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刚刚泪尽而逝,宝玉就娶了宝钗,如此绝情,为什么?

《红楼梦》有很多让人不解的地方,但其中最让小编困惑的,则是贾宝玉的薄情寡义。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在林黛玉生前,贾宝玉对这个林妹妹可谓深情款款,真是说不尽的千般温柔,万般体贴。为了林妹妹,他也“攒了一身的病在这里”,甚至紫鹃开玩笑说林黛玉要回苏州老家。一句玩笑就让贾宝玉大病了一场,甚至病到拄拐杖才能走路的地步,养了好几个月才慢慢痊愈。

黛玉刚刚泪尽而逝,宝玉就娶了宝钗,如此绝情,为什么?

贾宝玉对林黛玉深情,恐怕没有人怀疑吧。但是,后来林黛玉刚刚死去不久,贾宝玉就和薛宝钗洞房花烛,喜气洋洋了。高鹗所续的版本,说是贾宝玉得了呆病,为了给他冲喜,贾母等人施行掉包计,欺骗贾宝玉。这种桥段完全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且不说薛宝钗绝不肯这样做,就是贾母也断断不能这样忽悠自己心爱的宝贝孙子。

小编认为,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不久就娶了薛宝钗,完全是他自愿的,当时他也根本没得什么呆病。那林黛玉尸骨未寒,贾宝玉就和薛宝钗大婚,是什么让贾宝玉如此绝情呢?是什么让贾宝玉的款款深情像变脸一样,消失的那么快呢?其实,曹雪芹在前八十回,早就埋下了伏笔。原来,是一个戏子让贾宝玉如此决绝,把刚死了不久的林黛玉抛诸脑后的。

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贾宝玉发现唱戏的藕官在大观园里烧纸钱,当时他很纳闷,不知道藕官祭奠的是什么人。后来追问芳官,才弄清缘由。原来,这藕官祭的正是和她一起唱戏的药官。二人生前,一个常扮小生,一个常扮小旦,经常演夫妻,虽然是戏,但是日久生情,就假戏真做了。“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但不幸的是,后来药官一病死了,“药官一死,藕官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

可是,藕官虽然深情,但还是喜新厌旧,渐渐又有了新欢,和补上来的蕊官好上了。藕官为什么这样狠心呢?原来她是这么想的,她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黛玉刚刚泪尽而逝,宝玉就娶了宝钗,如此绝情,为什么?

曹雪芹无缘无故插上这么一段不相干的情节,还借藕官之口,发表了这么一段男人续弦的大道理,当然是有用意的。这段情节,暗示的正是后面,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续娶薛宝钗。而且,贾宝玉娶薛宝钗,是心安理得、十分喜悦的。说贾宝玉心安理得,似乎有些夸张,但曹雪芹的的确确就是这么安排的。我们再看书中接下来的话。

贾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藕官的这番呆道理,独合了贾宝玉的呆性,这说明,贾宝玉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后来,林黛玉刚刚死去,贾宝玉就能把她忘掉,很快地娶了薛宝钗,完全符合贾宝玉的心理和性格。虽然我们看来,贾宝玉有些绝情,但是曹雪芹就是这样设计的,贾贾宝玉就是这样一个呆呆的人!我们也不能苛求他太多。

而且,贾宝玉早在自己的房中设下一个香炉,随时祭奠。他祭奠谁呢?很杂乱,既有神佛,也有死去的人,当然这也包括还活着的林黛玉。贾宝玉得知藕官祭药官的事之后,又说了一番呆话:

贾宝玉道:“以后断不可烧纸钱……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设一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他们皆不知缘故,我心里却各有所因。随便有新茶便供一钟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以后快命她不可再烧纸钱了。”

黛玉刚刚泪尽而逝,宝玉就娶了宝钗,如此绝情,为什么?

贾宝玉的这段话证明,他早已预见了林黛玉的死,他也早已对林黛玉的死做好了心理准备。他屋内所摆的这个香炉,虽然也祭神佛,也祭别人,但主要祭的就是林黛玉。如此一来,林黛玉前脚刚死,贾宝玉后脚就娶了薛宝钗,他这么荒唐的做法,也就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了。大家觉得,小编的分析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