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無感停車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關於“提高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法,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智慧城市行業專家認為,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助於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人工智能無感停車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

互聯網技術深度參與,正在加速中國智慧城市崛起。當前,中國城市發展逐漸從增量模式轉變為存量模式,從粗放式的“大拆大建”過渡到“繡花式”精細管理,並且更加註重城市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科技開始參與到城市建設當中,為過去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沉痾舊疾帶來了新曙光。

不難看到,在城市交通治理層面,智慧停車從一開始的星星之火,逐漸呈現出燎原之勢。除了老牌一線城市,新一線乃至二三線城市都在頂層設計中制定了相關建設規劃,其中不少城市還將智慧停車列為“重點民生工程項目”,併為此進行了詳盡的車位普查和社會調研。然而,以往被看好的地磁感應模式,在技術迭代過程中逐漸喪失優越性,用戶體驗不如預期,無法真正做到“無感停車”。

反觀後來居上的高位視頻技術,憑藉高清動態識別優勢,一套設備同時管理多個車位,不僅能精準識別車牌車型,還能將採集的數據上傳至後臺進行計算分析,實時更新空位數量、停車導航,輔助企業、交通管理部門做決策。目前,國內將高位視頻作為信息採集前端的項目並不多,據瞭解,深圳正在開展的人工智能無感停車試點,是深圳首個採用高位視頻技術模式的路內停車試點,並創造性地融入了人工智能算法,真正實現了“無感出入、無感支付、無人值守”。

作為深圳人工智能無感停車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迪蒙智慧交通高位視頻+掌停車APP+智慧停車管理雲平臺,打造“三位一體”停車管理新模式,解決了傳統停車管理效率低、依賴人工、操作程序繁瑣、用戶體驗感差等問題,真正實現了無感出入、無感支付、無人值守。後期將以路內停車為支點,徹底打通路內路外停車資源,全面鏈接城市公交出行系統、交通指揮系統、公安監控系統、交警執法系統,實現了城市停車一體化、一張網、一盤棋和車位共享、數據共享、平臺共享,實現技術與資源完美結合,徹底顛覆了傳統停車管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