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北洋军阀之袁世凯靠这些能力走上巅峰,看看你具备几点(一)

北洋军阀的大哥大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的一个大户人家,袁家从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考中进士开始(袁甲三为袁家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走进仕途,后来袁甲三因“耿直敢言”多次弹劾比自己职位高的巡抚,并且成功将江西巡抚、广西巡抚弹劾到下台,后来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中袁甲三立功很大,后来被朝廷升任漕运总督(管理全国漕运,肥差)兼任江南河道总督,一人的功成名就带着这一家人成为了一代名门望族。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袁甲三

袁世凯出生那天,他的父亲正好收到了袁世凯叔祖袁甲三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提到了和捻军作战胜利的消息,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非常高兴就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做“凯”。袁甲三官职一天比一天高,整个袁氏家族都受到了恩惠,袁世凯的叔伯辈有多人做官,其中袁保恒、袁保庆做得比较好,但是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一生没有做过官,在家管理整个袁氏家族的所有事物,在当地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后来袁世凯的叔父袁保庆因为没有儿子,所以袁世凯被过继给袁保庆当儿子。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袁保庆

在这样的家庭中,袁世凯从小就接收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并且袁世凯从小就擅长弓马骑射,后来对兵法很感兴趣,想学得“万人敌”,反正他也不缺钱花,后来经常花重金购买兵法。他还曾经写下过气势豪迈的一句话:“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似乎预示这这个富家子弟今后逐鹿中原,称霸天下的豪迈志向。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袁世凯

后来袁保庆病逝,袁世凯开始变得游手好闲,四处游荡。幸好他的伯父(也是袁甲三最有出息的儿子)开始对他严加管教,约束他读书,并且在办理朝廷的事物的时候经常带着他,教导他,这样的机会也不是是都有的,而袁世凯也因此熟知官场的明争暗斗、利益往来。后来袁保恒在帮朝廷治理瘟疫的时候感染瘟疫而死,后来袁世凯凭借雄厚的家底也买了挂名的“中书科中书”的官职。再后来袁世凯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没有考中,这也成为了袁世凯一生的遗憾,但是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袁世凯注定不是为科举考试而生的,他的人生注定要从“万人敌”的“兵事”上走向辉煌,终于在一次乡试名落孙山之后,21岁的袁世凯因为得不到而开始怨恨,因为怨恨而把自己写的诗文一把火烧了,并且愤怒的说:“大丈夫应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为国家效力,怎么能皓首穷经,困于笔墨之间呢!”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吴长庆

后来袁世凯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的“拜把子兄弟”,淮军将领吴长庆,于是袁世凯投奔了当时在山东领军驻防的吴长庆。在吴长庆的门下当时有张謇、周家禄等名望和才学兼具的人,在这些人的教导之下,原来袁世凯身上那股纨绔子弟的习气慢慢的消失变得非常的谦恭。也可能是身边优秀的人太多了,原本已经烧书明志,决心“投笔从戎”的袁世凯又开始准备科举考试,但是不出意外的再次没有考中,这时候袁世凯的心情非常的郁闷,他曾经在这期间给自己的哥哥写信说到自己的心情,在信里他说道如果自己连个秀才都考不上,那这一辈子到死都不能瞑目。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袁世凯与李鸿章

后来袁世凯在吴长青的军营当中虽然很受吴长庆的重视,但是袁世凯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的事,在1882年,就在袁世凯正在为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而做准备的时候,清王朝的藩属国朝鲜爆发了“壬午政变”,这件事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为他后来走向人生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壬午政变

在朝鲜,袁世凯作战勇猛,清军很快平定了叛乱。在此次战役之后,吴长庆向清政府极力的夸耀袁世凯的能力,后来袁世凯被定为此次朝鲜之役的首功。这虽然有吴长庆提携把兄弟的儿子的成分,但是也不能抹杀袁世凯个人在军事上的才能。后来袁世凯以在朝鲜“帮办军务”的名义留在朝鲜,后来又帮朝鲜编练新军,并且在朝鲜期间袁世凯就表现出了笼络人心的“才能”,在当时朝鲜的朝野上下留下了非常好的名声。后来朝鲜又爆发了“甲申政变”,在这次政变中除了朝鲜的叛乱势力,还有日本人掺和在其中,袁世凯不仅平定了叛乱,而且还多次打退了日本人的渗透势力。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甲申政变

在这次事件之后袁世凯受到了当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清朝重臣李鸿章的青睐,决定重用这个青年才俊(此时袁世凯26岁)。后来在李鸿章的极力推荐之下后来袁世凯被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这时的袁世凯简直就可以说是朝鲜的“太上皇”了,他不止可以左右朝鲜的政局,而且还好几次准备废除当时的朝鲜国王。当时袁世凯的行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弹劾,差点就被撸下来了,这时候又是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驻朝鲜还嘉奖了他。就这样袁世凯在朝鲜一呆就是12年,虽然有些时候别人说他做事简单粗暴,但是乱局之中“乱必斩之”也是有效的做事方式啊!虽然有人说他干涉朝鲜内政,但是当时朝鲜本来就是大清朝的藩属国啊!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日俄觊觎朝鲜

在这12年当中袁世凯不仅要面对朝鲜国内的政局变动,还要面对日本、俄国的不断渗透,当时日俄都对朝鲜垂涎欲滴,可以说袁世凯面对的局势非常的艰难,据说日本和俄国曾经很多次派人暗杀袁世凯都没有成功,可见袁世凯非常的谨慎。而且相信这段朝鲜的“太上皇”经历也历练了他对国家政事的处理能力、对外交事务的处理能力,为他后来攫取清王朝的最高权力,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管理控制能力做了一次演习。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东学党起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袁世凯深深地感觉到,朝鲜不能抵抗日本的进攻,于是他一方面让朝鲜向清王朝求助;另一方面,在把天之内,向清王朝发出9道电报,希望能调回国内,并且随时准备在日本开始进攻后,改装易服逃回国内。正所谓历史赋予一个人更重要的任务的时候,他即便在枪林弹雨之中也能安然无恙,袁世凯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前夕收到了清廷想听取朝鲜形势的报告的电文,所以他一刻也没耽误就赶紧回国,这也让袁世凯逃过了一命。而袁世凯回来之后也开始积极运作,走访各种关系,为他今后接受小站练兵的重任,培养自己的势力做着准备。

北洋军阀之在中国当了皇帝的他,原来在外国有当太上皇的经验

小站练兵

可以说袁世凯虽然出身不错,但是当时中国比他出身好的人太多太多了,而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在这些人当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站在顶峰的人,和他自己的努力和执着也是分不开的,和他善于应对官场交际是分不开的,更和他在军路生涯当中的作战勇猛,知兵、懂兵是分不开的。但是可以说这些才能他也并非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有些也许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那就是成就大事的人所必备的豪迈大气,治繁若简,知道顺势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