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邁瑞醫療閃電解約事件,背後套路竟如此深,應屆生成犧牲品?

前幾日,邁瑞醫療因為與大規模以及確定入職的應屆畢業生解約,而成為了網絡熱點,甚至被央視點名評論。而邁瑞醫療也因其失信行為一下子成為了眾矢之的。

再看邁瑞醫療閃電解約事件,背後套路竟如此深,應屆生成犧牲品?

醫療名企備受畢業生歡迎,不料事件出現大反轉

據衛士藍高端獵頭瞭解,邁瑞醫療堪稱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是國產醫療器械中少有的走國際化高端路線的企業。邁瑞的產品主要覆蓋聲明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並銷往北美、歐洲、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而且僅2008年至2014年,邁瑞醫療就陸續併購了12家公司,其中11家為核心技術領先的研發型公司,使其在國際市場中獲得了強大的競爭力。

如此知名的企業,自然在秋招中深受廣大畢業生的歡迎。據悉,邁瑞醫療原計劃在2018年校招中錄用學生430人,其中秋招招聘簽約2019屆高校畢業生485人。然而不幸的是,其中254人在元旦前後被閃電解約,超過一半的應屆生未入職便被企業放了鴿子。對此,邁瑞醫療給出的理由是——“由於業務調整”。

再看邁瑞醫療閃電解約事件,背後套路竟如此深,應屆生成犧牲品?

“為了保障公司持續穩健發展,2019年需要更多行業經驗豐富的社招人員來輔助業務發展,不得不做出解約部分學生的決定”。邁瑞醫療如是解釋道,對此衛士藍高端獵頭有一個疑問,難道在制定430名校招計劃時,該企業並沒有將保障公司持續發展考慮在內?那麼這個計劃又從何而來?如此違約的邁瑞,明年還能順利開展招聘工作嗎?

央視名嘴算了一筆賬,邁瑞醫療怎能如此糊塗?

市場的反應是最真實的。自邁瑞醫療大規模解約應屆畢業生的消息爆出後,至1月2日,其股價便已大跌5%,市值縮水60多億元。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為邁瑞醫療算了這樣一筆帳:

“254名學子如果年薪都按20萬頂格支付,一年成本也就5000萬,但邁瑞醫療的市值,跌一個點就上10億。這種口碑如果發酵,企業的損失哪頭大,其實是很明白的一筆賬。”

邁瑞醫療正處於剛上市的風口當下,就不惜冒著對品牌的巨大傷害,進行如此大規模的違約。那麼,今後他們還會以什麼樣的藉口,再次發生類似的失信行為呢?邁瑞醫療現有的8500多名員工又對此有何感受呢?會不會有一天,公司也會以“業務調整”為由,對他們進行遣散?雖然說邁瑞此次的行為在法律上並無過錯,但是信任不可辜負。守法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底線,誠信、務實、創新、有社會責任感的品牌形象則是企業長久發展的王牌。

再看邁瑞醫療閃電解約事件,背後套路竟如此深,應屆生成犧牲品?

在閃電解約之後,邁瑞醫療承諾予以被解約的應屆生5000元的賠償金,但是對於他們而言,秋招的黃金招聘時間儼然已經錯過,而春招一般大多為補充招聘,崗位數量有限,薪資待遇也不如此前。這其中錯失的機遇,不是說5000元就可以補償的。

邁瑞是醫藥界華為?網友:可別給華為抹黑了

據悉,邁瑞醫療此前招募的數百位應屆生分別來自60所海內外高等院校,其中不少都來自211或者985院校,正是很多企業求之不得的年輕的創新力量。一個企業的招聘計劃往往可以反映出該企業的發展戰略方向。如果將邁瑞此次大規模的解約,歸結於其在招聘決策上的失誤,這就暴露出其戰略規劃存在問題,這又是否會動搖股東們對邁瑞未來發展的信心呢?其內部人才管理又是否像此次校招一樣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

有業內人士向衛士藍高端獵頭透露,邁瑞醫療內部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完美。邁瑞醫療因卓越的研發能力,被業界成為“醫藥界華為”,但是通過併購得來的技術及高端人才,在邁瑞內部並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

再看邁瑞醫療閃電解約事件,背後套路竟如此深,應屆生成犧牲品?

據悉,因併購超十家研發型公司,邁瑞曾陷入嚴重的經營問題。面對越來越成熟的市場,其在研發上的投入不增反減。以最新三季報數據顯示,邁瑞的研發投入佔比已由原來的12.33%降至9.42%。而其在銷售上的投入佔比則為24.4%,為研發投入的2倍之多。而華為的研發佔比在15%以上,對此網友不禁吐槽,可別給華為抹黑了。

在醫療器械行業,雖然銷售很重要,但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於技術,邁瑞想要在代表國際高端市場的歐美有所作為,技術是核心大關。雖然邁瑞一向宣稱其研發人員多達1700名,但在其營銷團隊多達2600人的規模面前,也就不算什麼了。

衛士藍高端獵頭獨家觀點認為:邁瑞如此“重銷售輕研發”,很容易失去核心技術優勢,如今因失信而品牌形象大損,對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像邁瑞這樣的大型上市企業,必須具備處理重大危機的能力,如果沒有則證明其缺乏高端管理人才。

據悉,就連其曾經主抓技術的創始人都開始做房地產生意了,邁瑞所謂的穩健持續發展又能堅持多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