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獄中詩第2首《有室七章》:如何度過人生絕境?

1506年,距離龍場悟道還有兩年。

王陽明剛剛從佛道中轉出來,雖立志光復聖學,但尚未提出自己的學說。

就儒家而言,他更像一名篤實的追隨者和踐行者,但是比一般人志向更高遠,踐行更徹底,從而走到了時代的前列和對立面。

這一年的12月,35歲王陽明上書皇帝,仗義執言,被劉瑾假傳聖旨,廷杖四十後打入大牢。在獄中度過新年的王陽明,作《獄中詩十四首》,現存8首。

王陽明獄中詩第2首《有室七章》:如何度過人生絕境?

第二首 有室七章

有室如簴,周之崇墉。窒如穴處,無秋天冬!

耿彼屋漏,天光入之。瞻彼日月,何嗟及之!

倏晦倏明,悽其以風。倏雨倏雪,當晝而蒙。

夜何其矣,靡星靡粲。豈無白日?寤寐永嘆!

心之憂矣,匪家匪室。或其啟矣,殞予匪恤。

氤氳其埃,日之光矣,淵淵其鼓,明既昌矣。

朝既式矣,日既夕矣。悠悠我思,曷其極矣!

總論:這首詩,主要描寫監牢惡劣的環境,和自己不可斷絕的憂愁。憂愁加上惡劣的環境,又,新傷加老病,真是愁上加愁。難怪詩人會徹夜失眠。

但愁歸愁,這首詩中沒有抱怨,反而能看到詩人一片赤誠之心。這樣的赤誠之心,在歷來中國的文人中屢見不鮮。

正是這種赤誠之心,幫助陽明度過了這一段人生絕境。

又,這首詩是仿寫《詩經》的格式,詩中多引用《詩經》和《楚辭》,可以看出陽明對於它們的偏愛。

王陽明獄中詩第2首《有室七章》:如何度過人生絕境?

第1章:有室如簴,周之崇墉。窒如穴處,無秋天冬!

1、解釋:簴jù,古代掛鐘磬的架子上的立柱。崇墉,讀音chóng yōng,指高牆、高城。穴處:居住山洞,語出《楚辭》。

2、翻譯:我被關的牢房如同鍾簴,周圍是高高的圍牆。又好像住在山洞裡,暗無天日,更別說分明的四季了。

3、引申:入獄4年前,王陽明曾在紹興築陽明洞打坐,這個時候應該會想起來陽明洞,不過兩時的光景已經判若雲泥。那時自由自在,希望得道昇仙,而現在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第2章:耿彼屋漏,天光入之。瞻彼日月,何嗟及之!

1、解釋:耿,通“炯”。明亮,光明 。《楚辭·屈原·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正道)。” 嗟:嘆詞,表示憂感。

2、翻譯:牢房破爛不堪,屋漏處,有日光滲入。抬頭可以看見日月,可什麼時候可以到達呢?

3、引申:這一段有很多重要信息。日光透過屋漏處照射進來,抬頭還可以看見日月,可以推論出:第一,牢房很破,防凍根本談不上,環境極為惡劣。第二,牢房不但不在地下,而且屋頂上就是天空。第三,第一章說“無秋無冬”暗無天日,不是實景,而是心理描寫。

又或者日月也是虛寫,代表正德皇帝,這可以坐實,因為第一首《不寐》中寫道:“焉知非日月,胡為亂予衷。”所以詩人用了“天光”,而不是用的“日光”,藉此表達對皇帝的忠心耿耿。

古詩詞以日月來代替皇帝很正常,比如《書.湯誓》:“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王陽明獄中詩第2首《有室七章》:如何度過人生絕境?

第3章:倏晦倏明,悽其以風。倏雨倏雪,當晝而蒙。

1、解釋:倏,瞬間。蒙,陰暗。

2、翻譯:牢房內時暗時明,淒厲的北風夾著雨雪,席捲而入。

3、引申:王陽明12月被打入大牢,現在是2018年12月,北京零下10°,全球氣候變暖,五百年前應該更冷,況且牢房屋漏,風帶雨雪,長驅直入,環境可以說惡劣到了極致。

當時王陽明被廷杖四十後入獄,身體有傷,再加上從小的肺結核,因此就不是倏晦倏明,而是倏生倏死。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場景,王陽明凍得瑟瑟發抖,奄奄一息,死神就站在牢房外。

第4章:夜何其矣,靡星靡粲。豈無白日?寤寐永嘆!

1、解釋:夜何其,猶言夜何時。《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mǐ:沒有。醒與睡。寤寐,常用以指日夜。《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翻譯:長夜漫漫,不知道時間,天空漆黑一片,星辰全無;白天和太陽當然是有的,只不過......哎,又是一個不眠夜,只剩嘆息。

3、引申:王陽明也是常人,在這種時候,嘆不完的息,說不盡的愁,是這首詩的主基調。

整夜整夜睡不著,一方面是寒冷,一方面是傷病,更重要的是對於政局黑暗小人當道的激憤,對自己命運死生未卜的擔心。

對於死,王陽明是不害怕的,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早就深入骨髓。

在龍場悟道時,他認為自己唯有生死勘不破,跟害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層次。

勘不破,指的是哲學層面,而害怕則是心理層面。

王陽明獄中詩第2首《有室七章》:如何度過人生絕境?

第5句:心之憂矣,匪家匪室。或其啟矣,殞予匪恤。

1、解釋:匪,非。殞,死亡。

2、翻譯:心裡擔憂的,不是自己的家事或者性命。如果能夠讓聖上明白過來,我死不足惜。

3、引申:正德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昏庸皇帝,事實證明,到他自己死都沒有明白過來。

前面4章的憂愁,到這裡作結,原來不是個人的憂愁,而是皇帝受矇騙,親小人而遠賢臣的憂愁。

唐代韓愈在《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中說:“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這一句是否化用,不重要,但王陽明對韓愈是非常熟悉,在《傳習錄》中就專門批評過他,同時,王陽明在去龍場的路上,路過袁州,又想起韓愈。

第6章:氤氳其埃,日之光矣,淵淵其鼓,明既昌矣

1、翻譯:氤氳yīnyūn,煙雲瀰漫。淵淵,象聲詞,相容鼓聲。明既昌矣,語出《國風·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形容天亮。

2、翻譯:日光照亮裡牢房內的塵埃,打更的鼓聲傳來,天終於亮了。

3、引申:這一章承接第4章,漫漫長夜,如同冰窖的牢房裡,詩人不知道幾時幾刻,又是一夜未眠,終於曙光照亮灰塵,才知道天亮了。

天亮了,新的一天開始了,詩人的命運如何呢?

王陽明獄中詩第2首《有室七章》:如何度過人生絕境?

第7章:朝既式矣,日既夕矣。悠悠我思,曷其極矣!

1、解釋:曷hé,什麼時候?極,盡頭。先秦《雄雉》有詩:“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詩經國風·鄭風·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2、翻譯:天亮後,很快朝陽變得微弱,太陽西斜,但是我的愁怨啊,什麼時候是盡頭?

3、引申:這一章不是寫具體的某一天,而是說,白天黑夜,再怎麼漫長,都有盡頭,但是我的愁思,無窮無盡啊。就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