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幸福?70歲老煤礦工說:幸福是有煤挖,工資從38元漲到46元


春節,廣西合山這個小小的煤礦,終於又恢復了生氣,年輕人如一股小浪潮,從四面八方奔回來過年,微型客車終於盼來了車費漲價,從3元一趟漲到5元一趟,菜市場的老婆婆們面露喜色,不僅是因為買菜的人多了,也因為家裡熱鬧了。

這裡是一個小城,在80-90年代的時候,更是一個炙手可熱的煤礦,每年生產的優質煤炭供應到全國各地。但現在,除了過年這幾天,其餘時候,滿大街幾乎都是退休的老煤炭工人及家屬,30年前,他們正值壯年,一頭扎入這裡的煤炭事業,那叫一個熱火朝天、朝氣蓬勃,人人高唱:咱們工人有力量!如今,一個個頭髮斑白、背部微弓,屬於他們的那個時代,隨著歷史的巨輪漸行漸遠。我在正月14日去拜訪了這裡的老煤炭工人劉鎮華。

劉鎮華,是70-80年代廣西煤炭工人中,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一個,但他身上卻折射出大部分煤炭工人的共同品質和特點:平凡樸實、吃苦耐勞、知足常樂!


他笑著回憶說,70年代剛到礦裡來的時候,礦工們6個人蝸居在一間房裡,如果家屬來了,你就可以去申請糧本,去糧站領糧食,然後開火做飯。

1971年,還是農民的劉振華通過申請爭取到煤礦的工作機會,這在農村,是大家搶破了頭才爭取到的。其實,大部分合山礦工也都是這樣,從農村跨入煤礦事業的!在那之後,他在井下挖煤17年,做礦井安檢16年,共計33年。

那個時候的工資,最早是38元,後來漲了8元,可以拿到46元,接著又漲到51元、57元,直到80年代漲到220元,90年代工資翻倍,拿到420元。說到這裡,他的臉上充滿喜悅,可以想象那個時候,8元的工資增長,給大家帶來了莫大的辛福感!那時候的煤礦工人便靠這些工資養活一家人。圖為劉振華家的老電視,應該已經是90年代末的了。


他們那一代礦工是吃苦耐勞的代名詞,每天在漆黑的井下工作8小時,中午休息1小時,回到家,都是一身煤灰,精疲力盡。但他們總是對此輕描淡寫,我從未聽到他們抱怨苦與累,反而總是充滿幹勁,想來,是年輕時候當農民、後來又被黑金錘鍊了,所以才如此激情滿懷!圖片為劉振華家的廚房,一盞老燈已經用了很久。

這是劉振華當年用的礦帽,上邊還標著四川某塑料廠造,礦帽前邊可以安裝礦燈,每天下班後,礦工們需要歸還礦燈以充電。

這是劉振華當年上班用過的自行車,超級大碼,那個年代騎上它可是很威風的。

他申請的廉租房,但他依然離不開這套住了40多年的老瓦房,鄰居們都已經搬走,周邊的房子只剩下殘破的牆,唯有他家還每天炊煙裊裊,他對這裡早已住出了感情,這裡可以種菜,朋友和工友也很多。

現在的劉振華已經快70,他終於停下閒不住的手,不再做任何工作,每天到球場打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慢慢養老!雖然煤礦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屬於礦工的黃金時代也已經過去,但他們的青春真真實實的留在了這裡,不可磨滅!祝福他身體硬朗,生活快樂!圖片為劉振華穿著當年的礦服拍照,這件礦服跟了他幾十年,縫縫補補,如今幹家務的時候依然會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