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消失的中國人

奥斯卡,消失的中国人

1月22日晚,第91屆奧斯卡提名名單公佈。其中,由阿里影業參投的《綠皮書》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提名,成為奪冠熱門之一。

想當年,大家還喜歡討論一下什麼片子具有“衝奧”可能。如今提名公佈,在國內連半點水花都未濺起——作為奪冠大熱,已經定檔3月1日國內上映的《綠皮書》,貓眼想看人數竟然僅新增了200人,想看人數不到1000人。

奥斯卡,消失的中国人

從《大唐玄奘》到《戰狼2》,這種毫無疑問會出局的電影都被選送奧斯卡。對沖奧拿獎這件事,國產電影早就放飛自我。

但即便臺前自家土生土長的片子不受奧斯卡的待見,以往財大氣粗的中國金主爸爸們也往往能在幕後的投資人名單中刷出一波存在感。而今年提名名單中,除了阿里影業一家,已難覓中國資本的身影。

無論是臺前國產電影的消失,還是幕後中國資本的退潮,中國影視行業與奧斯卡所代表的美國主流電影,正在漸行漸遠。

中國資本逐漸隱退

你我本無緣,全靠我掏錢。這句話說的不僅是偶像與小粉絲,更是曾經要“買下好萊塢”的中國資本。

中國資本第一次走進好萊塢最高的電影聖殿,是在第88屆奧斯卡。那一年,奧飛娛樂作為《荒野獵人》的聯合出品及發行方之一,助小李子贏得滿堂彩。而拿下最佳影片的《聚焦》,由來自萬達旗下的AMC出品。

第89屆奧斯卡上最出風頭的中國資本則是電廣傳媒。2015年便與獅門影業達成3年15億美元的拍片協議的電廣傳媒,坐擁《愛樂之城》、《血戰鋼鋸嶺》等奧斯卡大熱影片以及獲得最佳視覺效果《深海浩劫》,堪稱中方資本在奧斯卡的“高光”時刻。

奥斯卡,消失的中国人

愛樂之城

而第90屆奧斯卡,可謂是中國資本的奧斯卡滑鐵盧。雖有華誼兄弟與美國STX聯合出品的《茉莉牌局》入圍最佳改編劇本;華納兄弟、傳奇影業、騰訊影業聯合出品的《金剛:骷髏島》入圍最佳視覺效果;青春光線影業聯合出品的《金錢世界》入圍最佳男配角,但中國資本隊還是遭遇了一次集體失利,顆粒無收。

到了第91屆的奧斯卡,中方資本的身影已經寥寥無幾。從熱鬧到冷清,中國人在奧斯卡幕後的消失,也是中國資本近年來逐漸撤出好萊塢的最好證明。

而回顧中方資本的奧斯卡軌跡,可以看到,以2017年第89屆奧斯卡為分水嶺,(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中國資本對好萊塢電影的投資逐步降溫。數據上的對比則更為明顯,2016年,中國對美娛樂產業的投資高達47.8億美元,而2017年僅為4.89億美元,縮減近9倍。

受2017年外匯管制收緊影響,一系列國內資本對好萊塢的合作與注資都擱淺或停止。安徽銅企鑫科材料放棄收購Voltage Pictures;萬達被迫放棄以10億美元收購迪克·克拉克製作公司;聯合睿康放棄了以1億美元購得好萊塢千禧年影業;而上影、華樺傳媒對派拉蒙的三年注資計劃也最終告吹了。

如果說2017年政策上的外匯管制還只是讓新銳中國影視資本停下了在“好萊塢”買買買的步伐。2018年國內的影視行業寒冬則使得老牌影視公司也開始勒緊褲腰帶。2018年文化影視股跌跌不休,崔永元事件再到限薪令,自家後院著火,自然沒有閒錢繼續對好萊塢進行愛的供養。

互聯網公司逆勢強勁

雖然傳統影業走了,但留下的互聯網影視公司仍野心勃勃。

阿里影業今年能夠投到《綠皮書》這樣的奪冠熱門,與其積極的海外佈局不無關係。2015年阿里影業首次出海試水,與派拉蒙合作投資的《碟中諜5》即獲成功。初嘗甜頭後的阿里隨後與派拉蒙展開了長期的合作。其中《忍者神龜2》和《星際迷航3》雖未能大爆,但阿里影業仍在衍生品開發環節取得不少收益。

與傳統老牌公司如電廣傳媒與獅門影業片單合作的思路不同,阿里影業的“國際化”之路並非單純地資金投資,而是有著充分整合阿里生態優勢的考量。以參投《碟中諜6》為例,2018年7月《碟中諜6》上映前20天,阿里影業宣佈與派拉蒙聯合出品本片,此時影片已製作完成,阿里影業與派拉蒙的合作主要是在後續的宣發、IP以及衍生品開發環節,由淘票票、燈塔進行互聯網宣發,而天貓淘寶則成為《碟中諜6》的宣發活動與衍生品銷售入口。

奥斯卡,消失的中国人

馬雲與阿湯哥

2016年,阿里影業又參股斯皮爾伯格的好萊塢製作公司Amblin Partners,旋即引入了其出品的風格小眾細膩的《一條狗的使命》,並在《金剛狼3》等大製作的夾擊下取得6億票房,這也是阿里對好萊塢文藝片探索的開始。

奥斯卡,消失的中国人

一條狗的使命劇照

回顧阿里影業與好萊塢的合作歷程,始終繞不開電商。最近宣傳片刷屏的《小豬佩奇過大年》也是這一思路的典型產物。

《小豬佩奇過大年》是由阿里巴巴影業和英國版權方Entertainment One(也稱eOne)聯合拍攝的動畫大電影。宣傳片裡的鼓風機佩奇亮相後不久,作為電影衍生品的佩奇同款就已開始在淘寶上熱賣。

奥斯卡,消失的中国人

中國消防都參與到“小豬佩奇”熱點之中

而這一次的衝奧的《綠皮書》,顯然是阿里影業老套路的連續。《綠皮書》的出品方Participant Media和DreamWorks正是阿里參股好萊塢製作公司Amblin Partners的股東。本片已經定檔3月1日國內上映,雖然題材類型都較為小眾,但衝奧光環和不錯的北美口碑,且不論屆時票房如何,成為首家衝奧的互聯網影視公司,阿里影業也算是賺足面子。

而另一家互聯網影視公司騰訊影業則是賺足了實惠。比起阿里影業的嫁接電商、偶爾文藝,也許是為了與自家遊戲板塊更好聯動,騰訊顯然更偏愛超級英雄IP,如《毒液》、《神奇女俠》,或者充滿遊戲元素的大製作,如早前的《金剛:骷髏島》以及《魔獸》。

奥斯卡,消失的中国人

奧斯卡也涼涼?

中國人在奧斯卡臺前幕後的消失,也有奧斯卡自身越來越涼的問題。

首先,奧斯卡評選影片時一以貫之的政治正確,黑人當道、女性崛起。90屆提名最佳影片的《伯德小姐》是就是女性電影的代表,今年的《寵兒》以三位女性“宮鬥”繼續接棒;而去年的《逃出絕命鎮》中的黑人主題和種族關注,在今年落到了《黑豹》與《綠皮書》頭上,讓人沒有驚喜。

此外,即便好萊塢商業大片,也正在逐漸失去對中國觀眾的吸引力。

2016年年度票房前5中,尚有《瘋狂動物城》、《魔獸》以及《美隊3》佔據第2、3、4位;2017年則只有《速度與激情8》入榜;2018年年度票房前10已經是國產片的天下,好萊塢大片第一次在年度前三中除名,《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等國產影片將《復聯3》擠至第五,好萊塢大片在年度總票房的佔比創下新低。

而從《長城》開始,“中美合拍”就奠定了“強拗中國風的燒錢特效大爛片”基調。大導演、大咖還有大製作配上尷尬的劇情,無法文體兩開花的事實,好萊塢對中方參與制作深度的限制,也澆滅了不少試圖參與到上游影片製作的中國投資人熱情。

奥斯卡,消失的中国人

長城

一邊是題材單一、動作加大片的好萊塢商業電影正在失去中國觀眾的歡心。另一邊是紮根中國現實土壤的國產電影的票房火爆。

比起美國主旋律,中國觀眾更鐘愛自己的現實主義題材。《我不是藥神》、《西紅柿首富》等影片對好萊塢大片的碾壓之勢,盡顯中美主流觀影人群差異,國內觀眾已經形成自己一套電影審美體系。

隨著在大眾語境中失去話題度,小眾奧斯卡影片雖能通過與藝聯合作進入院線,卻只能在文青圈泛起小水花。即便是口碑小爆的《三塊廣告牌》,(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上映後也票房平平。可見進入小眾怪圈的奧斯卡,所能帶來的商業效應已很有限。

要麼過於政治正確,要麼過於小眾非主流,今年的奧斯卡能否重回大眾視野,找回中國觀眾的熱情,也許還得指望阿里影業對《綠皮書》的宣發造勢,以及是否有中國明星再次勇衝奧斯卡紅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