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小米在《行动变现》里说“成长之路, 就是破茧成蝶的过程,就像在刀尖上跳舞,非常痛苦。”

成长就是一场旧我与新我的割裂,一个现在的自己和一个未来的自己进行的一场博弈。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在这场持久的博弈中,交战双方分别是已经适应当前状态的自己和一心想要挑战未来不可限定的自己。

对弈不知谁胜败。

现在的自己胜利了,就继续保持当前的稳定状态,或醉生梦死或牢骚满腹的过一世;未来的自己胜利了,就迫使现在的自己走出稳定区,向下一个未知进发,摩拳擦掌而又踌躇满志。

未知的境况也许比现在更好,也许比现在更糟。

总之不升则降,必然不会保有原来持平的状态,因为经历这一番抉择的斗争,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心理和思想都会接受历练,必然会有新的收获。

原来是0,现在是1,这就是成长。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人们都想成为自带光环,闪闪发亮的自己;想成为行业大拿,人中翘楚。走到哪里都被簇拥被仰视,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的实现这一人生目标呢?

更多的人,要么选择平庸,要么选择庸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能够站在人生顶峰,俯视大地万般风景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山顶的风光绮丽唯美,可是爬山的过程却异常煎熬。

山底林深叶茂,雀鸣虫叫,山泉潺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随着海拔提高,上山的路越来越陡峭,周围可见的景致也失去斑斓的色彩,时不时还有擦着山腰而过得山风,呼啸着裹挟着沙子碎石打在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又疼又冷。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是继续向前走还是就此放弃退回原地?

前行,终点等待的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或许折腾一番后发现一无所有;后退,至少能保持已拥有的成果,但是心中必然有不甘,必然抱有好奇和期待。

这种左右摇摆的心理就是一颗种子,悄悄埋在心间,积蓄养分和力量,酝酿着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俯瞰大地让人高不可攀。

这,就是成长。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成长是一场毛毛虫蜕变成花蝴蝶的过程。美丽的花蝴蝶不断吸引人们去追逐。去捕获。可是在花蝴蝶成为人人喜爱的花蝴蝶之前,都是一只只样式各异的毛毛虫。

从靠身体蠕动吞食叶子生存的毛毛虫,进化蜕变成挥动翅膀自由飞舞、逐鲜花喝花蜜的美丽的蝴蝶,这其中的痛苦和折磨不是每一只毛毛虫都能承受的。

这种自我撕裂,改头换面的新生,永远伴随着迟疑、巨痛和希望。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高晓松曾经是家喻户晓的校园歌手,现在主持《晓说》能够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皆是多年来行走四方肚里有货脑里有料;

董卿在央视一姐位置上多年,能够凭借《中华诗词大会》阐释“腹有诗书气自华”,皆因她平时不断学习时刻保持输入。

2019跨年晚会上技惊全场的周华健,是毕业台湾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也是香港乐坛普通话最好的创作型歌手。

……

他们每个标签单独拎出来,都是一场巅峰的成就。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还有许许多多在各行各业取得骄人成绩的业内人,他们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不躺在旧日的功劳簿上,他们捋臂张拳ko掉那个贪图享乐的自己,整理行囊再次踏上旅程。

这就是成长。

这个世界不存在所谓的怀才不遇,当下没有被认可,不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而是没有正确认清自己的能力,没有认清自己只是一头驴的现实,整天自视清高顾影自怜而已。

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天才,之所以看到别人轻松搞定一切,那是因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对方在不断努力时刻准备罢了。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对成长的追逐,有多少人从开始的斗志昂扬,到后来的瞻前顾后再到最后的心灰意冷?

每一步做出的选择结果都是下一步状态存在的起因,这都是一种成长。

时间,从来不会辜负认真对待他的人,时间,也不会轻易放过肆意敷衍他的人。

只要是目标清晰、韧劲十足、认真努力的人,必将收到时间馈赠的礼物。

这份礼物就是成长的果实。

走出舒适区:成长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真正的强者绝不会向生活示弱,也不会对眼前的困难低头”,他们会把生活给出的每一道难题当做素材,压在脚下成为自己前进的垫脚石,成长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