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士曾与贾母关系甚厚,他向宝玉提亲,背后大有玄机

纵观整部《红楼梦》,小编的印象里,老祖宗贾母似乎只哭过两次,一次是贾政痛打贾宝玉,贾母训斥贾政,提到了贾政的父亲而落泪。另一次,则是在清虚观,那个老道张道士,来向贾母给宝玉提亲时,提到了贾宝玉的爷爷,贾母也当场落泪。贾母在贾政面前落泪,很正常,但是,贾母为何会在张道士面前落泪呢?她与这个张道士到底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关系呢?

张道士曾与贾母关系甚厚,他向宝玉提亲,背后大有玄机

要想弄明白二人的关系,还得从清虚观打蘸说起。清虚观打蘸,是元妃的旨意。第28回,宝玉问袭人昨日可有什么事情。袭人说:“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

夏太监,是皇宫里的六宫都太监,相当于大内总管,级别很高。元妃让夏太监出来传旨,可见她对清虚观打蘸的重视。为什么重视呢?因为元妃是坚定的金玉良缘派,她在端午节的赏礼,独独宝钗与宝玉的一样,就很说明问题。赏礼是表明元妃对宝玉婚事的态度,那下一步清虚观打蘸,就是更进一步,要向宝玉提亲。果然,贾母等人在清虚观打蘸时,突然出现一个张道士,当着众人向贾母给宝玉提亲。

张道士曾与贾母关系甚厚,他向宝玉提亲,背后大有玄机

大家要知道,《红楼梦》里没有一处是闲笔,没有一个人物是无用的,张道士也是如此。这个张道士是什么人呢?书中是这样介绍的。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

张道士当年是荣国府国公的替身,这说明他与荣国府的关系很亲密。同时,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又说明此人地位极高,与皇帝关系极为密切,他说话自然是有分量的,由他提亲,再合适不过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点也说明一个问题,支持金玉良缘,不仅是元妃个人的意思,同时,也是皇帝的意思。皇帝为什么支持金玉良缘呢?这必然牵扯到宫廷政治斗争,以及贾家与各个王爷的斗争。

张道士进来之后,先是与贾母拉拉家常,谈谈往事,套套近乎,然后接着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大家注意,张道士随便几句话,就让贾母“满脸泪痕”,真是极不寻常。这是全书中,贾母第一次哭得满脸泪痕,而且是当着众家人的面,而且还是因为一个老道士的话。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张老道士与贾母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或许有人说,这个张道士是当年国公爷的替身,自然与贾母关系亲密些,而且,是因为张道士的话让贾母想起了死去的老公,所以贾母才满脸泪痕的。但在小编看来,背后的原因不仅如此。接下来,张道士就开始提亲了。正是这个提亲之举,让贾母心里很不受用。

张道士曾与贾母关系甚厚,他向宝玉提亲,背后大有玄机

那张道士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能,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点儿再定罢。你可如今也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拒绝了张道士的提亲,可是这样的拒绝真是太残酷、太直接、太不给张真人面子了。一来他与贾家关系亲密,二来,人家也与皇室关系密切,先皇还曾呼其为大幻真人的。按礼节,张道士郑重提亲,贾母至少应该继续打听打听,张道士要介绍的是谁家的姑娘啊?家世具体如何?性格具体怎样啊?贾母一句“命里不该早娶”就给打发了,太不近人情。

贾母为什么是这种反应呢?因为早在元妃下旨要贾府来清虚观打蘸时,她心里就清楚,这事情绝不简单。我们回头看来清虚观之前,凤姐张罗打蘸的事,宝钗当时是不想去的。为什么宝钗不去?因为她心里知道,这次打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有人替她向宝玉提亲。礼俗上,媒人提亲不能当着女当事人的面。如果宝钗去了清虚观,亲也就不好提了。退一步说,即便提亲,至少也不敢明说女方是谁了,双方都有台阶可下。可惜宝钗笑着拒绝了,说天热,说什么没看过的戏。

张道士曾与贾母关系甚厚,他向宝玉提亲,背后大有玄机

可后来呢,贾母听说,笑道:“既这么着,我同你去。”……”贾母因又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宝钗只得答应着。贾母又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

贾母对提亲的事,也是一清二楚,于是,她强迫宝钗也去,而且还要薛姨妈一起去。这样一来,张道士即使要提亲,但因为宝钗在场,他也不敢明说是谁了。所以张道士只是笼统地说,这位千金十五岁,模样根基配得上。要不然,既然提亲,哪有不仔细介绍女方名姓、家世的呢?像张道士这种提亲方法,恐怕从古至今也没有一个吧。而且,宝钗十五岁,张道士说的这个女孩也是十五岁,这只是巧合吗?恐怕不是。

有人说,张道士向贾母提亲,二人是在唱双簧,目的就是打击金玉良缘。因为张道士与贾母关系暧昧,所以贾母把他请来,助自己一臂之力。这种说法纯属胡扯!小编认为,张道士来提亲,不是贾母的主意,而是元妃的命令,但背后则是皇宫其他势力,他们强迫元妃下令,要贾家人去清虚观打蘸,然后又命张道士来向宝玉提亲。大家认为,小编的分析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