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海邊的曼徹斯特》:拒絕與自己過去和解的西西弗斯

“I can’t beat it”(我沒法擺脫往事),這是《海邊的曼徹斯特》接近尾聲時,重重心事的修理工Lee對侄子Patrick一番無奈的坦白。Lee就此放棄監護權,繼續垂頭喪氣地走回他永無終點的自我懲罰之路。

137分鐘的整部電影,通過時不時插入劇情以交待主角前史的閃回,講述了一個父親因為生活中無可原諒的過錯,而失去至親至愛,不管歷經多少年,也無法與自己過去和解的悲傷故事。如果說大多時候銀幕是給人寬恕、製造奇蹟甚至塑形傳奇的天堂,那麼在《海邊的曼徹斯特》故事裡,導演肯尼斯·羅納根顯然不願意做這樣一個全能的上帝,轉而選擇將毫無救贖可能的悲劇命運,以生活流的方式,在冰冷窒息的氣氛中,娓娓道來。

【奥斯卡】《海边的曼彻斯特》:拒绝与自己过去和解的西西弗斯

拒絕強烈反轉的戲劇衝突,不給觀眾期待的劇情高潮,似乎也成了此次奧斯卡提名影片的某種新鮮口味。《藩籬》中霸道的環衛工父親,在喋喋不休的謾罵中衰老死去;《愛戀》裡對抗惡法的異族愛人,成就了時代的劇變卻又歸隱到平凡的生活;《海邊的曼徹斯特》讓失魂落魄的中年修理工,逃避著留下刻骨傷痕的灰濛濛家鄉,繼續著不想被任何人理解和愛上的後半生,不給一絲希望。

冬季長達半年的美國東北部,似乎成了書寫這類喪氣故事的最佳背景板。置於緬因州的《奧麗芙·基特里奇》也是同樣的灰色,刻薄的女主人公試圖開槍告別這個世界,卻被路過的孩子嘟嚕一句“別留下垃圾”,而放棄自殺;馬薩諸塞州曼徹斯特的Lee,在喪子悲劇發生後的警局審訊後,試圖奪槍自決,卻被警長制止甚至原諒,“這是意外,你回去吧”,連最後可能的贖罪機會都被剝奪。

電影故事從Lee蝸居於波士頓的生活開始,他板著一張生無可戀的苦臉,終日與各種奇葩住客打交道,對酒吧裡明勾暗引的妞兒不屑一顧。直至接到醫院來電,得知哥哥Joe病故後,才驅車趕回曼徹斯特,也才漸漸揭開Lee的過往故事。毫無徵兆也不給提示的閃回段落,是本片最特別的敘事策略。睹物思人,窗外的樹木和房屋,讓Lee想到與哥哥及侄子出海釣魚的愉快白晝、歸家後與妻兒打鬧嬉戲的曼妙黃昏,哥哥在病床上得知絕症後的鎮靜若定……如若入戲,會覺察到這理應就是一個歸鄉之人回想往事的正常節奏。帥氣的高中生侄子Patrick的登場,牽出一條與Lee面貌和狀態都完全迥異的青春副線。叔侄兩人一道處理著Joe的後事,並在形如朽木和荷爾蒙旺盛的強烈對比之下,有著不消停的衝突和理解。

【奥斯卡】《海边的曼彻斯特》:拒绝与自己过去和解的西西弗斯

到律師事務所談Joe留下遺囑那場戲,也是全片最被稱讚的部分。高頻到甚至有時只給一個鏡頭的閃回戲,與Lee在當下對監護人新身份的排斥表現,齊頭並進,漸漸揭開Lee如今內向到有些反社會的行為邏輯成因。一個雪夜裡,送走狐朋狗友的Lee,醉醺醺地步行到便利店購物,卻忘記將壁爐擋板合上,釀成吞噬了房子和兩個可愛女兒的慘重火災。

導演肯尼斯的父母均從事於心理諮詢行業,這或許讓他尤擅處理角色的微妙心理。當然,此片裡這位喪氣主角Lee的成立和被認同,更多得益於卡西·阿弗萊克的精彩演出。閃回段落中的Lee,是分分秒秒都精力充沛並極為張狂的樂觀父親,海釣回家,就著髒兮兮的T恤就撲到老婆床上,抱起嬰兒車裡的女兒跳舞。現實時空裡的Lee,成了脾氣喜怒無常的怪人,不得不開口與人說話時,雙手插包低頭盯鞋,毫無自信,也拒絕深入溝通。悲劇過後的他,成為了被烙印著罪人身份,終日推著巨石無謂前行、又一遍遍滾落情緒深淵的西西弗斯。

【奥斯卡】《海边的曼彻斯特》:拒绝与自己过去和解的西西弗斯

從遊艇海釣歸來的開場第一個鏡頭,伴隨著合唱的讚美詩主題曲,觀眾就看到這座海邊的小鎮曼徹斯特,隱沒於海天相連的一片灰藍色之中,與甲板等高的攝影機位,也定下了平視悲劇的角度。在NBA一場賽事轉播中,處理完後事的Lee,疲憊地癱在沙發裡,又一次失魂落魄的浸入回憶裡,而忘了煤氣爐上的灶火。就此,他不得不將16歲的侄子託付給好友去撫養,商定好將作為遺產的遊艇出租,直至Patrick拿到執照後再想辦法。影片最後一個鏡頭,夏日到來前,叔侄兩人最後一次出船海釣,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歌劇《雀魯賓》最動聽唱段飄起,海天依然粘黏於那片灰藍色之間,沒有希望的光芒透入。

【奥斯卡】《海边的曼彻斯特》:拒绝与自己过去和解的西西弗斯

獎項預測:卡西·阿弗萊克在此片中的表演無可挑剔,如若學院不打逆向歧視的種族派,鎖定最佳男主角基本無懸念。此外拿下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均為肯尼斯·羅納根),乃至最佳影片也都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