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瑶的故事,找到一个让群体服从你的良策!

从智瑶的故事,找到一个让群体服从你的良策!

晋国后期末落,君弱臣强,先有六卿专权,后范、中行两家被灭后,剩下四卿,以智氏为首,韩、魏、赵为辅。智氏在智瑶的正确领导下,逐渐走向权利的顶峰,便有了代晋自立的欲望。

代晋自立没那么容易,韩、赵、魏三家肯定不服,届时可能会以“谋逆”的罪名一起围剿智家。所以智瑶一直在琢磨这事该怎么才能两全其美。

智瑶将家臣们召来商议这事,谋士絺疵(发音:chī cī )说:“有其他三家干扰,咱们还不能取代晋,须先把三家势力削弱让其无法反抗。不过现在我们攻打他们任何一家,名不正言不顺,其他三家肯定要来帮忙!这就比较麻烦了”

智伯问:“那就不能有其他办法了吗?”

絺疵说:“得找个理由出兵!现在越国厉害,已然是霸主了,晋国失去霸主之位,您就说我们要和越国争夺霸主之位,假传晋侯命令,让韩、赵 魏三家各献出土地一百里,征收其赋税作为军费。三家若肯遵命割地,我们可以轻松坐收三百里地,这样一来,智氏更强,他们三家更弱;若他们不肯听命,我们便假托晋君之命,再率大军将他们一一除掉。”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要是这三家都不肯给土地,智瑶攻打任何一家,其他两家也会来帮忙啊,那不又成了三打一了?智瑶打不过这三家呀!

这个“三打一”,与一开始冲上去就和三家扭打在一起,性质不一样。

一开始就去打三家的任何一家,师出无名,其他两家心知肚明,也有理由来帮忙助阵,三家对付一家,智瑶够呛。但是先以晋君的命令,要求三家交土地,若是拒绝,是违抗君命,再攻打它就师出有名,凡事名正则言顺,其他两家没有借口没有理由提供帮助,要是敢来帮助就是造反,国内国外都不好交代。这类似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在我手,我的命令就是天子的命令,你们不听就是违抗君命。

大家注意,这里智家要求割让土地是一家一家的来送通知,第一家没有搞定就不能去向第二家甚至第三家要,更不能同时给三家提出割让要求,三人成众,万一这三家都豁出去了一起商议不给就要撕破脸。所以只有一家一家来,第一家不肯交土地就先揍第一家,绝不会有后面两家的事。所以絺疵才会说率大军将他们“一一”除掉。

如果你想收拾哪个人或一群人,但又碍于某种情面不好意思直接来,可以学习絺疵,最好能从“非利己主义”的角度(如智瑶提出的就是为国争霸而非为智氏争霸),依次向对方所有人提出一个伤害他们利益或情感的要求,如果遭到拒绝,那就怪不得你,是他先撕破脸。

我们继续聊,智伯听罢大喜道:“太好了,那从哪一家先下手呢?”

对谁先下手可不是扔骰子,那要考虑什么因素?

我们分析一下,对智瑶来说,兵不血刃得到封地比打他们三个要好,得到土地就是扩张势力削弱其他三家势力,能一家独大的时候篡位就易如反掌,现在要收拾三家反而会有变数。所以他是希望三家拱手奉上封地的,凡事先易后难,那么三家里谁会更容易交出土地呢?

你和三个人借钱,谁借给你的概率大?

当然是和你关系最好的那个,而且只要有了前面的榜样,后面人就有从众心理。

所以絺疵说:“智氏与韩、魏两家和睦,与赵家有仇,应该先韩后魏,韩、魏如肯听从,赵家就难以独持异议了。”

韩虎收到智家要求后,把众家臣召来商议道:“智瑶想假借晋侯之命削弱我们势力,我想发兵讨伐这个奸贼,你们看如何?”谋士段规说:“智伯假传晋侯之命,我们如起兵相抗,是违逆君命,智伯必将以此为借口来加罪我们,不如先割地给他。智伯得到我们的封地,必会再去要求魏、赵割地,魏、赵不肯听从,双方必会互相攻打,如此一来,我们就可坐收渔人之利。”韩虎应允。第二日便让段规划出地界,自己还亲自给智伯送去。

中国人坐收渔人之利的思想,几千年前就有了,遇到危险大家都缩着脖子就范,然后等其他人反抗,自己从中获利。

从智瑶的故事,找到一个让群体服从你的良策!

第二天,智伯又派智开去向魏桓子驹要地,魏驹想加以拒绝,谋士任章说:“要地就给他,失地者会害怕恐惧,得地者必骄傲自大,骄傲就会轻敌,恐惧就能团结一心,以团结之众,对付轻敌之人,智氏的灭亡指日可待。”魏驹于是也将土地割给智伯。

魏驹这段话颇有深意!他揭示了两种人性。

1.恐惧会让人团结一心,是团队的最佳粘合剂!

这个比利益联盟牢固的多,利益是人的高级需求,不是必需品,也许哪天就不稀罕了,或者有其他更有利的联盟就散伙了(韩魏两家抛弃智家联盟赵家就是一个例子);而消除恐惧则是人必需做的,否则人将不人,陈胜吴广起义时号召其他兄弟的口号就是“不起义就得死,起义了兴许还有一条活路”,因为都想活,所以个个都豁出命了。

因恐惧而团结在一起的,只要恐惧未消除,这个组织的强力粘性就会一直在。

2.屡屡轻易得手的人容易自大!

我们都是俗人,被人剥夺利益会愤恨难过,轻松得到会开心甚至自大。要毁一个人也不难,只要屡屡满足他的无礼要求,长此以往,他就不是他了。所以打仗诱捕对方的常用技俩,就是节节装败,让对方产生一种“自己很好很强大”的错觉,如此才会对猎物穷追不舍,最后坠入圈套。

兵不血刃就收获了两家的大片土地,智瑶觉得分外酸爽。

既然前面两家都搞定了,于是又派人向赵氏要求割地,赵襄子怒道:“土地是前辈所传,我怎敢将它放弃?韩、魏愿意割地是他们的事,我可不会以此来献媚他!”

赵襄子,有勇有谋:拒绝接受土地是他,策反韩魏两家造反智瑶也是他,号召三家分晋的还是他。

智瑶知道老赵家不肯给地后大怒,派人邀请韩、魏两家联兵捶打赵氏,并答应灭掉赵家之后,三家平分赵氏封地。

韩虎、魏驹一来害怕智伯强大,二来贪图赵氏封地,便各领一军追随智伯出征。赵无恤逃到晋阳,智瑶统率三家兵马,紧追不舍。

凡是胆子小又贪婪的人,最容易被蛊惑,给点压力给点糖,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智瑶成功煽动这两家围剿赵家,赵襄子最后又策反这俩货反智瑶,韩魏两家跟墙头草无异。

从智瑶的故事,找到一个让群体服从你的良策!

智、韩、魏三家将赵襄子的晋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晋阳富裕,百姓团结,忠于赵氏,可没有那么好攻的。

限于篇幅,只能写到这,下篇文章,我会为大家写一篇关于如何揣摩他人真实心理的适实用型分析。

古人云:读史明智。这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对历史故事进行深度解析,我们的目的有二:

1.读懂历史,学会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悟出人生智慧,提高我们的做事格局;

2.了解各种历史事件,打造我们博古通今的高端形象。

阅读精彩历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