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老不賣老 看方悅社區這支老志願者隊倚老愛老關心老

今年夏天,蘇州的氣溫節節高升,連續幾天都發布了高溫預警。在這樣炎熱的天氣裡,除非必要,一般誰都不願意邁出家門,暴露在滾滾的熱浪裡。而在蘇州工業園區方悅社區的小區道路上,卻出現了一群明晃晃的“橙馬甲”,在烈日的照耀下顯得更加奪目和耀眼。他們一邊小心翼翼地推著裝有綠豆湯的推車,一邊撐著遮陽傘有說有笑,朝著各個樓道出發,走進一戶戶孤老人群的家裡,把一碗碗載著她們心意的綠豆湯送到這些老人的手裡。一同前往的還有方悅社區黨支部書記袁娟娟,她說道:“這麼熱的天,我們這群‘馬甲同志’可真不容易,他們在關心別人的同時我也得確保他們自身的安全呀。”

原來,這群可愛的“橙馬甲”平均年齡都在60歲左右,最小的57歲,最大的已有79歲高齡,他們便是方悅社區今年6月份剛成立不久的“怡康愛與陪伴小組”。“怡康愛與陪伴小組”的目的是讓這群已退休但身體健康樂觀開朗的老人們去關心小區裡的孤老人群,如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出行不便的老人等等,在堅持“助人自助的原則上”主要通過慰問、聊天、談心、陪伴等方式,給予這些老人愛的關懷與親人般的陪伴,幫助他們排解心理上的抑鬱、熟悉周邊的環境、擴大朋友圈等等。因為年齡相近,閱歷相當,他們可以“倚老愛老關心老”,相較於普通的志願者而言,他們更容易打開受訪者的心扉,送去點滴的關懷。

他們是受助者,更是助人者

說起這支隊伍的來歷,就不得不提方悅社區2017年黨建為民服務項目之一的“隨遷老人融入項目”,該項目通過為老人開展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心理輔導、健康講堂等服務,幫助老年人形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每週六的“健康小屋”就是專為老人量身定做的愛心義診,包括測量血壓血糖、中醫推拿、針灸等內容。而項目的另一大重點內容就是要把這些常常前來義診的老人組織起來,成立一支老年志願者隊,主要給予小區裡子女不在身邊的孤老人群愛的關懷與親人般的陪伴,因此取名為“怡康愛與陪伴小組”。

要想把這群老人從受助者轉變為助人者著實不易,因為他們大多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致使一開始報名的志願者寥寥無幾。慶幸的是,在這為數不多的志願者裡有位熱心開朗的老大姐,名叫周巧玲,她為人熱情,樂於助人,是大家一致公認的隊長。自從加入了志願者隊,當了這個隊長後,她每次來參加“健康小屋”便成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常常看到她與老人們一邊拉著家常,一邊分享著她做志願者以來的心得和體會,不知不覺中,她的熱情和樂於助人也深深地感染著他們,竟陸續有人加入了進來。與此同時,她也瞭解到了一部分真正需要幫助的老人,把他們列入服務的受訪對象之中。

今年79歲的張允蘭便是其中的一個,她今年經歷了喪偶之痛後正在努力地調解自己的心態,走進“健康小屋”已是她正在努力走出悲傷的最大表現。儘管如此,由於女兒不在身邊,失去了老伴的她成了孤家寡人一個,生活中沒有訴說的對象,生命裡沒有知心的陪伴,“孤獨”成了她目前最大的障礙。周巧玲便和隊友幾次三番上門看望,一邊疏導著張允蘭的情緒,一邊帶著她走出家門,熟悉周邊的環境,去看看“哪裡的菜便宜”,去瞧瞧“哪裡的老年活動多”。有了他們的陪伴,張允蘭變得不再孤單,人也漸漸變得開朗起來,也許是受到周巧玲的影響,張允蘭也開始和志願者一起去看望那些需要幫助的老人,並逐漸成為助人者之一。目前,她是隊伍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志願者。

從受助者轉為助人者,過程也許不易,但是一旦實現了轉變,他們反而在助人的時候體驗到了以往從未有過的滿足和認同感,這種認同感也讓退休已久的他們感到了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使志願服務成為他們老年生活中“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一種執著,也是他們保持志願服務熱情高漲的一把密鑰。而正是這種熱情也深深地影響著他們走訪過的像張允蘭一樣的受助者,他們願意走出自己“心裡的小世界”,加入這個溫暖的志願大家庭,讓志願服務蔚然成風。

他們是老同志,服務靠的卻是新模式

志願者的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是一群實實在在的老同志,老同志做服務,最不缺的就是熱心,如果按照老模式,志願者得把服務對象照顧得服服帖帖,把熱心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現在志願服務靠的可是新模式,得把熱心收一收,在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則上適度熱心,服務的重點不是要把服務對象服務好,而是要把服務對象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這樣當服務結束後,他們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同時在服務的時候,不好奇不八卦,“怡康愛與陪伴小組”的志願者每人手上都會戴著一個藍色手環,上寫“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遵守“每一個生命都是需要被呵護的,所以我們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就是愛與陪伴”的理念和原則,讓志願服務始終充滿著“愛與陪伴”的深刻內涵。

真正的服務不是一群人的“心血來潮”,而是有章可循、有紀可依、有規範、有制度、有計劃的長久服務。“怡康愛與陪伴小組”規定了每一位加入進來的志願者,都要先接受理論知識和實景演練的培訓,在真正進行服務之前,得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服務對象的來源、對服務對象的瞭解、見面時應該用哪種語氣、交談內容的適宜度、服務工作怎樣推進等等,都是需要銘記於心的地方。規定了每次服務結束後,志願者還需開展小組會議,討論服務過程中的心得與不足,並形成文字記錄。

更重要的是,針對服務得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如針對暑期和開學後兩個不同的時期制定不同的計劃,暑期很多志願者回老家,餘下的志願者數量較少,制定每週至少上門一次的計劃;開學後志願者數量增多,制定把志願者分組輪崗的計劃,也把志願者萬一出現突發事件可以請求輪班的情況考慮在內。

“怡康愛與陪伴小組”成立近兩個月來,已對接了6位老人並上門關懷了7次,同時讓志願者與服務對象之間互通聯繫、互加好友,形成線上談心線下陪伴的模式,讓受助者與助人者之間成為一個緊緊相依的大家庭。

倚老不賣老 看方悅社區這支老志願者隊倚老愛老關心老

如今,這群“橙馬甲”老同志們在小區裡已小有名氣,當明晃晃的橙色出現在小區的道路上之時,居民們都知道,這是“橙馬甲”又去做服務了。而他們專業化、規範化的服務以及整體散發出的精氣神也吸引著來往的鄰居加入,隊伍也從原來的幾個人發展到了現在近20人的規模。相信這支“倚老愛老關心老”的“怡康愛與陪伴小組”將成為老年志願者隊伍中的一股清流,並不斷地發展壯大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