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科技的新战场 没有硝烟的战争——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是指敌对双方利用无线电电子设备或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它是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火炮、坦克、飞机、军舰、导弹、卫星等装备有相应的雷达设备、通信设备、红外线或激光设备,有这些设备就会有电子技术上的斗争,这种斗争就是电子对抗,它虽说看不见刀光剑影,但对战争或战役、战斗的成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无线电科技的新战场 没有硝烟的战争——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用的综合技术措施,其实质是斗争双方利用电磁波的作用来争夺对电磁频谱的有效使用权。

无线电通讯、雷达等电子系统是载有信息的电磁波辐源,其接收设备需要检测出有用的信号才能发挥效能。

当这些电子系统辐射电磁波时,敌方便可能侦测、识别其辐射信号,并判明辐射电磁波性质,依据需要采取扰乱、欺骗等电子干扰技术措施来阻碍其对有用信号的检测,降低其效能。而这些电子系统为了抵抗干扰,则须采用多种电子防御技术,以对付敌方的侦测和扰乱。

电子对抗按其对象可分为通讯对抗、导航对抗、雷达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敌我识别对抗、无线电引信对抗、遥控遥测对抗和C31对抗等。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扩展,新的对抗领域还会出现。

通讯、导航、雷达和制导等电子系统的工作波段,从超长波延伸到毫米波、红外和光波波段,涉及整个电磁频谱。因此,电子对抗有时也称电磁对抗。电子对抗是电子信息技术日益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在信息空间展开的隐形斗争。

为取得作战的胜利,最初是直接杀伤战斗人员和摧毁工事,后演变为首先摧毁武器系统,继而发展到首先攻击作战用的信息系统。

攻击信息系统除了采用摧毁式的硬杀伤外,还可依据电磁信息交换的特点在信息空间进行各种干扰,即软杀伤,这种软杀伤是电子对抗区别于其他攻击手段的显著特点。而反辐射武器、精确定位与攻击则是电子侦察与硬杀伤系统的结合。

电子对抗技术针对性强,具有时效性,因此,正所谓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其重复有效性很低。

不被侦察、不被干扰的电子系统和特别有效的电子侦察、电子干扰技术都不会长期存在,一方的优势不久就为对方高出一筹的技术所压倒。这种交替领先的多变性促使各方力争拥有足够的电子对抗技术储备和快速反应能力,以达到让人防不胜防的目的。

通信、雷达等电子系统从噪声背景中检测己方发射的信号,其特征参数是已知的;而电子对抗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信号,其特征参数事先是不完全清楚的,可以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必须先经侦察、分析和识别后才能选定最佳的干扰种类和干扰信号形式。无直接先验知识是电子对抗的难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