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么就不能挣点钱

教师,怎么就不能挣点钱

前两天偶遇一儿时玩伴,闲聊起来,他说:“白老师,又快放假了吧?你看你们这职业多好,一年两个大假期,出去走走玩玩,不像我们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忙”

“还出去走走玩玩,不要钱啊。工资就这仨瓜俩枣,就算出去顶多报个廉价旅行团,周边逛逛。哪有你小子滋润,前阵子又去了一趟新马泰吧?都发朋友圈里了。”

“你们工作又不忙,赚多少是多啊?两个假期不一样有钱拿嘛。”

“忙不忙?反正跟你说了你也不信。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那点十年不变的工资能顶啥用。我也想利用假期出去赚点钱补贴家用,可是擅长的就那点本事,上头还不让用。没办法,就宅在家带娃吧,要不媳妇又得数落‘不赚钱还不顾家’了。”

相信有着同样苦恼的教师朋友不在少数,但是这事儿吧,说出去除了同行能理解,往往得不到外界的认可。换来的大多是嘲讽。

1. 教师是“最善于哭穷”的人

教师,怎么就不能挣点钱

到微博各大论坛转一圈,网友们习惯性的称教师们为“最善于哭穷”的一群人。有的观点认为,教师其实相比社会上其他很多行业赚的已经不少了。“不乐意干可以到我们工厂来,咱俩换换”这样的话是听到最多的。感觉好像蛮有道理。可是这位朋友您想过没有,现在很多地区的教师门槛其实是挺高的。就拿我所在的沿海某地级市市区学校为例,前几年还招收本科对口专业,现在带编制的基本都要211学校甚至研究生了。在如此的学历要求下,我们当年入职的时候,竞争比例高达30:1。虽然跟公务员考试相比还稍显逊色,但放到其他行业应该是挺瘆人的了。咱们不说瞧不上一线工人的文凭(实际目前这点薪水还真不一定谁瞧不上谁呢),但作为接受过完整高等教育又通过了激烈竞争才任职的教师而言,把两者放到一起讨论,是不是有失公允呢?即使要比较,也应当与同等学力的同辈人进行比较吧。

2.既然知道 “穷”,为什么还干?

记得我刚任职的时候,年级组一位看上去挺沧桑的前辈老师跟我讲“你说你个大小伙子,素质这么棒,干点啥不好!”当时我真的没能理解。我还想,自己可是一路披荆斩棘,战胜了至少29个竞争对手才抢到这个位子的。竞争对手里不乏名校毕业生,甚至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研究生。这不正能映衬这个位子很有价值吗?而且我喜欢教育,这是我学生时代的理想呢。对我而言,简直没有比这个职业更完美的了。

后来又发生一件事,慢慢开始改变我最初的想法。年级主任有天去参加同学聚会回来,在办公室讲,“当初的同学现在看看混的最次的就我了。”那时我刚入职一年,体会还不深。虽然工资不太高,但比起我那些刚踏入社会到处找饭辙的同学,感觉还是优越了不少。自己赚钱自己花,父母暂时不需要照顾,也无子女那样的拖油瓶。每逢暑假寒假,当初大学的同学们总是投来羡艳的目光。然而现在,我差不多也到了当初年级主任的年纪,才更深切的体会到前辈教师们当时为何唉声叹气。教师行当最大的弊端是温水煮青蛙,是一个温柔的陷阱。通俗点说就是,起点还可以,但晋升空间太小,待遇提高太慢,甚至十几年没有变化也是常有的。最可怕是,这个行业对多数人而言只有一个单向的门,进来了几乎出不去。在这行干的久了,其他技能都会不同程度的退化,而教学技能可替代性很强,对平台的依赖性也很强。也就是出了学校,可能自己积累的所谓经验很难找到适配的岗位。当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往往也只能选择继续裹挟在体制的大潮中徐徐前行,动弹不得。

3. 近两年教师招考持续遇冷

最近两年教师招考持续遇冷(安徽六安的教师同行们出力不小),特别是男教师几乎要绝迹。家长们也呼吁,教育部门的人也知道,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应该多一点男性教师的比例,对孩子性格成长更有好处。这些年,学校男孩子越发中性化,男子汉气概缺失,很大程度上也是跟学校教职工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的。像我所在的学校,一整栋教学楼的教师里,只有三个男教师。比例大的吓人。我当初读大学念的是外文系,感觉男女比例都没这么夸张。而且仅有的几个男教师,也多是从事行政工作,不热衷一线教学。毕竟“当官”能稍稍更有前途一点。虽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之前闲暇的时候听了一节经济管理专业老师的课,越听越觉得憋屈,一字一句像在往心里扎。这个社会是经济的社会,人的一切行为归根到底是经济行为。怎么赚钱,赚更多的钱才是该首先考虑的事情。赚钱少,赚不到钱才是这个社会的loser。当然咱们不是提倡出去打家劫舍。就说作为一个男教师,辛苦一个月下来,赚那么一点钱,看着年迈的父母额头花白的头发,那么大年纪还要跟着自己吃苦。老婆只能穿劣质的衣服,出去吃顿好的还要精打细算。这时候还谈什么美化的道德,还谈什么尊师重教,还谈什么奉献精神。这不扯淡吗?

4.谈一谈“有偿家教

有网友说,“老师课上不讲,课下讲,有偿家教赚钱赚的飞起”。讲良心话,干教育干这么些年了,“老师课上不讲课下讲”这种现象我是真一次没遇到过。兴许有个别地区有个别老师敢这么干吧。我们这里对有偿家教查的可严了,都快赶上禁毒的力度了。前不久听纪委部门的同学讲,他们有阵子都是堵在辅导班门口,等学生下课后挨个采访,问“有没有学校认识的老师在这里讲课啊”?

作为一个教师,除了自己的这点专业可以拿出去换点钱贴补家用以外,还能干点啥?难不成真出去送外卖,送快递,去工地当小工?之前听同事说起以前学校有位老教师,当年为了多赚点钱还真利用暑假去工地和泥巴去了。可能由于常年坐办公室,手脚也笨点,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了。好在没有什么大事,在家躺了个把月就晃晃悠悠的回来上班了。

为啥有家长总感觉当老师的“课上不讲课下讲呢”。我觉得这可能跟老师们真的“课上不讲”有关。同行们先把刀收起来,听我往下说。

现在的减负,那是我国教育改革至今落实最到位的政策了。没有之一。看看课程表,都减成啥样儿了。就小学而言,比我们上学那会儿课程量缩了一半。加入了许多所谓的地方课程,实际操作中其实就是老师带着孩子玩了。在加上放学时间也早了。孩子在学校那减负叫一个彻底啊。可有意思的是,语数英考试卷子难度不仅没降低反而大大提高了。这就说不通了。好比以前在学校,老师给你吃十个馒头,考试时候要求你搬十块砖。现如今,老师只给你五个馒头,考试让你搬十五块砖。那哪儿搬得动啊?有家长就会埋怨老师“课上不讲”,孩子没吃饱,考试成绩差。这哪儿是“课上不讲”呀,这是没时间讲呀。课时量都被减负减掉了。

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社会上各色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了。教育局再来个“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5. 现状:家长,教师,学生三方皆输

家长方面,明明以前不需要自己掏钱就能享受到的平等教育,现在没有了,得花高额的补习费才能让孩子不掉队。当然,这也间接的淘汰了一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他们是没有能力给孩子报优质辅导班的。只能让自己的孩子吃着五个馒头去跟同龄孩子比赛搬砖。

教师方面,看着自己兜里微博的薪资,再看外面这么大的市场,却受制于政策,只能干瞪眼。把自己的学生送到一个个师资力量不靠谱的辅导班去学习。前两天还看见一则新闻,浙江某地十几名教师集体辞职去办辅导班的。也是无奈之举啊。

学生方面,天天减负,减负的喊。真减下来了吗?孩子课上吃不饱,回家不得接着给送辅导班去继续吃吗?小学生作业写到十点都不是什么新闻了。真减的一手好负啊。

现在的局面是,家长对辅导班教育质量不满意,觉得没有学校老师讲得好。可不嘛,很多辅导班为了雇人便宜,都招应届毕业生,干两年再换人,很多根本没有教师资格证。辅导班也不需要特别重视教学质量,因为政策帮助排除了在校教师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一行生存空间巨大,即便只是弄个小饭桌,看着孩子写写作业,已经可以稳赚不亏了。在校教师这样优秀的师资却只能闲置浪费。即便有个别胆子大的教师冒险出去接点私活儿,也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在校教师一律不得从事有偿家教”这条规定,是不是有一刀切的懒政嫌疑呢?优质的教师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反而被众多劣质辅导班钻了空子,教育主管部门是不是该有所反思呢?我们这些当教师的,怎么就不能挣点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