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北洋軍閥之袁世凱靠這些能力走上巔峰,看看你具備幾點(一)

北洋軍閥的大哥大袁世凱出生於河南項城的一個大戶人家,袁家從袁世凱的叔祖袁甲三考中進士開始(袁甲三為袁家第一個考中進士的人)走進仕途,後來袁甲三因“耿直敢言”多次彈劾比自己職位高的巡撫,並且成功將江西巡撫、廣西巡撫彈劾到下臺,後來在鎮壓“太平天國”、“捻軍”起義中袁甲三立功很大,後來被朝廷升任漕運總督(管理全國漕運,肥差)兼任江南河道總督,一人的功成名就帶著這一家人成為了一代名門望族。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袁甲三

袁世凱出生那天,他的父親正好收到了袁世凱叔祖袁甲三的一封信,在這封信裡提到了和捻軍作戰勝利的消息,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非常高興就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做“凱”。袁甲三官職一天比一天高,整個袁氏家族都受到了恩惠,袁世凱的叔伯輩有多人做官,其中袁保恆、袁保慶做得比較好,但是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一生沒有做過官,在家管理整個袁氏家族的所有事物,在當地相當於一個大地主。後來袁世凱的叔父袁保慶因為沒有兒子,所以袁世凱被過繼給袁保慶當兒子。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袁保慶

在這樣的家庭中,袁世凱從小就接收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並且袁世凱從小就擅長弓馬騎射,後來對兵法很感興趣,想學得“萬人敵”,反正他也不缺錢花,後來經常花重金購買兵法。他還曾經寫下過氣勢豪邁的一句話:“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似乎預示這這個富家子弟今後逐鹿中原,稱霸天下的豪邁志向。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袁世凱

後來袁保慶病逝,袁世凱開始變得遊手好閒,四處遊蕩。幸好他的伯父(也是袁甲三最有出息的兒子)開始對他嚴加管教,約束他讀書,並且在辦理朝廷的事物的時候經常帶著他,教導他,這樣的機會也不是是都有的,而袁世凱也因此熟知官場的明爭暗鬥、利益往來。後來袁保恆在幫朝廷治理瘟疫的時候感染瘟疫而死,後來袁世凱憑藉雄厚的家底也買了掛名的“中書科中書”的官職。再後來袁世凱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一直沒有考中,這也成為了袁世凱一生的遺憾,但是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袁世凱註定不是為科舉考試而生的,他的人生註定要從“萬人敵”的“兵事”上走向輝煌,終於在一次鄉試名落孫山之後,21歲的袁世凱因為得不到而開始怨恨,因為怨恨而把自己寫的詩文一把火燒了,並且憤怒的說:“大丈夫應該馳騁沙場,馬革裹屍,為國家效力,怎麼能皓首窮經,困於筆墨之間呢!”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吳長慶

後來袁世凱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袁世凱的養父袁保慶的“拜把子兄弟”,淮軍將領吳長慶,於是袁世凱投奔了當時在山東領軍駐防的吳長慶。在吳長慶的門下當時有張謇、周家祿等名望和才學兼具的人,在這些人的教導之下,原來袁世凱身上那股紈絝子弟的習氣慢慢的消失變得非常的謙恭。也可能是身邊優秀的人太多了,原本已經燒書明志,決心“投筆從戎”的袁世凱又開始準備科舉考試,但是不出意外的再次沒有考中,這時候袁世凱的心情非常的鬱悶,他曾經在這期間給自己的哥哥寫信說到自己的心情,在信裡他說道如果自己連個秀才都考不上,那這一輩子到死都不能瞑目。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袁世凱與李鴻章

後來袁世凱在吳長青的軍營當中雖然很受吳長慶的重視,但是袁世凱還是念念不忘科舉考試的事,在1882年,就在袁世凱正在為再次參加科舉考試而做準備的時候,清王朝的藩屬國朝鮮爆發了“壬午政變”,這件事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為他後來走向人生的巔峰奠定了基礎。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壬午政變

在朝鮮,袁世凱作戰勇猛,清軍很快平定了叛亂。在此次戰役之後,吳長慶向清政府極力的誇耀袁世凱的能力,後來袁世凱被定為此次朝鮮之役的首功。這雖然有吳長慶提攜把兄弟的兒子的成分,但是也不能抹殺袁世凱個人在軍事上的才能。後來袁世凱以在朝鮮“幫辦軍務”的名義留在朝鮮,後來又幫朝鮮編練新軍,並且在朝鮮期間袁世凱就表現出了籠絡人心的“才能”,在當時朝鮮的朝野上下留下了非常好的名聲。後來朝鮮又爆發了“甲申政變”,在這次政變中除了朝鮮的叛亂勢力,還有日本人摻和在其中,袁世凱不僅平定了叛亂,而且還多次打退了日本人的滲透勢力。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甲申政變

在這次事件之後袁世凱受到了當時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清朝重臣李鴻章的青睞,決定重用這個青年才俊(此時袁世凱26歲)。後來在李鴻章的極力推薦之下後來袁世凱被任命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這時的袁世凱簡直就可以說是朝鮮的“太上皇”了,他不止可以左右朝鮮的政局,而且還好幾次準備廢除當時的朝鮮國王。當時袁世凱的行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和彈劾,差點就被擼下來了,這時候又是李鴻章力排眾議,不僅讓袁世凱繼續留駐朝鮮還嘉獎了他。就這樣袁世凱在朝鮮一呆就是12年,雖然有些時候別人說他做事簡單粗暴,但是亂局之中“亂必斬之”也是有效的做事方式啊!雖然有人說他干涉朝鮮內政,但是當時朝鮮本來就是大清朝的藩屬國啊!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日俄覬覦朝鮮

在這12年當中袁世凱不僅要面對朝鮮國內的政局變動,還要面對日本、俄國的不斷滲透,當時日俄都對朝鮮垂涎欲滴,可以說袁世凱面對的局勢非常的艱難,據說日本和俄國曾經很多次派人暗殺袁世凱都沒有成功,可見袁世凱非常的謹慎。而且相信這段朝鮮的“太上皇”經歷也歷練了他對國家政事的處理能力、對外交事務的處理能力,為他後來攫取清王朝的最高權力,對北洋軍閥政府的管理控制能力做了一次演習。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東學黨起義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袁世凱深深地感覺到,朝鮮不能抵抗日本的進攻,於是他一方面讓朝鮮向清王朝求助;另一方面,在把天之內,向清王朝發出9道電報,希望能調回國內,並且隨時準備在日本開始進攻後,改裝易服逃回國內。正所謂歷史賦予一個人更重要的任務的時候,他即便在槍林彈雨之中也能安然無恙,袁世凱就是在“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前夕收到了清廷想聽取朝鮮形勢的報告的電文,所以他一刻也沒耽誤就趕緊回國,這也讓袁世凱逃過了一命。而袁世凱回來之後也開始積極運作,走訪各種關係,為他今後接受小站練兵的重任,培養自己的勢力做著準備。

北洋軍閥之在中國當了皇帝的他,原來在外國有當太上皇的經驗

小站練兵

可以說袁世凱雖然出身不錯,但是當時中國比他出身好的人太多太多了,而袁世凱之所以能夠在這些人當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站在頂峰的人,和他自己的努力和執著也是分不開的,和他善於應對官場交際是分不開的,更和他在軍路生涯當中的作戰勇猛,知兵、懂兵是分不開的。但是可以說這些才能他也並非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是有些也許是很多人都不具備的,那就是成就大事的人所必備的豪邁大氣,治繁若簡,知道順勢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