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毛主席提出“精兵簡政”建議的陝北名人——李鼎銘

李鼎銘(1881~1947)原名豐功。陝西米脂人。幼年家貧,無力延師。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寄住舅父家中就讀,學習經史子集,兼習醫學。二十九年(1903)赴綏德州應考,取為廩生。次年,回鄉教私塾,宣統二年(1910)在綏德中學堂任教。

給毛主席提出“精兵簡政”建議的陝北名人——李鼎銘

李鼎銘老先生畫像

辛亥革命後,他擁護孫中山的政治主張,在當地提倡放足、剪髮、禁賭、破除迷信和興辦學校。1913年任米脂縣東區區長期間,利用臨水寺廟宇開辦米脂縣第一所國民小學,併兼任校長。1916年受聘於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擔任國文、數學教員。

1918年返鄉行醫,並和當地群眾在桃鎮創辦國民高等小學,擔任校長。1923年,李擔任榆林道尹公署顧問、科長等職。

1926年因病返故里,一面行醫,一面為地方公益事業服務。儘管經濟拮据,但多次拒絕了楊家溝大地主馬醒民等要他做總管家的邀請。他為人公正,主持正義,因而在當地群眾中頗有影響。在國民黨反革命派對陝北革命根據地多次進行“圍剿”期間,李曾一度被利用擔任米脂東區“肅反”委員會主任。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由於中共政策的影響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加上他的學生、共產黨員郭洪濤、艾楚南、張漢武、曹力如等的爭取,以及他早年參加革命的二兒子李力果的說服,使他的思想有了較大的轉變。

1941年,陝甘寧邊區為了加強根據地民主政權的建設,實行“三三制”,開展普選運動,李鼎銘代表開明紳士被選為米脂縣參議會議長,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參議員、副議長。

是年冬,在邊區第二屆一次參議會上,他又當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他在就職演說中,對自己的思想作了誠懇的自我解剖。就在這次會議上,他聯絡姬伯雄等十名參議員,提出了《政府應徹底計劃經濟,實行精兵簡政主義,避免入不敷出、經濟紊亂之現象案》。

毛澤東對這個提案十分重視,當即寫了批語:“這個辦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們的機關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症藥。”在毛澤東的支持下,經過議員們充分討論,最後通過了精兵簡政的決議。精兵簡政政策不但在陝甘寧邊區實行,還推廣到敵後各個抗日根據地,對戰勝困難,提高工作效率起了積極作用。 [2]

1942年至1943年,李還根據陝北的地理、氣候特點,提出了精耕細作,多種洋芋,推廣養蠶,移民開荒等發展生產的措施。

李真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42年7月,他在接見晉西北紳士參觀團時說:“共產黨是進步的政黨,餘今年雖六十,但已決心和共產黨患難與共,休慼相關。……從共產黨此次整頓三風中,可以看出共產黨已切切實實在與黨外人士合作,對此我更深信不疑。”

1943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發言及同年7月在《七七專刊》上發表的文章,都熱情讚揚中共開展的整風運動。

1947年12月11日,他在陝甘寧邊區政府臨時駐地綏德縣義合鎮突患腦溢血病故。邊區政府舉行了追悼會。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陝甘寧邊區政府都送了輓詞。陝甘寧邊區政府根據李鼎銘家鄉群眾要求,決定將米脂縣桃鎮小學命名為“鼎銘學校”,以資紀念。

李遍覽經史子集,通曉多門自然科學,曾撰寫《中國哲學思想體系與民族傳統概論》一書(1998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為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著作還有《北方民族歷史教科書》。

與毛澤東的深厚友誼

給毛主席提出“精兵簡政”建議的陝北名人——李鼎銘

先生故居

1941年,李鼎銘當選為邊區政府副主席之後,便單身食宿在政府機關,專心致志,忙於政務。1941年年底,舊曆年關到了,李鼎銘決定返里探親搬家。毛澤東聞訊,特派出愛國華僑送給他的那輛福特牌高級轎車送李副主席榮歸故里。當時在邊區,能享受這等殊榮的也只有李鼎銘一人。

李鼎銘在家鄉米脂停留兩個月,總是精神煥發、熱情洋溢地同當地士紳暢談共產黨實行三三制的真諦和決心,以及延安各方面的印象,解釋疑慮,縱論國是,深得當地紳士們的擁護和稱讚。當李鼎銘攜帶家眷返回延安時,毛澤東又派專車接他到楊家嶺,熱情地把他迎進窯洞,問他搬家情況。他告訴毛澤東,已把全部家產獻給邊區政府了。毛澤東說,留一點吧。李鼎銘口氣堅決地說:一點也不留。毛澤東聽了哈哈大笑地說:“你真是開明人士!” 。

從此之後,毛澤東和李鼎銘交往更加密切。李鼎銘每次到楊家嶺,毛澤東工作無論怎樣忙也都要接待、交談。毛澤東還經常到邊區政府看望李鼎銘,總是恭敬地稱他為“李老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