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凌奉雲榮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


12月14日至16日《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評選出年度4個獎項近百篇散文作品,衡陽縣政協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凌奉雲創作的散文《母親往事》榮獲二等獎。

衡陽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凌奉雲榮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著名作家阿成、譚仲池、韓靜霆、梁曉聲、鮑爾吉・原野、蔣建偉、王宗仁、楊曉升、王涘海等出席會議,《海外文摘》雜誌社執行主編蔣建偉發表了《2018年中國散文工作報告》。年會上,主辦方還舉辦了三場名家講座及2018年中國散文朗誦會、何金海散文研討會等系列活動。

衡陽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凌奉雲榮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

衡陽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凌奉雲榮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

衡陽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凌奉雲榮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

衡陽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凌奉雲榮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

衡陽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凌奉雲榮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

母親往事

凌奉雲

母親的少女時代,是在戰火紛飛中度過的。由於我的父母訂的是娃娃親,因為戰亂、外公早逝,未至及笄的母親迫不得已投靠父親。一晃就是76個年頭,母親共懷9胎,成活7個;在那艱辛的歲月長河,別說把小孩哺養成人,僅懷孕生子就夠嗆了。然而,母親做到了,她把我們兄妹7人拉扯養大、開枝發葉,現膝下有子孫50餘個,三分之二跳出了“農門”。這其中的艱難困苦誰人能懂?

母親雖出身貧寒,但樂善好施,出手大方。我的老家自然條件惡劣,土貧地瘦。童年的記憶裡,我們家一年有一兩個月缺糧,靠土豆、小麥、高粱甚至紅薯渣渣充飢。記得有一戶女主人姓萬,年齡比我母親小,輩分卻比我母親大,其丈夫在家裡排行第二,我管她叫“二奶奶”,她也有7個孩子,記憶中她家更窮,在生產隊裡常被嫌棄和不受待見。每到青黃不接時節,總會叫小孩來我家借米、借油、借鹽。因為大家都窮,借的也不多,往往是一筒米,一杯子油,一調羹鹽,為了面子過了十天半月便換個孩子來借,每年至少兩三次。雖然,我家也不富足,但母親從來沒有讓他們空手回過。有一次我不解地問母親:“我們自己都吃紅薯,怎麼還把米借給他們?”母親說:“你奶奶在世的時候,經常做善事,叫花子來了都要抓一把米,何況還是鄰里鄉親呢?”

兩年前的一天,一位開拖拉機的師傅幫母親從集市捎來一些南雜,母親非常高興,一邊泡茶,還要掏錢付運費,師傅死活都不要。臨別時,她便進裡屋拿了兩包香菸想塞給他,不料師傅已啟動了馬達,於是便趕忙去追,不小心絆到了“減速帶”,被摔過去丈多遠。奇怪的是,母親只受了點皮外傷。我們問她:嘴巴怎麼腫了。她說:“好懸啊,剛摔下去的時候,彷彿一隻無形的巨手將我托起。人啊!還是要多做好事,不然的話,今天就冇命了。”正如母親所言,她一直做好事。自上個世紀末把家搬到了村道邊以來,過往的行人和鄉親就常到家裡歇腳、喝水,母親把房子搞得井然、潔淨。每逢來客,她便燒水、泡茶。那真是“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三年困難時期,我們村一個許姓家裡死了3個人,剩下的獨子被母親收養,之後送他讀書、當兵,後還當上了軍官。母親對他視同己出,他待母親勝過親孃。母親行善無數、德厚流光,也深深地影響了我。我參加工作後接過母親的“愛心接力棒”,盡力幫助“二奶奶”一家,還十年如一日地資助殘疾青年朱運新。

母親雖生在農村,但亭亭玉立,算得上個美女,且非常能幹。扯秧、插田、蒸酒、熬糖、縫衣、做鞋、洗衣、漿衫,什麼農活、家務事都會幹,且樣樣精通。印象中母親蒸的酒是最醇的、熬的糖是最甜的、炒的菜是最香的、織的毛衣穿起來是最暖和的。那時候,我家兄弟姐妹多,衣服很珍貴,往往是大的穿了給小的穿,小的穿了給更小的穿,那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母親為了能讓我們穿得體面些,特地添了一臺縫紉機。從未學過縫紉的她把舊衣服拆下來做“樣本”,照葫蘆畫瓢。剛開始做,看上去有點彆扭,多做幾件後並不比買的衣服差。從此以後,我們不時也能穿上新衣了,兄妹們不亦樂乎。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因為學習成績好,老師要我代表村小去鄉里完小參加學習經驗交流演講。母親知道後非常高興,卻因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而犯愁,思來想去,把兩隻下蛋的雞賣了,換回幾尺布,連夜挑燈趕做衣服。第二天,我穿著母親做的新衣,登上了鄉里完小的講臺,當時,同學們都投來了豔羨的目光,而我卻模糊了雙眼。每念及此,我的眼裡都會噙滿淚水。

母親還會做鞋,做鞋的工序很多,首先要納鞋底,然後做鞋幫,最後組裝合成。母親納鞋底的動作非常優美,讓我記憶猶新。每當夜幕降臨,母親便坐到裡屋的小桌旁,撥亮煤油燈,開始納鞋底。只見她用錐子在鞋底上扎出一個洞眼,然後用穿著粗線的大針扎入眼中,再用“針抵子”朝針屁股一頂,針頭便冒出來了,繼而用力一拉粗線也隨之從錐眼中穿過,把線勒緊,一上一下一個小針腳便納好了。這樣一針一線不停地飛梭,一行行的針腳猶如一排排列隊整齊的士兵,一首首抒情感懷的律詩,一曲曲綦針尖上的舞蹈。那“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哪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的歌詞,彷彿是作家曲波專為母親所寫。母親的勤勞智慧潛移默化地感染了我,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就源自母親。

母親雖隻字不識,可無師自通、聰慧過人。我參加工作以後,母親常對我說:“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把人做好、把事做對。娘不求你當多大的官,只求別人不罵你的娘就行。”並給我講父親當村幹部的一些事情,如“土改”“四清”“五反”等等,她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教我如何做人、處事、為官。之後我當了局長,手中也多少有點權力,母親便告誡我:“一定要按政策辦事,平等待人,公正處事,如果亂搞,那會是食落眾人口,罪責一人擔啊!”同時,鄉里鄉親也有人託母親找我辦事,母親都耐心解釋,一一拒絕,生怕影響我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響。工作中我也曾有過挫折,曾經一度情緒低落。知兒莫如娘,母親從我默不作聲、心神不寧的神態和遊離不定的眼神裡看出了我的心事,便開導我說:“你一個農民的兒子,能當上局長可以說是前世修來的福分,該知足了。人生自古多磨難,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母親的一番話,雖然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和華麗工巧的辭藻,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實在又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