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還是一件值得的投資嗎?

送孩子留學,究竟是不是一項收益顯著的投資?

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這幾年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結果?真話怎麼讓你們聽到,這是一門大生意。

以致於很多利益相關體,不停的為這個話題洗白,甚至砸大價錢在百度上買關鍵字,掩蓋真相。

他們要表達的是:“留學,是一門高回報的投資”

我今天要表達的是:“留學,根本就不應該是投資”

先說兩個真人真事

2013年,濟南一個普通家庭,賣掉了大明湖畔的小院,總共花了約200萬學費,供女兒去澳大利亞留學。

在讀完了本科後,還考入了昆士蘭科技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

原本以為“出國就鍍一層金”,但是事與願違,回國之後的曉曉才發現,自己並不是“香饃饃”,找工作太難,實習期間基本工資拿到手才1300。

雖然嘴上說不後悔,但全家心理落差太大。

留學,還是一件值得的投資嗎?

這樣的例子,我身邊還有很多。

石榴叔一個忘年交的朋友,孩子在英國讀完本科回來。學的是金融,想去上海的投行,最後託了關係才進去。

試用工資,到手也就4000多的,連附近的單身公寓都租不起。

家人一氣之下,在旁邊買了套400萬的小公寓。

送孩子留學 很多人從未沒想明白過

“漂泊海外的大學生活,讓孩子在接受先進、紮實的通識教育的同時,會錘鍊出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性格。

並在見識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之後,多一個人生方式的選擇。

這些,會成為他一生的財富,遠比書本和學校教育重要的多。”

留學中介,一般都是這樣向家長介紹的。

留學,還是一件值得的投資嗎?

然而,自家孩子,又有多少,是真正有實力去國外讀書的呢?

又有多少,是因為在國內讀不下去,或考不上好學校,才選擇花錢鋪路去國外的呢?

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

前者叫鍊金。

後者叫鍍金。

最終選擇回國 是被逼的

留學生回國人數已經超越全年新出國人數。

之前國內有過一個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265.11萬人。

僅2016年就有43.25萬留學人員回國,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達58.48%。

這意味著,如今近八成的留學生,會選擇回國就業。

為什麼回國?

想家了?

報效祖國?

是混不下去了。

“在國外,找一份維生的工作簡單,但要找一份專業對口、有發展前景的好工作,實在太難了!”海外找工作也靠走後門。

一方面是能力、經驗不夠,另一方面是,文化難以融入。

更關鍵的是,外籍身份,工作簽證門檻,越來越高。

留學生找工作為什麼難?

《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藍皮書》顯示,多數“海歸”,剛回國後,月薪在1萬元以下:

留學,還是一件值得的投資嗎?

46.4%的海歸,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80%的海歸,認為現有薪資水平低於預期。

節前,剛好在一個飯桌上,和一家規模幾百人公司的HR,聊到這個話題。

用他的話說,“招留學生性價比很低”。

不否認有優秀人才,但數量極少,多半不會輕易回到國內,即便回來,多半會創業。

很多本科畢業的,對薪水的期望值過高,內心失落感嚴重,根本無法調動工作積極性。

更重要的是,水土不服,與社會脫節,認知脫節,人際關係脫節。

當下,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綜合能力。

反思,別讓中年焦慮毀了孩子!

送孩子出國讀書的父母很多,但真正把這件事思考透徹的很少。

留學,還是一件值得的投資嗎?

人到中年,會為兩件事極度焦慮——教育和醫療,這也是最耗費金錢和精力的兩件事。

不管是中產、偽中產,都有著想把孩子送出去的願望。

為什麼明明不富裕,有可能花光整個家庭的積蓄,為何還要想法設法送孩子出去?

因為別人都把孩子送出去,所以我......

有時候原因就是這樣荒謬。

有錢人送孩子出國留學,是消費。

沒錢的呢?把這當成是一次投資,硬上,所以才會在乎回報率。

送孩子留學,一定要量力而行。

一方面是自己的財力,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能力。

千萬別指望,只要留學,孩子就能脫胎換骨。

因為留學只是學習的一種路徑,不是適合所有人,尤其是能力一般、自律差的孩子。

同理,興趣班、學區房也是一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