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建设的高热,更需要冷思考


有着古老历史的中国,遍布着各种文化遗存。而每一个文化遗存,都可以衍生出很多值得去发掘、传承的文化元素。

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历史古迹都已经淹没在尘土之中,成为一种传说。

所谓的历史文化名城,普遍陷于岌岌可危的窘境,尚能保护的古迹都在发展中面临着灭亡的命运。

而另一边,却是一个个巨资仿制的古城、遗址,遍地开花的人造古迹成为一种热潮时,却引发着冷思考。

而今的复古,已经不满足于对古迹的整修,大多是一片区域甚至是一座城的修复甚至重建,基本上都是重新设计,与古无关。

这样的古镇、古城建设比比皆是,陕西就有很多个,有名的如曲江、汉文化公园、重泉古镇、诸葛古镇、袁家村等,除了少许的有些老建筑外,大多是凭空建造。

更大的投资是一些人造的古迹风景区,借助一些传说、历史记载,规划圈地,大兴土木建设景区,寄希望于带动文化产业、房地产等的发展。如西安的大唐芙蓉园等。

事实上,“复古热”背后折射出庞大的旅游需求与古城游客容量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而游客却对崭新的古城没有兴趣,仿古建筑既没有文化营养也没有视觉享受。

民生投入捉襟见肘,复古建筑挥金如土。规划短视、人为拆毁等原因,不少真正的文化历史正在快速消失,而用仿古建筑来恢复古城带来的却是更大规模的破坏。

一个古城,哪怕只剩一砖一石,但它仍是历史信息的一种遗留。但现在的古城复建,只知道位置在哪里,然后建一些仿古建筑,其实它只是穿着高仿古装,和古城没有一点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