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红楼梦》判词分析“命”的含义

由《红楼梦》判词分析“命”的含义

《红楼梦》中除了繁多的人物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之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对十二钗判词和梦曲了,摘取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对比一看:

林黛玉:【判词】钗黛合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王熙凤:【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曲】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

透过这词和曲,书中各位的命运走向已经清晰明了了。

由《红楼梦》判词分析“命”的含义

曹雪芹把林黛玉设定为仙界一棵仙草,为报恩下世历劫的。因为有这一层前提条件的设定,林黛玉贯穿始终的娇滴滴泪汪汪形象好像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且抛开轮回转世的界限,以凡人的身份去分析,就会发现林黛玉之所以落得一个香消玉殒的结果,与其个人的敏感多疑玻璃心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而贾府大管家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则是个八面玲珑,精明能干的厉害人物,能把当时正外强中干、醉生梦死的贾府上下搭理的井然有序不得不佩服她的管理能力。可她辛劳一生盘算一生最终不仅却失了人心失了口碑,而且连带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唯一的女儿要不是幸得刘姥姥搭救也难逃苦海。

如果说林黛玉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尽心”的悲春伤秋,那么王熙凤就是“翻手为云覆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的刁钻狠辣。

因为他们两个成长的轨迹不同,看待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身处的环境不同,采取的对应方式也不同,这就造就了两人不同的命。

由《红楼梦》判词分析“命”的含义

那么此处的“命”到底是什么?

今天看杨小米《行动变现》第一章得到了答案——命就是一个人思考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

林黛玉无论是在林家还是在贾府,都属于书香门第的小姐,整日与书香为伴、墨宝为友,茶米油盐这些生活琐事自有他人打理,无需她劳神费心。所以她更多随性而为,喜欢或者不喜欢都表露得那么明显;而王熙凤不同,她虽然是豪门千金,但是她的家庭决定了她从小就以“当家嫡母”的身份进行栽培,家中账目的管理、府院人员的安排、长辈妯娌的关系、迎来往来的人情……偌大的贾府上上下下搭理都要她做决定,这势必要求她做事情斟酌利弊、狠辣果断。

一个人到成年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基本定型。除非经历重大事件,突然大彻大悟,否则大多不会有本质的变更。

从小养成单线的思考问题方法,那么遇到问题寻找的方法就是直来直去的简单明了,俗称“小白”;如果养成发散思维,那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有ABC多个方案备选,俗称“老鸟”……思维方式决定行动表现。

单线思维决定行动干脆利落,直奔主题;发散思维决定行动周密详实,收获远超预期。

由《红楼梦》判词分析“命”的含义

吴军曾在《大富靠命,小富靠运》中说到“要想命好,首先要意识到命的重要性。要信命,要认命。这个信命,就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认命就是不逾越命给自己划定的底线”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无所不能,这就是命。眼睛看不到的人耳朵必定灵敏,没有完美的人。对自己有了清晰认识后,就坦然接受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在面对失败时候可以理智正面去对待,不至于出现钻牛角尖情况。

认命看上去好像很消极的词,似乎并不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其实它不过就是解释了现实,让当中的人做事情过程中提前有心理建设,不因最终结果达不到预期而崩溃。就像你不能要求一条鱼去爬树一样。

思维方式决定了行为模式。所以说命就是一个人思考方法和实施行动的最终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