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从教育就是生长的观点看,家长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好的环境。所谓好的环境,我认为有两方面,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当好孩子的监护人。用植物的生长打比方,自由就是充足的阳光水分,监护人就是园丁。

周国平: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

卢梭有一种说法: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话乍听起来很荒谬,但有一定道理。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许多家长和老师惟恐孩子虚度光阴,逼迫他们做无穷的作业,不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那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天跑跑跳跳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大人们在工作,孩子们却在玩耍,在梦想,仿佛是在无所事事地挥霍宝贵的光阴。但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我特别赞成卢梭的一个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强行把一些能力从外面放到人这个容器里面去。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了,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正常地生长。对于卢梭提出的教育就是生长的观点,杜威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说:这意味着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并不是在生长的前头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那些谋职之类的东西当然不是不要,但它们不是生长的目的,只要你生长得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自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生存地位。

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今日的家长似乎都深谋远虑,很早就为孩子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此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班。为了拿到那张最后的文凭,孩子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有道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式一开始就是输局了。

身心不能自由健康地发展,只学得一些技能,将来怎么会有大出息呢?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现在这个价值被完全抹杀了,其全部价值被归结为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这种做法无疑是野蛮的、不值当的。教育应该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算打好这个基础呢?非常简单,就是看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幸福而有意义。用生长的眼光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阶段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

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是好奇心

智力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健康生长,鼓励和培养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在人的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

人类所有智力活动的形式,比如哲学、科学,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每个人在智力生长的一定阶段上都会显现出来,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理性觉醒的征兆。

从我的孩子身上,我就看到了这一点。在很小的时候,她就会问很多让人很意外的问题,问得最多的是5岁的时候。她问我,什么是时间,时间是怎么回事,我怎么跟她讲得清楚。但她自己在那里琢磨,有一天她说:我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了,时间是一阵阵过去的,譬如说刚才我说的那句话,刚才还在,现在不在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这就是时间。她知道时间一去不返的性质了。

现在大人对待孩子这样的提问一般是三种态度:一种是置之不理;一种是顶回去;还有一种是自以为聪明地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回答。这些做法都很粗暴,其实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对待孩子这种提问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孩子继续想。

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这样说:宝贝你提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可是爸爸回答不出来,我们一起慢慢想。我觉得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特别可贵,一定要鼓励和保护,决不能挫伤它。从好奇心这一点来看教育,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教育第一要保护和鼓励的东西。兴趣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可靠征兆。事实也是这样,孩子做什么事情特别感兴趣,说明他在这个方面是有天赋的。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是有没有兴趣。

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精神处在一个非常快乐的状态,他真正是在享受。享受什么?就是享受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在这个时候,心智的运用本身就是快乐,就成了最大的快乐源泉。一个善于享受这种快乐的人,他的心智始终处于活泼状态,这样的人是最容易出成就的。事实上,对世界充满兴趣是天才的主要品质。

具体的兴趣点是可变的,在一段时间里,孩子也许对某个领域、某个问题更感兴趣,以后又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和问题。

孩子要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

在我看来,美育和德育都是属于灵魂教育的范畴。我认为灵魂与头脑是有区别的,人对美和爱的需要,对意义的需要,这些都不能用头脑来解释,我只能说来自灵魂。

美育的目标是使人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生活,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使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谈到美育,现在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给孩子报各种班,但出发点极其功利,但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美育也绝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它的范围广泛得多,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

此外,我还有两点一般性的建议。一个是要孩子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谈智力教育时,我说人应该养成过智力生活的习惯,现在谈灵魂教育,就是要养成过心灵生活的习惯,优秀的人应该有这两种习惯。我们鼓励孩子与人交往,但我们也应该要求孩子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什么事也别做,什么人也不见,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静下来,想一想人生的问题,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所经历的人和事。现在的世界太喧闹太浮躁了,人们都生活在表面,生活在外部世界里,我觉得这很可悲。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交往的能力,我承认交往是一种能力,但独处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是更大的缺陷。一个人不喜欢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就难受,这样的人肯定是没有内涵的,他对别人也不会有多大益处,他到别人那里去对别人只是一种打扰。只有悦纳自己的人才有可能被别人悦纳。

另一个建议是读书,读好书。人类的精神宝库属于每一个人,它向每一个人敞开着,不教育孩子走进去享受里面的珍宝,就等于让孩子把自己的权利放弃了,那是何等可惜啊。孩子只读教科书、只读“有用”的书是很不够的,那些“闲书”、那些与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经典好书同样是值得一读的书。

读经典好书的目的不在实用,而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最后谈德育。

我觉得对德育也一直有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一些规范的灌输,比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纪律之类。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规范,都是舍本求末。从人性看,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道德是灵魂的追求。这两个层次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性的层次是更为根本的。如果没有精神层面的自律,只在社会层面上谈道德,道德就仅仅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是功利性的,是他律。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根本入手,使孩子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什么是灵魂的高贵呢?就是有做人的尊严,有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身上的神性的事。

成为孩子的朋友而非上司和奴仆

很多人都在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太重实用了,什么东西都要问有没有用,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大弱点。如果一个民族尊重精神本身的价值,纯粹出于兴趣从事精神事业的人越多,那个民族就会成为肥沃的土壤,最容易出大师。

爱因斯坦就曾说:欧洲的伟大传统是为了知识自身的价值尊重知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传统从古希腊就开始了。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为此举行百牛宴,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在当时,发现了这个原理有什么用啊?任何物质上的好处都不可能有,他感觉到的完全是智力活动得到胜利的巨大喜悦。

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好。在一次讲座时,有学生问他:丁教授,你现在的研究有什么经济价值?他回答说:我不知道。但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分别奖给了电子和X光的发现者,这两项发明在当时都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同样,后来的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在产生时都被认为是花钱最多而最没有经济效益的。他说:科学最重要的是兴趣,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名利。

我相信,不管哪个领域的大师,都一定有这样一种眼光和态度。创造性活动本身就是快乐,就是人的高级属性的满足,为什么非要把高级属性的满足落实到,实际上是降低为低级属性的满足即所谓有用呢?所谓有用,不就是吃好、穿好、住好嘛,不就是物质丰富一点嘛!人为什么只想去满足自己的低级属性,不肯去满足自己的高级属性呢?为什么要用低级属性的满足为标准来判断高级属性的价值呢?这不是颠倒了吗?

事实上,人身上这些最宝贵的东西,包括人的智力品质和心灵品质,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人性中固有的。每一个人,从他出生以后,这些东西都已经以萌芽状态存在于他的身上了,有了合适的环境,它们就会生长。

而普通家长要想在家教方面有所作为,前提条件就是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成功的父母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失败的父母是被孩子视为上司和奴仆。许多家长实际上既是孩子的上司,又是孩子的奴仆,是这种最可悲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溺爱孩子,把孩子当宠物,甘于为孩子当牛做马;另一方面又对孩子寄予厚望,已经不是望子成龙了,而是逼子成龙。溺爱的结果是使孩子失去能力,功利性寄予厚望的结果是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两者合起来,宠物变成了外强中干的小皇帝。所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使孩子具备真实的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将来既能够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够承受人生必然会有的磨难和痛苦,这样做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才是真正爱孩子,才是对他的一生负责。(本文来源:《少年儿童研究》)

参加“‘学会管自己:小乌龟富兰克林情商培养故事’抢先读活动” 就有机会获得天鹅阅读网提供的精美图书一册。 活动流程:关注“天鹅阅读”公众号—— 进入底部“微网站”——打开“抢先读|学会管自己:小乌龟富兰克林情商培养故事”页面——点击“我要参与”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