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精雕“工筆畫”細琢“綠文章”

●12月19日,河南日報09版發表通訊《精雕“工筆畫”細琢“綠文章”》。內容如下:

□本報記者陳慧

森林關係國家生態安全。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才能築牢生態屏障,增進人民福祉。

近日出臺的《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出,林業要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型,從數量擴張轉向堅持數量質量並重和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既注重擴大造林面積,又注重造林質量、林木結構和生態效益,全面提升森林的綜合價值。

既要提速度、擴總量,又要調結構、增效益,國土綠化從“大寫意”轉向精雕“工筆畫”,細琢“綠文章”,意味著發展方式的革新,河南林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1

要增綠,也要提質

高質量的森林,才能孕育出青山綠水,守護好良田沃土,淨化出清新空氣。

“建設森林河南,核心問題是提質增效,打造綠量適宜、佈局均勻、網絡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穩定高效的生態系統。”省林業局局長秦群立表示,目前,我省普遍存在小樹多大樹少、落葉樹多常綠樹少、純林多混交林少的問題,嚴重製約著森林生態系統效益的發揮。

數據顯示,全省6145萬畝森林中,中幼齡林超過六成,純林接近八成。4580萬畝的喬木林中,落葉樹種佔87%,常綠樹種佔13%。

樹種單一問題也逐漸引起公眾關注。特別是平原地區,楊樹佔絕對優勢,楊樹的栽種面積和蓄積分別佔平原區森林面積和蓄積的79.46%、92.8%。“楊家將”一家獨大,還導致病蟲害易發多發等生態問題。2012年,周口約90%的楊樹被食葉害蟲吃光了葉子。

蓄積量是反映森林質量高低、衡量森林生態環境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

目前,全省喬木林每公頃蓄積6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2.3%。跟國際上比,差距更加明顯,德國喬木林每公頃蓄積超過300立方米。

如果把森林涵養水源、固碳釋氧、保持水土、減少汙染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貨幣化,2017年我省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達2337億元,超過全省稅收收入。

森林經營專家、河南農業大學副教授閆東鋒認為,通過提高森林質量,改善森林的不健康、亞健康狀態,將顯著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我省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還將大幅提升。

在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動員大會上,省委、省政府強調,要把高質量發展貫穿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實施全過程。

高質量,意味著國土綠化從追求“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既要全面開花、大幅增綠,更要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突出質量效益原則,推動林業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2

要多成活,也要結構優

提高森林質量,首先要在新造林方面發力。科學造林是個細緻活,要畫好提高成活率、優化森林結構的“工筆畫”,既要多栽樹,還要栽好樹。

在淅川縣石漠化荒山上栽樹,就像往石頭縫裡“插針”。樹不容易活,以前,“年年栽樹不見樹”並不鮮見。而今,山還是那樣的山,造林成活率卻達90%以上。為何?

有10多年造林經歷的造林專業隊隊長張明強揭秘:原先當年栽植、當年驗收,現在當年栽樹、次年10月才開始驗收。死的不算,不合規格的不算,成活率不足85%的來年再驗。“不下功夫,不想辦法,別說賺錢,還會賠錢呢。現在我們採用修‘魚鱗坑’、回填客土等方法提高樹苗成活率。”

淅川創新造林模式一舉解決造林成活難題,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借鑑。

對於新造林,《規劃》要求,全省範圍內成林率提高到80%以上。根據2008—2016年造林核查結果,我省造林成林率為64.17%,尚有不小差距。

科學造林是國土綠化擴面提質增效的關鍵。今後,要創新造林方式,堅持標準化、工程化、專業化造林,提升造林質量,力爭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針對我省樹種、林種結構不優的現狀,《規劃》也作出硬性規定:混交林比例達70%以上,鄉土樹種比例達60%以上,常綠樹種比例達30%以上,珍貴樹種比例達3%以上。增加生態風景林、人居環境林、城鄉生態防護林、工業減排防汙林、鄉村宜居林、水源水質保護林比例。

物種越多樣,結構越複雜,森林生態系統就越健康。閆東鋒說,在植樹造林中,應根據各類樹木花草的優勢特長,合理配置喬、灌、花、草、藤,不僅有助於綠化、美化、花化、彩化,還能打造一個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利於森林多功能性的充分發揮。

一直以來,我省經濟林、花卉苗木產業存在產品結構失調問題,優質果品比例偏低,花卉苗木大路產品多,特用、特色、特異性產品少,以致市場疲軟,價格不振。應以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多研發生產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的林產品,在質量效益上實現新飛躍。

3

要保護,也要“更新”

我省森林質量不高、生態功能不強,與長期以來重造林輕經營、重利用輕培育有關。

培育森林和培養人才相似,精心養育,孩子方能成棟樑之材。變“放養”為“圈養”,森林才可健康生長。通過透光伐、疏伐、割灌、修枝等撫育措施可有效提高森林質量,發揮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我省現有森林資源的撫育經營尤為迫切。2015年,全省開始加大森林撫育力度,撫育面積首次超過新造林面積,年均300萬畝以上。

通過撫育,欒川275萬畝中幼齡林年均生長量增幅超過20%,喬木林公頃蓄積提高到約75立方米。

被譽為“全國森林經營樣板”的黃柏山林場,森林面積10.6萬畝,每公頃蓄積達160.2立方米。

在閆東鋒看來,3800多萬畝中幼齡林急需撫育,既是壓力,也蘊含著巨大潛力。

記者也發現,在森林經營中,目前還有不少誤區。比如,有的捨不得砍,有的一砍一大片。

有的地方經過多年封山育林,遠看鬱鬱蔥蔥,植被茂盛,近看密密麻麻,“啥也沒有”。當地囿於固有的保護觀念,不撫育。樹木擠在一起,爭空間,爭養分,誰也長不大。

有的地方楊樹多,因為楊樹木材價格不振,春天漫天飛絮,就把楊樹大面積砍掉。

省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處處長汪萬森說,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科學的森林撫育,能讓森林越採越多,越採越好。單一樹種多的話,應在撫育間伐的過程中,逐步改造成混交林,優化林種結構,增加生物多樣性。

閆東鋒建議,各地要重視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和實施。同時,在我省不同區域開展林業發展模式示範區建設,建設若干個森林可持續經營示範點,探索不同區域和不同森林類型集約增長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