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8)》發佈

12月20日,"2019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六屆普惠金融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位政府領導、商業精英、學術代表、媒體人士齊聚論壇峰會,共同探討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的現實與未來,為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的深耕細作和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前沿分析,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的發佈。

《報告》重點介紹了國際國內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情況和特點,明確闡述了金融科技五大核心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系統論述了金融科技對銀行業、保險業的影響,以及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和監管科技的發展情況。就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階段、發展特點、發展邏輯,以及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新模式、新經驗進行了系統闡述。最後,《報告》對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出了八大發展趨勢。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8)》發佈

金融科技發展前景廣闊

當前信息化浪潮席捲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金融行業發展到一個全新階段,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成為繼互聯網技術之後變革金融行業的全新力量。《報告》顯示,從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情況來看,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美國和中國處於領先地位;持續受資本追捧,2018年前三季度融資額已經遠超2017年全年融資額;監管不斷加強,滲透式監管、動態監管不斷強化。

我國金融科技一直保持領先地位,2017到2018年延續了良好增長的勢頭。無論從市場規模、融資金額,還是從企業發展、技術專利來看,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勢頭都很好。有兩點值得關注:首先是我國技術創新取得了很大進步。2016年美國金融科技領域專利申請數量高居榜首,達到4523份,同年中國居第二,數量僅為美國一半。到了2017年,我國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區塊鏈五大技術領域的專利數量絕對值均已超過美國,並且大幅領先英國、法國等國家。

另外,我國各個地區也都在積極規劃、出臺金融科技相關政策,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北京市日前發佈了由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全程參與編制的《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同時,研究院已經編制完成的《海淀區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2020年)》也將為海淀區金融科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深圳、杭州等地都在金融科技領域出臺具體政策,其它一些重點城市也已經明確了發展願景。

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廣泛

為了更好地加強金融科技技術創新、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培育金融科技產業鏈,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根據金融科技全產業發展的情況,製作完成中國金融科技產業鏈圖。從科技支撐到成果轉化,再到產業主體,最後到場景應用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科技支撐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分佈式技術、安全技術、互聯技術和大數據;成果轉化主要包括孵化器、加速器,研究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和專業服務機構;行業主體包括了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新技術企業、互聯網金融機構等;場景應用主要涵蓋金融服務、安全監管、生活服務、城市治理等。底層是基礎設施,包括監管科技、大數據徵信、支付清算、IT系統升級和交易市場。科技對於金融的促進不再侷限於渠道等淺層次方面,而是開啟了"金融+科技"的深層次融合。

《報告》提出,金融科技核心技術主要有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技術、分佈式技術和安全技術,技術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應用的廣度持續擴展。同時,在關鍵底層技術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金融科技對銀行和保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於銀行來說,已經形成了內部和外部兩個發展路徑,出現了新型銀行模式——開放銀行和虛擬銀行。對於保險來說,2017到2018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有所下降,整個產業、業務結構都在調整。行業融資額平穩上漲,目標客戶正從C端遷移到B端。

金融科技的其它各個領域發展都很迅速,智能投顧、監管科技處於起步階段,技術創新和應用需要時間。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發展的黃金期已經到來。第三方支付增長趨於平穩,技術創新和應用迭代加快。

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進入新階段

《報告》提出,近年來,普惠金融快速發展,政府也制定了相關政策推動,普惠金融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但是,傳統的普惠金融體系由於渠道有限、創新乏力、可持續性差等問題,很難再有新的突破。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被提上發展日程。

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有四個階段,目前正在向科技和普惠金融高度融合發展階段邁進。隨著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健全,新技術在普惠金融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其中,在服務三農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精準脫貧攻堅、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方面,數字普惠金融呈現出不同的模式和特點,也湧現了一批企業。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八大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報告》預測了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八大發展趨勢,一是金融科技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結構優化期,數字經濟引擎功能將持續顯現;二是數字普惠金融市場空間巨大,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和小微企業融資將成為業務重心;三是金融科技企業賦能B端將成為未來主流商業模式;四是金融科技"強監管"邁入常態化,監管科技等新型監管模式將成主流;五是核心技術"ABCD"將進一步引領金融科技縱深發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賦能屬性將進一步增強;六是轉型開放銀行將成為銀行業未來match發展的必經階段;七是供應鏈金融呈現數據網絡化、交易標準化和服務精細化三大趨勢,"供應鏈金融即服務"模式逐漸成型;八是金融科技人才緊缺,人才培養建設將走向專業化、體系化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