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獄中詩第6首《天涯》:讀完這首詩,你的格局會變大!

王陽明獄中詩第6首《天涯》:讀完這首詩,你的格局會變大!

1506年,距離龍場悟道還有兩年。

這一年的12月,35歲的王陽明上疏皇帝,仗義執言,被劉瑾假傳聖旨,廷杖四十後打入大牢。

獄中的王陽明,作《獄中詩十四首》,現存8首。

本文目的很簡單,從解釋、翻譯、引申三個角度,幫助大家讀懂這首詩。

第六首 天涯

天涯歲暮冰霜結,永巷人稀罔象遊。

長夜星辰瞻閣道,曉天鐘鼓隔雲樓。

思家有淚仍多病,報主無能合遠投。

留得昇平雙眼在,且應蓑笠臥滄洲。

王陽明獄中詩第6首《天涯》:讀完這首詩,你的格局會變大!

題解:《天涯》,天邊,指極遠的地方,這裡指王陽明被關的監獄。監獄與世隔絕,詩人朝不保夕,時間上恍如隔世,地理上如同天涯。

總論:唐代駱賓王有著名的《在獄詠蟬》,最後兩聯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自高潔之餘,有一種個人的抑鬱和委屈在。

陽明這首《天涯》,雖感傷於心,鬱結於懷,卻能勇於反省自責,寫出“報主無能合遠投”的句子,尤其最後一句“留得昇平雙眼在,且應蓑笠臥滄洲。”突破個人命運的侷限,上升到天下國家的高度,其大志氣、大器量,讓人動容。

難怪日本陽明學者東正堂對這兩句詩給予非常高的評價:“通過末尾兩句,可以看出王陽明具有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志氣和大度量。”

我認為,他的評價是準確的,相較之下,陽明先生的這種志氣更為難得。

范仲淹是應滕子京之邀而寫的散文,王陽明則是身在獄中、得知自己被貶貴州時寫的詩,境遇截然不同,而氣魄相近,所以陽明更為難得。

下來逐句分析。

王陽明獄中詩第6首《天涯》:讀完這首詩,你的格局會變大!

第1句:天涯歲暮冰霜結,永巷人稀罔象遊。

1、解釋:天涯,指很遠,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永巷,很深的巷子。罔象wǎng,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種水怪,形容水汽迷濛。

2、翻譯:年底牢內結冰降霜,彷彿處在世界的盡頭。巷子很深,人跡稀少,霧氣蒸騰,迷濛不清。

3、引申:首聯虛實相對,點明題目和地點。其中,天涯是虛寫,冰霜是實景;永巷是實景,罔象是虛寫。

第2句:長夜星辰瞻閣道,曉天鐘鼓隔雲樓。

1、解釋:閣道,星名,屬於仙后座,因為靠近北天極,全年都可看到,尤其秋天的夜晚特別閃耀。曉天,黎明時的天色。鐘鼓,鍾和鼓,古代擊以報時之器。雲樓,聳入雲霄的高樓。

2、翻譯:夜空寥落,可以遙望閣道星;破曉的鼓聲隔著高樓傳過來。

3、引申:頷聯承接上聯的意思,繼續寫冬景,寫詩人的寂寥。景物由地上到巷子,然後一躍而到天上星辰,一聲鐘鼓聲,才將詩人拉回現實。

詩人仰望星空,側耳細聽鐘鼓,又熬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天又要亮了。

王陽明獄中詩第6首《天涯》:讀完這首詩,你的格局會變大!

第3句:思家有淚仍多病,報主無能合遠投。

1、解釋:遠投,指貶謫龍場,可見這時詩人已經被正式貶往龍場,暫無生命之憂。

2、翻譯:因為思念家鄉親人,經常落淚,身體又多病;自己無能,沒有清君側,活該被貶貴州。

3、引申:頸聯轉句,從寫景轉到思鄉和報主。

詩人內心感傷,身體多病,對於皇上卻沒有一絲怨恨,只有對自己沒能報答皇恩的概嘆,由此聯想到第三首《讀易》中的詩句:“包蒙戒為寇,童牿事宜早”。作者對於自己上疏的反思,在這首《天涯》中有了更加直白的表達,由此也可以知道,那不是矯情,不是官話,而是作者的赤誠之語

第4句:留得昇平雙眼在,且應蓑笠臥滄洲。

1、解釋:昇平,即天下太平。蓑笠,草、麻編的帽子,樵夫及漁民所用,是隱居的標配,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如元好問“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滄洲,不是實指地名,在中國古詩詞中,滄州代表著隱居之地,如陸放翁的《訴衷情》“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滄州在這裡也指代陽明家鄉。

2、翻譯:希望能看到天下太平,那時我再歸家隱居。

3、引申:尾聯是合句,是總結。第三聯先寫思鄉,再寫報皇恩,第四聯將情感擴大深化並作結,由報皇恩到願天下太平,恩情跳出了個人情感範圍;由思鄉到歸隱,則是進一步表明作者的志趣所在。

王陽明獄中詩第6首《天涯》:讀完這首詩,你的格局會變大!

讀陽明之詩,想先生其人,無掛礙,無私心,一片赤誠,一腔熱血,坦蕩蕩,浩浩然,兩個字: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