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2016年,BBC專門為中國拍攝了一集名為《中國春節》的記錄片,在外國人的眼裡,春運春運也不叫春運了,叫"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而這背後,是城市與鄉村的流動與聯結。也許世界上只有中國才能產出這樣的魔幻素材,因為中國有世界罕見的城鄉二元結構社會。

這樣的結構,打破了延續幾千年的農耕社會的安定,讓人口、資源流動成為了可能。車,正是這一社會構成的重要載體,串起了奮鬥,也打通了市場。

在我們熟知的返鄉場景中,春節期間,全國各鄉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堵車,這在10年前是不曾有過的。而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車市經歷“至暗時刻”:據中汽協數據,2018年全年乘用車銷量2370.98萬輛,同比下降4.08%,為1990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以大城市生活為主導的汽車市場,在連創高峰後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乏力。小城市、農村市場重新迴歸行業的眼簾,然而在重啟的“汽車下鄉”政策下,車市能否反彈,又將走向何方?

當車市寒冬遭遇消費理性

銷量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汽車行業整體承壓,汽車銷量連續6個月同比下滑,進入發展換擋期,內部消費結構升級較為明顯。然而在2019年1月,市場仍然創下了同比4%的下挫。中國汽車市場在多年的狂奔後,正在邁向技術轉型、內部自我淘汰的陣痛期。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與此聯動的是,2018年GDP全年增速只有6.6%左右,較去年下跌0.3個百分點。而乘用車銷售佔GDP比例約5.5%-6%,佔消費價值約22%-25%,佔工業增加值約18%,換言之,汽車業繼續下滑,將不斷影響著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而要刺激消費,汽車是必選項。

車市寒冬的背後,是中國居民槓桿率已經接近50%,且中長期的貸款佔比高達70%的現實,特別是一些小城市市場,收入與房貸比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失衡。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同時,以筆者過年返鄉的觀察,這一市場尚未購車的年輕消費者通過各大平臺的信息,對於購車信息瞭解得相比父輩更為全面,選擇更為慎重。縱使保留了購車的慾望,但是在長久的壓抑之後,在購車消費理念上,變得更為務實、理性與成熟。

以小城市、農村市場主銷的1-1.6L銷量為例,受小排量購置稅優惠退出等因素影響,2018 年1-1.6L乘用車銷量下降8.4%,降幅高於行業的4.1%。其中預計影響較大的是自主及美系,2018年市場份額均下降了1.8個百分點。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但是,更多類似自主品牌主打車型、以及合資車型的出現,從另一方面也證明,有消費能力者願意為高品質、高享受的車型買單。而更多粗製濫造車型的退場,更表明在成熟的消費理念中,口碑乃至親友的親身體驗,更能提供強力的購車動力,車型品質,損害的不光是個人消費者利益,失去的更是一個片區的信任。

可見,2018年汽車市場分化發展的特徵,同樣適用於小城市及農村市場,分化的是消費觀念以及消費能力,以此助推的是這一市場從低端到高端的進化,市場的結構正由過往的啞鈴型慢慢演化為紡錘型,大眾消費群體更為壯大。

而地理縱深上的廣闊性,讓更多的市場仍處於不均衡的發展中,以“汽車下鄉”政策為契機,更能推動市場下一步的深化發展。

2019年“汽車下鄉”有哪些不同?

我國在2009-2010年就已出臺過一次“汽車下鄉”政策,國家支持農民購買農用汽車,配合購置稅優惠政策,“對購買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以及將三輪汽車或低速貨車報廢換購輕型載貨車的,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解決農民交通出行問題。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而從施行效果看,上一輪“汽車下鄉”有效地促進了小排量汽車和自主品牌汽車發展,以微客車型、輕型載貨車為代表的親民車長,大大促進農村交通工具的更新換代。而以此為基礎,也催生出SUV車型在2013年之後的又一次市場普及。

而2019年新一輪“汽車下鄉”,汽車市場開始進入普及後期,消費格局已從“增量擴張”向“存量更新”轉變,主力市場從一、二線城市逐步轉移到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大部分農村家庭已有了第一輛小汽車。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因此,新一輪“汽車下鄉”更大訴求是提升駕駛品質和產品質量。2019年新一輪“汽車下鄉”將乘用車作為主要支持對象,是支持農民消費升級的政策回應:“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農村居民報廢三輪汽車,購3.5噸及以下貨車或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給予適當補貼”。

一汽大眾、長安歐尚率先發布了自身的補貼細則。一汽-大眾方面推出三款車型首先進入“汽車下鄉”政策範圍,分別為捷達、寶來和蔚領。三款車型的補貼區間為2200-3000元人民幣。長安歐尚的“汽車下鄉”政策,歐尚旗下車型均有參與,綜合補貼從3000-22000元不等。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十年前的汽車下鄉政策,是伴隨著購置稅減半一起實施的。2019年最新的下鄉政策,有2個要點,一個是有條件的地方,二是沒有取消了購置稅的減免。由此可以看出,汽車再下鄉,其本質並不是追求重回高速增長,而是為了保證經濟轉型、市場過渡期間的平穩發展,同時促進低端市場汽車消費的持續升級。

同時,新政策也給予了不同市場更大的自主權,可以因地制宜指定出符合當下市場發展的政策。而從相關廠家的響應來看,車企的應對顯得更為理性,只是初步以類似終端讓利的形式進行,更多是根植於低端市場、以及想要向下滲透的的車企的嘗試。

由此看見,政策框架下的市場行為,在市場轉型期更受鼓勵,也是主流。後期,新能源車型是否加入,我們也將密切關注。

汽車下鄉需要給出哪些新玩法?

2018年整個車市行情不太理想,特別是傳統的汽車4S店銷量慘淡。然而,網上購車的新趨勢愈發明顯。2018年雙11當天,近8萬輛車在天貓平臺售出,相當於30個4S店一年的銷量。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2018年天貓汽車消費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在天貓建立車輛檔案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58億。每4個年度活躍用戶中,至少有一個人是汽車車主;在天貓上購車的人數,2018年是2016年的三倍。

另一方面,五六線城市網上購車增速與一二線城市保持了一直,並在2018年取得了37.4%的同比增速,進一步拉開了與上級市場的差距,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按照中國網民觸網的速度,在當下的汽車時代,汽車電商是相比之前城鎮實體渠道拓展,更為迅速、便捷、成本更低、數據留存更為充分的渠道,如何藉助這一渠道,實現汽車下鄉策略的利益最大化,將成為車企需要思考的問題。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最後,中國地理縱深大,地形複雜多變,地理由此衍生的區域消費習慣、觀念更多多樣化。所以,應分層施策,根據大中小城市及廣大農村消費特徵,制定有區別的基本推廣政策。不同車企要根據自身的渠道網絡情況,按照不同地區的消費習慣,佈置不同的車型,例如一汽大眾、日系品牌南北市場的差異。

同時,要將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賣給消費者,而不要讓庫存車和落後產能搭上“汽車下鄉”的政策便車,做好產品迭代、應對未來新換購週期的變化,避免傷害產業轉型的積極性以及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汽車下鄉”作用幾何?

汽車之家四至六線市場銷量數據顯示,在2008年-2010年“汽車下鄉”政策期間,“農村汽車市場”的規模從252.6萬輛增長至516.2萬輛,翻了一倍,而2009年汽車銷量同比增長70.4%,之後迅速滑落至10-20%增長區間內。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而在2016年增長至1300萬後,開啟了負增長。這就證明,四至六線市場在經歷大規模的初步購車需求後,陷入了有生消費力量的支撐。而這必須要回到文章開頭對於中國人口遷移的描述,低端城市市場年輕人的出走,帶走的是寶貴的消費力。

新一輪“汽車下鄉”,還能像十年前那樣強刺激市場嗎?

這是市場下沉的一個逆流縮影,而更多細分市場、更多符合多樣化需求的車型亟待被開發、投放。

另一方面,銷量基數的今非昔比,2018年的1000多萬與2008年的252萬,簡單來講要實現相同的效果力度至少是原來的四倍。而精明的商人一定會在城裡打出“鄉下上牌,城裡消費,立減兩萬元”的招牌,掛羊頭賣狗肉。

寫在最後

在高銷量基數背景下,疊加多重負面因素影響,2018年年銷量負增長。從2019年1月的經銷商庫存指數來看,目前行業正處於主動去庫存階段,預計19上半年行業將繼續出清。

從中長期來看,我國首次購車新車購置率仍然超過70%,城鎮化率及人均收入仍有提升空間,因此汽車銷量增長仍有較大的潛力,“汽車下鄉”的引子作用,或將在更多車企的參與、更多車型的讓利、投放中,被不斷放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