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咖啡其實很LOW,卻讓人覺得很高端,還很好賣?


星巴克的咖啡其實很LOW,卻讓人覺得很高端,還很好賣?


其實懂咖啡的人都會說,星巴克的咖啡不叫咖啡。

但是,一杯只需價值3美分的咖啡為什麼在星巴克會賣到3美元?

星巴克為什麼既能為顧客帶來期望的價值,又能讓企業獲得更可觀的利潤?

絕大多數消費者其實不懂咖啡

星巴克的咖啡肯定不是業界質量最高的,但他給人塑造了高端的印象。

星巴克明白:他面對的絕大多數消費者其實不懂咖啡,所以他的目標是讓消費者認可這就是咖啡,並留下“我喝到了高質量咖啡”的印象。

所以,儘管我們在星巴克喝到的“咖啡”其實都只是少量的咖啡加入其他成分,但每個店都配有專門的咖啡機做滴濾咖啡。每個小夥伴入職後都要學習咖啡知識,頻繁進行咖啡tasting。貌似那一杯咖啡是經過精工細釀衝出來的絕品。

星巴克的咖啡其實很LOW,卻讓人覺得很高端,還很好賣?


給顧客輕鬆的體驗和門店環境

星巴克的服務是半自助的,大部分服務終止在吧檯,需要自己排隊端飲料,這樣既節省人力又讓顧客免於潛在的壓力。

不少咖啡廳服務非常好,讓你坐下點單,給你拿菜單,飲料幫你端上來,甚至給續杯……這其實是在驅趕顧客。

服務延伸太遠,顧客會有壓迫感。簡而言之,在你花了幾十塊錢買了一杯飲料之後,服務員殷勤得甚至給你續杯。不走不好意思啊!人家會不會瞧不起我?

大多數人潛意識中不把喝咖啡當成一次正式的消費行為:不會正兒八經地評估哪家好喝,哪裡專業,哪裡服務好,然後專門去喝上一杯。就是走累了,喝杯飲料,你把這件事搞得太正式了,會嚇到別人的。

星巴克的咖啡其實很LOW,卻讓人覺得很高端,還很好賣?

適用於所有人的“控制與營銷”

是說星巴克本質上是一個營銷公司,營銷的對象包括了夥伴和顧客,它建立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咖啡王朝,同時強調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因素。對內,低薪,卻能留下夥伴;對外,高價,卻能招來顧客。

先說夥伴。它的思路就是讓夥伴覺得在星巴克工作是自豪的事,受到尊重,有安全感、歸屬感,有牽掛,有所追求。星巴克品牌價值的一大用處就是為夥伴帶來自豪感,星巴克在中國依然是格調和小資的代名詞:“我在星巴克工作,我是咖啡師。”兩句話足矣。

星巴克給每個夥伴強烈的“被尊重”的感覺,還來自於:

1.每個夥伴有英文名,拒絕用工號來代替人名;

2.全面覆蓋的醫療保險和牙科保險,無論兼職全職;

3.不過度區分上下級關係;

4.不懲罰夥伴,現金短溢或者打碎杯子一般不會讓夥伴來賠償;

5.熟客文化,小夥伴有主人而非打工仔的感覺;

6.一套遊戲激勵系統。

利用夥伴來宣傳自身

星巴克最喜歡招校園兼職夥伴(一般是招大一大二學生,兼職時間更久)。每個夥伴工作滿一定時間後每月有10張免費咖啡券。

那麼問題來了,星巴克員工幾乎有班就能免費喝到星巴克飲料,還要這10張咖啡券幹嗎呢?賣掉?大部分人的選擇會是送給朋友、同學。星巴克的兼職夥伴多來自大學校園,大量的免費券實際流向正是尚未養成喝咖啡習慣或正在培養喝咖啡習慣的學生。

在顧客這邊,不妨以會員卡為例,看一看會發生什麼:

一張早餐券、咖啡買一送一、一杯免費升杯,限時3個月用完。出於是自己掏錢買的心理,正常人都會努力把這些券全部用掉。買一送一,就是兩杯,你不能自己喝吧?於是難免拉朋友、拉同學,拉個人來陪你喝星巴克。

星巴克的咖啡其實很LOW,卻讓人覺得很高端,還很好賣?

清醒的目標-獲取收益

星巴克知道自己是上市公司,背後有一群華爾街的投資者和股東,它的首要目標是獲取收益,每一件事、每個細節,都是讓顧客“購買”。不要久留,最好喝完就走,還常來。

我們可以從店內的裝修看出這一特點:

1.店面不提供私密性強的空間(座位之間距離很近,不適合長時間談話);

2.流通性強(桌子與椅子同高不適合辦公、休閒活動,座位緊挨走道,使顧客心理緊張不願久坐)。

星巴克目前有一點做得很成功:國人之前不懂咖啡,他在國人腦海中植入“咖啡=星巴克”的概念,而且暫時不存在有明顯威脅的競爭對手,自然還不到打廣告的時候。

其實星巴克有人人都能看出來的廣告:飲料杯、手提袋,甚至杯託,只要是星巴克的東西上面都有顯眼的logo,無處不在,極為統一。

還有社交營銷的巨大功勞,不都說今天去星巴克沒拍照就是白喝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