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的價值與來歷

鎏金佛像泛指一切以金屬為質地的佛教造像,材質可以是純金、紅銅、黃銅、青銅、鐵、銀等,但一般特別指鎏金的銅佛像。金色是鎏金佛像為彰顯光耀燦爛的神性所不可或缺的,因過於珍貴,鮮有純金佛像,絕大多數以汞鍍金在銅佛表面貼金。鎏金佛像始於兩漢,盛於隋唐,一直延續至明清,跨度兩千多年。

鎏金的價值與來歷


2013年秋拍進行的如火如荼,今年正值香港蘇富比亞洲四十週年誌慶,接連的破紀錄更讓其錦上添花。10月8日一尊“明永樂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大明永樂年施》款”以2億3,644萬港元/3,000萬美元天價成交,約合人民幣1.87億,成為中國佛造像世界拍最高價,同時刷新了中國雕塑拍賣的世界紀錄。此佛像是現存形體最碩大,帶年款永樂鎏金銅佛之一,更是迄今為止,拍賣紀錄上最大的一件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像。


金銅佛造像的歷史悠久,傳承至今每個朝代的金銅佛造像都有各自時期鮮明的特點,憑藉那些特徵有很多一眼就能看出金銅佛造像所處的年代。藏品徵集:壹捌伍,零貳零零,玖肆肆零。 清朝無論是政治體制還是文化基本上都是照搬的明朝,他們的佛造像藝術也有了很多相似之處。不是專家的話,有時候很難分辨明清金銅佛造像的區別在哪裡。


近年來,中國古代佛像投資市場行情一路看好,升值空間較大,特別是高質量的明清金銅佛像,尤其值得收藏投資。而相比投資價值,其文化和藝術價值更甚。


幾點鑑別的小竅門:

1.青海、西藏的藏傳佛教供奉的佛像如果有條件每年都會鎏一次金,銅壁非常厚。非鎏金佛像,銅鏽分佈得十分散,斑斑點點,呈深綠色,不會成片,因為很少有佛像入土腐蝕。官制銅質好,長出特別多的鏽跡的可能性不大。



.佛像裡面是空的,一般都會填一些特殊名貴藥材、經書、藥方、舍利等物品,然後從底部封起來,因此原封造像很珍貴。可敲一敲聽聲音,搖看有無東西。佛像也講究看底,古代金銅佛像都是刀砍封蓋,因為造像裡面是空的,需要封底,用銅皮封,再把縫用膠質抹平。而現代人作假都是用焊錫工藝接上,很容易分辨,根本看不到手工的接痕。

鎏金的價值與來歷


3.真品佛像幾乎都是熟銅,多次煉出的,而且銅壁很厚,仿製的壁就很薄,銅料質地好,一上手分量就不一樣。

鎏金的價值與來歷


鎏金的價值與來歷




4.注意銘文和題記。銘文與題記是造像本身提供給我們的文字鑑定內容。一般說佛像上的題記從佛像一出現就有了。明代有“大明永樂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則為“大清乾隆年制”款,這兩個朝代只有這3個款識較多,其他年號一般不刻款。

鎏金的價值與來歷



鎏金的價值與來歷



鎏金的價值與來歷


5.明清金銅佛像的長相和當時的帝王有很大的相似性。因為明清中央集權逐步達到頂峰,佛像也呈現了把帝王神化的跡象,比如明代的佛像臉很圓,下頜骨突出,顯得很豐滿,眉間有白毫(俗稱佛頂珠),製作十分精美,而清代的就略瘦小,基本和我們所看到的明清帝王畫像相吻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