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老不卖老 看方悦社区这支老志愿者队倚老爱老关心老

今年夏天,苏州的气温节节高升,连续几天都发布了高温预警。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除非必要,一般谁都不愿意迈出家门,暴露在滚滚的热浪里。而在苏州工业园区方悦社区的小区道路上,却出现了一群明晃晃的“橙马甲”,在烈日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夺目和耀眼。他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推着装有绿豆汤的推车,一边撑着遮阳伞有说有笑,朝着各个楼道出发,走进一户户孤老人群的家里,把一碗碗载着她们心意的绿豆汤送到这些老人的手里。一同前往的还有方悦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娟娟,她说道:“这么热的天,我们这群‘马甲同志’可真不容易,他们在关心别人的同时我也得确保他们自身的安全呀。”

原来,这群可爱的“橙马甲”平均年龄都在60岁左右,最小的57岁,最大的已有79岁高龄,他们便是方悦社区今年6月份刚成立不久的“怡康爱与陪伴小组”。“怡康爱与陪伴小组”的目的是让这群已退休但身体健康乐观开朗的老人们去关心小区里的孤老人群,如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出行不便的老人等等,在坚持“助人自助的原则上”主要通过慰问、聊天、谈心、陪伴等方式,给予这些老人爱的关怀与亲人般的陪伴,帮助他们排解心理上的抑郁、熟悉周边的环境、扩大朋友圈等等。因为年龄相近,阅历相当,他们可以“倚老爱老关心老”,相较于普通的志愿者而言,他们更容易打开受访者的心扉,送去点滴的关怀。

他们是受助者,更是助人者

说起这支队伍的来历,就不得不提方悦社区2017年党建为民服务项目之一的“随迁老人融入项目”,该项目通过为老人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心理辅导、健康讲堂等服务,帮助老年人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周六的“健康小屋”就是专为老人量身定做的爱心义诊,包括测量血压血糖、中医推拿、针灸等内容。而项目的另一大重点内容就是要把这些常常前来义诊的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老年志愿者队,主要给予小区里子女不在身边的孤老人群爱的关怀与亲人般的陪伴,因此取名为“怡康爱与陪伴小组”。

要想把这群老人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着实不易,因为他们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致使一开始报名的志愿者寥寥无几。庆幸的是,在这为数不多的志愿者里有位热心开朗的老大姐,名叫周巧玲,她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是大家一致公认的队长。自从加入了志愿者队,当了这个队长后,她每次来参加“健康小屋”便成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常常看到她与老人们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分享着她做志愿者以来的心得和体会,不知不觉中,她的热情和乐于助人也深深地感染着他们,竟陆续有人加入了进来。与此同时,她也了解到了一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把他们列入服务的受访对象之中。

今年79岁的张允兰便是其中的一个,她今年经历了丧偶之痛后正在努力地调解自己的心态,走进“健康小屋”已是她正在努力走出悲伤的最大表现。尽管如此,由于女儿不在身边,失去了老伴的她成了孤家寡人一个,生活中没有诉说的对象,生命里没有知心的陪伴,“孤独”成了她目前最大的障碍。周巧玲便和队友几次三番上门看望,一边疏导着张允兰的情绪,一边带着她走出家门,熟悉周边的环境,去看看“哪里的菜便宜”,去瞧瞧“哪里的老年活动多”。有了他们的陪伴,张允兰变得不再孤单,人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也许是受到周巧玲的影响,张允兰也开始和志愿者一起去看望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并逐渐成为助人者之一。目前,她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志愿者。

从受助者转为助人者,过程也许不易,但是一旦实现了转变,他们反而在助人的时候体验到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满足和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也让退休已久的他们感到了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志愿服务成为他们老年生活中“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种执着,也是他们保持志愿服务热情高涨的一把密钥。而正是这种热情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走访过的像张允兰一样的受助者,他们愿意走出自己“心里的小世界”,加入这个温暖的志愿大家庭,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他们是老同志,服务靠的却是新模式

志愿者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是一群实实在在的老同志,老同志做服务,最不缺的就是热心,如果按照老模式,志愿者得把服务对象照顾得服服帖帖,把热心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现在志愿服务靠的可是新模式,得把热心收一收,在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上适度热心,服务的重点不是要把服务对象服务好,而是要把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这样当服务结束后,他们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同时在服务的时候,不好奇不八卦,“怡康爱与陪伴小组”的志愿者每人手上都会戴着一个蓝色手环,上写“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遵守“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所以我们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的理念和原则,让志愿服务始终充满着“爱与陪伴”的深刻内涵。

真正的服务不是一群人的“心血来潮”,而是有章可循、有纪可依、有规范、有制度、有计划的长久服务。“怡康爱与陪伴小组”规定了每一位加入进来的志愿者,都要先接受理论知识和实景演练的培训,在真正进行服务之前,得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服务对象的来源、对服务对象的了解、见面时应该用哪种语气、交谈内容的适宜度、服务工作怎样推进等等,都是需要铭记于心的地方。规定了每次服务结束后,志愿者还需开展小组会议,讨论服务过程中的心得与不足,并形成文字记录。

更重要的是,针对服务得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如针对暑期和开学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计划,暑期很多志愿者回老家,余下的志愿者数量较少,制定每周至少上门一次的计划;开学后志愿者数量增多,制定把志愿者分组轮岗的计划,也把志愿者万一出现突发事件可以请求轮班的情况考虑在内。

“怡康爱与陪伴小组”成立近两个月来,已对接了6位老人并上门关怀了7次,同时让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互通联系、互加好友,形成线上谈心线下陪伴的模式,让受助者与助人者之间成为一个紧紧相依的大家庭。

倚老不卖老 看方悦社区这支老志愿者队倚老爱老关心老

如今,这群“橙马甲”老同志们在小区里已小有名气,当明晃晃的橙色出现在小区的道路上之时,居民们都知道,这是“橙马甲”又去做服务了。而他们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以及整体散发出的精气神也吸引着来往的邻居加入,队伍也从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近20人的规模。相信这支“倚老爱老关心老”的“怡康爱与陪伴小组”将成为老年志愿者队伍中的一股清流,并不断地发展壮大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