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蜿蜒蜒的河道
青石板上的古老痕跡
在四通八道古巷裡漫步
這是江南古鎮給人帶來的愜意
白牆黑瓦的民居靜靜佇立於河道兩旁
一艘艘的烏篷船,隨著蜿蜒的河水前行
清晨的陽光洋洋灑灑的落在古鎮各個方面
居住在這裡的居民,開啟新的一天的生活
在河邊浣洗,在臺階上閒聊,在茶館品上一壺茶
這裡,依舊保持著安靜如初的模樣
一座座的石橋,一條條的古巷,一戶戶人家
組成了一場江南煙雨夢境
這裡,是南潯。
南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但是它卻十分低調內斂
不如西塘、西塘那麼張揚明媚
卻比它們多了一分古韻和原樸
南潯古鎮位於湖州市南潯區
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
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
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
南潯古鎮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
出現過許多著名人物
如民國奇人張靜江,“西泠印社”發起人之一張石銘,著名詩人、散文家徐遲等
南潯比起江南其它幾座古鎮
多了一絲濃厚的生活氣息
街頭巷尾的縷縷炊煙
茶館裡的人聲鼎沸
鄰居間的閒聊
都充斥在古鎮的空氣中
沿河的古建築
倒影在河面之上
夕陽的光芒洋洋灑灑的點綴其中
真是好一副江南水上畫卷
夜幕降臨之時,河道兩旁的萬家燈火
依次亮起,點亮了古鎮
朦朧的燈光的古鎮
如同唱著儂語的江南女子
欲語還羞,美麗之極
小蓮莊
小蓮莊位於南潯鎮西南萬古橋西,為晚清南潯俗稱“四象”之首富劉鏞所築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佔地27畝,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
精巧的園林設計不乏曲徑通幽之美。碧葉映襯著池邊亭臺,分外好看。
百間樓
百間樓位於南潯古鎮東百間樓河兩岸。百間樓河東起東吊橋,北至柵樁橋。百間樓沿河蜿蜒而建,長約400米,為明代萬曆(1573-1620)禮部尚書,南潯人董份所建。
百間樓因兩岸傍河建樓百間,又架長板石橋連接兩岸故稱為“百間樓”。
嘉業堂藏書樓
嘉業堂藏書樓位於南潯鎮鷓鴣溪畔,東面緊鄰劉家的私人園林小蓮莊。
嘉業堂藏書樓為中西合璧園林式佈局,口字型迴廊式廳堂建築,所有木窗都鏤空雕刻著篆字“嘉業堂藏書樓”字樣,樓外是大片花園、池塘、假山。1949年以後,嘉業堂藏書樓已經成為浙江圖書館的一部分。
張靜江故居
張靜江故居位於南潯鎮東大街,又名尊德堂,故居保持清代傳統三進五間式古建築風格,一進有一廳五室,每進之間各有天開,每進一堂便遞高一級。
每進連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二廳、三廳裡陳列著張靜江生平事蹟的各種照片、書札、任命狀等,其中頗多名人遺物。
劉氏梯號
劉氏梯號,也叫崇德堂,俗稱紅房子,是南潯“四象”之首富劉鏞的三子劉安泩的居處。
這裡的建築中不僅融入了羅馬風格建築,也不懼繁瑣地加了個華麗麗的洛可可風格券頂。
張石銘故居
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前臨古潯溪,坐西朝東,佔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進和中、西式各式樓房150間。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樓群的經典建築。
南潯美食
桔紅糕
桔紅糕(蘇式)南潯特產,用江南的糯米制成,是傳統的冬季時令產品,顆粒均勻,甜軟柔糯。
繡花錦
繡花錦是一種葉綠菜的名稱,出產在江南古鎮南潯。南潯繡花錦菜,春、秋、冬三季可植,以嚴冬霜打後的菜為最佳。
南潯藏谷酒
南潯古鎮城郊的輯裡村藏谷橋,千百年來保流著傳統的釀酒工藝,至今仍有很多人家還延續著用傳統工藝自家釀酒的習俗。南潯輯裡村藏谷橋的桑葚酒、楊梅酒、青梅酒等系列果酒。
南潯民俗:
南潯古鎮的居民有喝茶的風俗,主要是男性成年人,尤以鎮郊壯年、老年農民為多,他們風雨無阻,起三更坐茶館喝早茶成習慣。喝早茶者,深更半夜起身,趕幾里地,摸黑進鎮,喝茶、聽軼事新聞、互通農貿市場買賣行情,順便把帶來的雞、鴨、蛋等農副產品在茶館邊賣掉,,採辦些油鹽醬醋或花布、小孩吃的零食之類的物品帶回家去。茶館是舊時鎮上一個熱鬧的去處。
除了早茶,還有午茶和晚茶,喝茶者大部分是鎮上居民。一些大一點的茶館,附設“書場”,邊喝茶,邊聽書,有的還有茶點瓜果供應,是昔日鄉鎮文化生活的一大景觀。
南潯有許多的古橋,連起兩岸的聯繫
河道中的烏篷船不緊不慢地駛過
岸上的人家每天重複著柴米油鹽的傳統生活
身處其間,恍若桃源
想要好好看看這座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古鎮
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古鎮住上一晚
夜色瀰漫開來,
沿河的紅色燈盞逐一亮起,
踩著石板路慢慢往前走,
水中紅色燈盞的倒影悠悠,如夢似幻。
趁著夜晚遊客散去,
早晨大批的遊客還沒進來的時候
細細品味這座古鎮的美
閱讀更多 新苑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