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一瞬間起你突然覺得和某些親戚已經陌生遙遠了?

拜孟


自家有個堂妹,按道理來說,兩個女娃娃一起長大,幼稚園小學和初中都是一起讀的,理應生份不到哪裡去。

事實上,我也是這樣認為。所以在去年年關的時候,買了好些東西去她家玩,事實上,這應該是我們各自大學之後為數不多的幾次見面,上上一次,都已經好幾年前了,還是在他家哥哥的喜宴上,所以對於這次見面我是異常憧憬,甚至規劃好了遊玩路線。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發生了類似於那種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事情吧。

你對別人貼冷貼熱,別人把你當提款機,從頭到尾,沒個兩句實話。

彼時你覺得你們站在天平的兩端,曾經你們是從同一個地點出發,後來卻漸行漸遠。你欣賞不來她的為人處世,她看不慣你的世俗熱心。

之後你們的聊天草草結束,甚至你覺得那張臉,都已經不是你曾經認識的容顏了。不久,你在手機上收來她的消息,你想著她終於主動找你,或許要冰釋前嫌了。

可兩三秒鐘後,後面跟著一個網站鏈接,喊你幫忙砍價。 你笑自己像個傻子一樣在乎曾經的親戚關係,自此,退出了群聊。

親愛的小堂妹,或許你是無意識的,但是講當事人壞話還被當事人聽到你覺得這樣好嗎?縱使是每一個人,都有她自己的言論自由,當事人聽到了還是會很不舒服呢。

如果你不想和一個人做朋友,那就不要有交集。如果你和一個人成為朋友,那就接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這件事情哦。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柯南,你選擇的人,就要無條件相信她。 可能等我老了以後,我會看淡很多親戚的所作所為,甚至理解他們此時此刻的做法。

但是,我現在還是年輕著的,我想要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活著三四十年。

那些被我漸漸疏遠的長輩,可能我會從內心否定你們的觀點,但逢年過節我還是會去看你們。因為我希望我以後有了孩子,我可以以身作則,縱使別人不能投之以桃,你也要報之以李。


梨星辰


大概就是我大姨一家了。

大姨夫在鎮上做點小生意,剛上大學那時候她們家情況應該算是我們家親戚中最好的那種了,我父母都是種地嘛。

當年我考上大學了,家裡都很高興,但是也犯愁,因為沒錢啊!五千塊的學費還好說,有助學貸款。生活費就難了,剛上大一那會,剛來學校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靠家裡。沒辦法我媽就去大姨家裡借錢,那時候一兩千塊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但我姨父偏說是剛進貨手上沒錢,給了我媽500打發了。

還是我小姨一家,小姨父聽說後二話沒說賣了家裡的三隻羊,湊了兩千塊給我,讓我活著度過那一個學期。當時我媽媽跟我說了這些事,讓我記住這些恩情。但是說真的,大姨夫那500塊讓我心裡像是紮了一根刺一樣的疼,那種恩情,讓我感覺更像是被當成乞丐一樣的給予了施捨。

好在第二學期我就知道兼職了,學會用自己的勞動補貼自己了。家裡也沒有再向誰借過錢。畢業後上了一年班,攢了點錢過年的時候就去還人家的恩情。對我小姨一家我是真心實意的,買了禮物,臨走的時候還給尚小的表妹給了500塊壓歲錢,不是炫富,只是想表達自己的謝意。

到大姨家的時候,與我想象中不一樣的是他們一家的熱情,招呼我們進屋,又是水果又是點心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真的有多歡迎我們一家一樣。坐了一會我拿出500塊遞給大姨夫,那時候大姨夫的表情有點尷尬,搓搓手說讓我拿著就好,不用了。我沒說話隨手放在茶几上。臨走的時候問我現在的單位怎麼樣,能不能讓我想想辦法把他兒子也弄進去?

那一刻我突然看懂了他們全家今天的熱情。表弟小我三歲,初中畢業就闖蕩社會了,現在還在四處溜達沒一點正行。我很為難,因為相進我們公司,最低也要本科學歷。實話跟大姨大姨夫說了,他們的表情有點落寞。最後我看了看錶弟,給了他200壓歲錢,他屁顛屁顛的收下了。

再後來我外婆就跟我媽說,能不能讓我想個辦法幫幫大姨傢什麼的,還說我偏心,給小姨家的表妹500,給大姨家的200之類的。我知道是我大姨跟外婆告狀了,沒辦法只能告訴她真的無能為力,硬性要求達不到。後來當地就出現了各種傳聞,什麼我考上大學就忘本,不幫親戚之類的。我都沒有管過,因為我知道那肯定是大姨到處跟別人說的。

但實際是,每年回家我都會給小姨一家買很多東西,給表妹給點壓歲錢。那是恩情啊,在我窘迫的時候不惜變賣家產幫助我的人,跟有錢卻非要諷刺我的人一比,是你的話你會報答誰?


東東愛情說


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在鬧市無人聞


hao無字情書


外婆家很遠,自從我外婆去世後(外公十年前去世),我5年沒回外婆家了,跟舅舅他們很少來往,越來越陌生,和表哥表姐偶爾微信建議!哎,越長大越孤單!


星辰Ned


每次放長假回家的時候,我們只會打一個招呼,

然後就沒有了下文,因為我們所處的壞境不一樣

接觸的人和事也發生了改變

我們的認知領域也發生了改變

漸漸的就疏遠了


愛上草莓味的雪丹妮


一句話,一個眼神


心靈守護者李建軍


聊天的時候,可能是不常在一起吧,認識的人和事也都不一樣,感覺思想分歧有點大,聊不到一個頻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