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俗語在農村流傳千年,分類眾多,其中不乏一些農業生產、社會經驗以及生活道理的哲理短句,這些“老話”看似輕描淡寫,但細細品來,話糙理不糙。比如說“吹什麼風,落什麼雨”,“忙中易出錯”,這些俗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在農民之間口口相傳,成為一道特殊的農村文化,對於以下的三則俗語,多是經驗之談,你們認可嗎?

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一、狐狸不樂龍王,魚鱉不喜鳳凰

在農村,俗話說“道不同,不與之謀”,這句俗語的含義是指,狐狸不願意結交水中王,而魚鱉不喜鳥中王,習性不同,所需要的夥伴也不會相同!這句俗語引申的含義是,不是同一層級的,不願與之相交!

二、喝得三鬥醋,做得孤孀婦

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俗語“喝得三鬥醋,做得孤孀婦”,這句話的含義是,在過去的農村,男尊女卑的社會,一旦夫妻中丈夫去世,那麼留下來的那個人也就是“寡婦”的生活將異常的艱難!裡面的心酸只有她們才會瞭解!一是獨守空房,二是家裡沒有了頂樑柱,生活艱辛可想而知!

三、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

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過去人們的思維存在於“人過七十古來稀”,五十之後就算高壽,要享受頤養天年了!在過去老人們認為,人過五十後,就沒有必要在蓋屋了,畢竟時日不多了;而人過六十後,種下的樹也獲不了利了!其實,這些說法對於現在來說已經沒有了意義!隨著農村生活的提高,人均壽命也在不斷的提高,像過去“人過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也失去了意義!如今,在農村,有多少的農民工年過60還在外地打工呢?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對於以上的三則俗語,您的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