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作为宗主国的大清王朝受邀帮朝鲜国王平叛,后来日本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近代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此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变革,国力强盛,而反观清王朝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下已经行将就木了,所以毫无悬念的战败,然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消息传到中国令大清国举国上下都十分的震惊。虽然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无数次败给了西方国家也令人深感悲愤,但是这次败给这个世代跟随自己的小弟,败给一个“蕞尔小国”,这让大清子民深感耻辱,说什么也无法接受。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东学党起义

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原本曾经号称“亚洲第一”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一脉也逐渐受到当时朝野的非议,认为这些军队空耗钱粮却不能作战。由此引出了当时各方大员争相进献练兵强军之策。在这些进献练兵之策的人当中帮助李鸿章办理洋务的胡燏棻的表现最让人满意,最后他也成为终脱颖而出担任此次训练新军任务的直接负责人。这件事的过程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李鸿章

其实在甲午战争进行过程中,清政府的很多高官在看到清朝士兵在战场上一败再败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旧式军队在战争中的无能。这时候已经有很多中国士大夫或者外国军官向清朝统治者进献练兵之策,而清政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原则上同意编练新军。在众多方案中,经过筛选当中的两个方案受到清政府的重点关注,一个是以德国陆军军官汉纳根的策略,他主张用洋人西械,训练十万新军,训练的方法也全部用西方的新式操练方式,这一方案的主要支持者是当时的中央重臣翁同酥和李鸿藻,但是这一方案受到李鸿章和胡燏棻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一支大军掌握在西方人的手中是个巨大的威胁;另一个是以李鸿章和胡燏棻主张的方案,即各省和中央各地分别训练新军,其中在京师地区训练北洋军5万人,南方训练南洋军3万人,广东训练新军2万人,湖北训练新军2万人,然后其他各省各自训练1万新军,被西方人吓怕了的清王朝统治者最终选择了李鸿章和胡燏棻的建议。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胡燏棻

在清政府和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命令时任顺天府尹的胡燏棻在马场编练新军,名为“定武军”,最开始的时候先编练了3个营,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等各个兵种非常齐全,而且清政府惊讶的发现原来编练新军所用的钱没有想象的那么多、那么浪费。于是清政府对这件事非常满意又批准胡燏棻可以继续扩大新军的编练规模,并最终达到了10个营。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胡燏棻开始编练新军

最开始的时候胡燏棻编练新军是在马厂,但是随着新军规模的不断扩大马厂这个地方显得有点小了,1895年的9月份“定武军”因为规模扩大,马厂地方不够用了,所以将新军转移到了天津的“小站”,史上非常著名的“小站练兵”就从此开始了,原来“小站练兵”最初并不是袁世凯,而是淮军一脉的胡燏棻。而“小站”这个地方最初也是李鸿章的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受李鸿章的命令开辟屯田的地方,后来同为淮军一脉的胡燏棻马厂练兵地方不够的时候就来到了“小站”,而且在胡燏棻编练的“新军”中淮军将领占到了大多数。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曹锟

其中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中优秀的毕业生也有很多进入了胡燏棻的新军当中,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何宗莲、曹锟(后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刘承恩等人,这些新军全部采用西式的装备,西式的训练方式,西式的作战阵容。后来胡燏棻被调任别的地方,由袁世凯接手了这支新军,这支新军也为后来的北洋军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清王朝也肯定想不到,这支清王朝编练的第一支新军,后来竟然成为了逼清王朝退位的袁世凯手中的一把利刃。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天津武备学堂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天津武备学堂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支“定武军”,还有一支新军也为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奠定了基石,这就是晚晴名臣两江总督张之洞编练的“自强军”。在鸦片战争战败之后全国争献练兵之策的时候,张之洞也热衷于此,并且在1896年开始招兵编练新军。“自强军”先后编练了13个营,而且据说这只军队的士兵每一个人都能都会写!这种说法在晚清的中国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是我想肯定不会空穴来风,这只军队能读书识字的人可能比较多。而且这支新军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它的带兵、操练、指挥权都是交给了洋人,而中国的将领只管约束士兵,真不知张之洞是怎么想的。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定武军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张之洞

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自强军”由新任的两江总督刘坤一继续办理。但是刘坤一在随后的几年并没有继续扩建,所以“自强军”的势力不如北洋编练的新军。到了1901年的时候袁世凯在山东镇压“义和团”急需用兵,所以“自强军”被调到山东归于袁世凯指挥。就这样直到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当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只军队也被他带到了北洋军当中,后来成为北洋新军第四镇新军。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还没发迹就有人准备好了军队,就等他接手了

刘坤一

就这样大清朝从“八旗兵”到“绿营兵”,再到“团练”,再到“湘军、淮军”,最后编练新军,军事制度的改革终于踏上了近代化的接替,然而清王朝的统治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袁世凯就是依仗着这支新军逼迫清朝末代的孤儿寡母宣布了清王朝的终结。也是这支新军铸就了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