也別折騰,我替你打下益州,然後你還我荊州。可惜,周瑜還沒來得及出兵益州,就一病不起。彌留之際,周瑜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然後就在孫權等人的悲痛中離開了人世。

周瑜一死,東吳謀劃益州的計劃也就落空。正當劉備琢磨著如何對益州下手的時候,益州卻派人來請劉備帶兵前往,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益州之主劉璋,就是漢靈帝時期主張朝廷放權州牧的劉焉的兒子。劉焉死後,劉璋繼承父業統領益州,卻是個胸無大志的人。手下謀士楊松和法正看到這個主子沒啥本事,早晚都要被人吞併,就開始主動尋求有能力的人來統治益州。赤壁之戰之前,楊松曾經出使曹操,卻因為自己顏值太低而被曹操笑話。氣的楊松回來就跟劉璋說:“曹操野心不小,肯定要吞併益州。你跟劉備都是本家,不如讓劉備帶兵來益州幫忙,一起對付漢中的張魯。”劉璋是個不長腦子的人,沒想過引狼入室的道理,就派法正去荊州聯繫劉備。

法正跟劉備一見面,可以說是綠豆遇見王八,對上了眼。法正堅信劉備是個有能力有雄心的人,回到益州後就跟楊松秘密商議,讓劉備來替代劉璋。公元211年,曹操向漢中用兵。劉璋擔心曹操滅掉張魯後就要劍指益州,就讓法正去通知劉備帶兵來幫忙。此時,鳳雛龐統也已經歸附了劉備,他和諸葛亮堅決支持劉備趁機拿下益州,並將其當作自己的大本營。於是,劉備就讓諸葛亮帶著關羽等老部將們留守荊州,抵禦曹操和孫權,自己率領後來歸順的龐統,黃忠,魏延等人,在法正的幫助下進軍益州。

此時的劉璋是真心實意的盼著劉備來(自己傻沒辦法),又是給士兵,又是封官,希望劉備帶兵攻打張魯,守衛漢中與益州之間的門戶。法正和龐統多次勸告劉備,趁機殺掉劉璋,奪取益州。劉備有些於心不忍,而且覺得自己剛到益州,人心不穩,時機不成熟。然而,劉備的猶豫卻使其喪失了最佳的機會,因為此時楊松的秘密敗露,劉璋終於明白自己帶來的不是個幫手,而是個禍害。於是,劉璋殺掉張松,與劉備反目成仇。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十九)三足鼎立

既然鬧翻了,那就打吧。公元212年,劉備派黃忠等人南下進攻劉璋。劉璋則派出全部益州將領,節節抵抗,卻不是劉備的對手。第二年,劉備進一步增加兵力,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從荊州調往益州,給劉璋增加壓力。本來一路順風順水的劉備,卻在攻打成都的門戶要地雒城的時候吃了大苦頭。益州軍重兵防守,劉備打了一年也沒有打下來,重要的謀士龐統卻在攻打雒城的時候中箭身亡。直到公元214年,雒城才得以攻克。此時劉備和諸葛亮已經會師,而西涼名將馬超也已經投降劉備,進軍成都。深知已經毫無勝算的劉璋被迫投降,劉備自領益州牧,成為佔據荊州(一部分)和益州的天下第三大諸侯。

至此,曹劉孫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而早已名存實亡的東漢政權,也漸漸走到了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