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用的套路,就是做自己

你被人貼過標籤嗎?

仔細回想一下,似乎每個人都曾被標籤困擾過,或正困擾著吧。人們很容易用“貼標籤”的方式來定義一個人,尤其是女性,被標籤加諸的惡意更多。

○你嚮往愛情,堅持單身,你就是“大齡剩女”;

○你收了男友一隻昂貴的包包,你就成了“拜金女”;

○你心血來潮給丈夫和孩子做了一頓美味的晚餐,那毫無疑問,你一定是個“家庭主婦”了。

此外,還有諸如什麼“土肥圓”“綠茶婊”“女強人”“女司機”等……數不勝數。

人們貼標籤時,往往懷著漫不經心,或是理所當然的心態,他們又怎知,每一個惡意標籤都會帶給人無法估量的傷害?

他們又怎知,這些惡意標籤底下住著的,其實都是一個個孤獨的、卻對生活充滿了期盼的靈魂?

01

電影《醜女也有春天》裡說:“不管你被貼上什麼標籤,只有你才能定義你自己。”但許多時候,我們卻會在別人給的標籤下失去自我。

▷▷

比如熱播劇《延禧攻略》中,由秦嵐飾演的皇后,在“一國之母”的強勢標籤下,不得不由一個活潑明豔的天真少女,變成了端莊賢淑、克己奉公的皇后。

儘管她最終獲得丈夫、婆婆,甚至是滿天下人的肯定和讚許,但當她十分堅持地替魏瓔珞向皇上說情時,才暴露了她自身的真實所想。

她說:“如今隨波逐流容易,獨善其身卻難。”

她說:“多年來我只是為人稱道的皇后,卻不是最好的自己。”

最有用的套路,就是做自己

一番話,直教人感慨嘆息。

不僅僅是電視裡的角色如此,現實生活裡的人更是如此。

像皇后一樣,許多女人一結婚,就被貼上“賢妻良母”的標籤,最終她們在標籤的裹挾下,成為了溫良端莊的妻子,人人稱道的母親,唯獨忘記了自我,忘記了自己本可能活得更加隨心、燦爛。

人生只有一次,你是願意活成別人貼的標籤,還是希望活出自我呢?

02

自我,並不意味著自私,而是真實和接納。

誠然,在現實世界裡,比起接納真實的自我,似乎以打磨自身稜角來融入大眾,會更簡單。

大學畢業好幾年的學妹,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打扮入時的新潮女孩,自從換了份鐵飯碗工作後,突然變得一板一眼,打扮也趨於老成穩重起來。

細問之下,原來是因為聽到同事們揹著她,在領導面前評價她過於輕浮,不堪大任。

學妹反思過後,認為是自己的打扮過於新潮,觀念特立獨行,難以與同事們打成一片造成的。

於是不得不從衣著到言語,全方位地縛住自己,期待能融入這個群體,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一番努力之後,效果尤其明顯,學妹與同事們相談甚歡,同事們也不再沒事就拆她的臺。但私底下的學妹,卻十分苦悶,甚至對去單位上班都產生了抗拒心理,工作也不甚上心了。

最有用的套路,就是做自己

這些領導自然都看在眼裡,久而久之,反倒對她生出許多不滿來。

類似於學妹這樣的情況,生活中屢見不鮮。

我們總是願意用改變自我的方式,來融入特定群體,以期獲得認同感和安全感。

最有用的套路,就是做自己

須不知,這不但是不夠自信的表現,而且結果大都不盡如意。

人之一生,會遇見無數種不同的評價,也難免會被貼上數不清的標籤。倘若全都有樣學樣、人云亦云,那百年後回首此生,豈不全是荒唐一場?

學會接納真實的自己,儘管這需要莫大的勇氣,但請你一定要相信,真實的自己,其實也可以很美

03

這是一個多數人熱衷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社會。

--我們不喜歡過千篇一律的人生,卻害怕標新立異;

--我們不甘心活在別人的嘴裡,卻總是瞻前顧後;

--我們總是被貼上各色各樣的標籤,在標籤底下掙扎沉淪。

可是……

--既然無法逃脫標籤,何不自主選擇標籤?

--既然不甘心活在別人嘴裡,何不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上?

--既然不喜歡千篇一律的人生,何不點亮自己,自由綻放?

我們無法預測什麼樣的活法會更成功,但我們知道,唯有堅持自我,才能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真正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生而為人,與其哭著向他人說抱歉,不如輕輕給自己一個擁抱,不如滿懷疼惜,不如積蓄力量,不如綻放自己……不如,踮起腳尖,昂首觸碰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