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民國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季剛過,大學剛開始錄取。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充滿傳奇的民國高考吧!

臧克家報考青島大學,國文試卷出了兩道題:

一、你為什麼報考青島大學,

二、作一篇雜感。

兩題任一個。臧全答了。

雜感只寫了三句:“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無底的苦海。”數學白卷。意外收到通知書。

朱自清1916年報考北大,數學0分,作文滿分,錄取。

不拘一格的民國高考

錢鍾書1929年報考清華,據說英文滿分、國文接近滿分,數學卻只有15分。按說這種情況是不能錄取的,羅校長因為愛才(加上自己當年也是類似經歷),便破格錄取。

季羨林1930年報考清華,數學只考4分,而他的第一志願居然是數學系。但因為其他科成績均很優異,最後仍被清華西洋文學系破格錄取。

不拘一格的民國高考

康白情1917年考北大,國文和英文都考了第一,數學卻考了零分。開始北大是不肯錄取他的,後來是胡適以辭職要挾,北大才無奈地錄取了他。

周祖謨:1932年考清華,答對陳寅恪的怪題,試題很新穎,有一題是“對對子”,題目是上聯“孫行者”,要求對下聯。

他當時想對的:一是王引之,二是胡適之。結果就以胡適之為對。陳寅恪看了他的答卷,頗為讚許。

不拘一格的民國高考

放在今天,這些某方面的奇才都是沒辦法上大學的。我們追求完美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確實對大多數人是必要的通識教育。但對一些偏科的奇才來說,確實是埋沒了他們啊!

畢竟人無完人,數學不好,並不能說明就不能成為文學、歷史、哲學大家。政治、歷史學不會也不妨礙成為一個數學、物理領域的高手啊!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