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立雕以一比一百五十比例製作 “圓明園全景”一覽無遺


上海雕刻家闞三喜歷時近10年,領銜製作成功的“全景式大型立雕圓明園”,該鉅製按照盛時圓明園實景,以1:150的比例製作,將全盛時期圓明園雄偉壯麗的風采一覽無遺地再現於世。整件作品用去紫檀、紅酸枝、綠檀、黃楊木等珍貴木材近60噸,壽山、昌化、青田、巴林等名石近5噸。

作品淨面積154平方米,有大小各異的山丘250座,各類建築近2000幢,各色橋樑180座,船塢9座、遊船200艘,樹木5000棵、人物3000個。

所有制作極其精美,以建築為例,10扇門窗全部可以開閉。其中西洋樓建築還配有4座大型自動噴泉群和19座小型噴水池,共有噴泉23組,噴頭近百個。

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只是歷史教科書上一幅“大水法”遺蹟的照片。“全景式巨型立雕圓明園”向世人展示了這座歷史名園的盛景。

這座氣勢恢宏、巧奪天工的雕刻作品,將參觀者帶入仙境般的皇家園林。長18米、寬14米的版圖上,以1:150的比例囊括了盛極一時的圓明園。園中2500多間房屋,12000棵樹木,10萬扇門窗,上億片瓦片,連人物也有100多種造型5000多個。最小的人物造型只有6毫米高,最細的噴泉只有0.2毫米寬;10萬扇門窗全部可以開合,泉眼真的能夠噴出水來。


用紫檀木刻制而成的細小窗格間,皆用榫卯相接;陶瓷燒製而成的小人,身著色彩鮮亮的宮服,或坐、或站、或走、或戲,形態各異,富於生氣;河邊楊柳的枝條,系竹絲穿成,其勢如在風中翩翩起舞;殿館樓閣,氣宇軒昂,皇家氣象,一望而知。

作品中的殿宇樓臺、假山樹木,全部選用紫檀木、綠檀、黃楊、紅酸枝等名貴木材。在這個被稱為東方凡爾賽宮的歐式建築巨型立雕中,西洋樓的門窗、牌樓、廊柱、欄杆均按原紋飾,用牛骨和壽山石、青田石等名石雕刻,屋面瓦片採用紫、黃、藍、綠等天然色彩的名石,由金剛石打磨、雕刻而成。

如此規模的作品,並非整體雕刻而成。聰明的雕刻家,按河流的走勢,將整個雕刻工作分成170塊,這樣既可避免拼接時過多的接縫,又方便操作。

闞三喜,上海著名的雕刻家。早年,他父親將珍藏多年的一本出版於1928年,僅印刷200冊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線裝本傳予他。

從此,將圓明園搬上雕臺,成了他幾十年最大的夢想。

為了這座作品,他和夥伴花了3年時間研究文史資料,實地踏勘南北古典名園,感受其中精髓,體味箇中風骨。

動工後,他在上百名工匠的輔助下,用了整整10年時間,在自己58歲時完成了這一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