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說黨史》之“抗戰時期的‘精兵簡政’”

《老方說黨史》之“抗戰時期的‘精兵簡政’”

《老方說黨史》之“抗戰時期的‘精兵簡政’”

前言

《老方说党史》之“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

《老方說黨史》之“抗戰時期的‘精兵簡政’”

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在政權建設中實行“三三制”原則,李鼎銘作為開明紳士代表被選為米脂縣參議會議長、陝甘寧邊區參議員。

1941年11月,李鼎銘在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上提出關於精兵簡政的提案,得到了絕大多數同志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和批評。毛澤東看到這個議案後非常重視,寫了這樣一段批語:這個辦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們機會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症藥。

“精兵簡政”具體說來,就是克服根據地魚大水小的矛盾,減輕人民群眾負擔,提高機關工作效率,在最艱苦的時期渡過難關。

1940年—1941年,抗日根據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頑固派對陝甘寧邊區實行包圍封鎖,邊區財政經濟困難更為突出。從人員上看,抗戰初期邊區脫產人員僅1.4萬人,1941年達到7.3萬人,脫產人員猛增,邊區財政支出隨之大幅增加;從財政收入來看,邊區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邊區的稅收;二是國民政府的軍餉;三是海內外的外援(佔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1940年10月後,國民黨停發了八路軍的軍餉,同時對邊區採取封鎖政策,使外援很難進入邊區。怎麼辦?在毛澤東的支持下,精兵簡政議案順利通過並在邊區實施。

抗戰時期,毛澤東廣開言路,認真聽取並吸納了黨外人士的意見,保證了黨和軍隊在殘酷鬥爭下能不斷髮展壯大。今天,中國共產黨仍需要繼續重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在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景德鎮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隊方永紅)

《老方说党史》之“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

作者方永紅,現任交警一大隊教導員。通過二十多年的鑽研,掌握了豐富的黨史知識,對我黨的發展史有很深刻的認識,多次在市公安局系統內講授黨課,在黨員微信群為大家傳授黨史知識,激發大家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老方说党史》之“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