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提升偿付能力需练好“内功”

近期,国内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18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统计显示,有40家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去年3季度有所下降,占比超过一半,并有多家险企偿付能力未满足监管要求。业内人士表示,投资收益明显下滑和去年保险业增速下降,是多数险企偿付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险企提升偿付能力需练好“内功”

供图 今日头条

去年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下降

偿付能力是保险业监管的重要指标。根据监管要求,险企偿付能力达标标准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达标标准为B类以上。在已公布偿付能力报告寿险公司中,中法人寿、吉祥人寿、百年人寿、珠江人寿等偿付能力未达标;财险公司方面,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大部分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0%以上,但渤海财险、安华农险、中煤财险及国泰财险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已低于150%。

“目前来看,保险业偿付能力的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但偿付能力是动态指标,如果整体在监管范围之内波动,问题不是很严重。首先,若发现偿付能力不足,险企本身会进行调整,如通过增资扩股、业务结构调整、财务再保等手段,调整报表结构;另一方面,如果险企的偿付能力没有达到监管要求,监管部门也会采取相应措施。”

朱俊生介绍,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可以偿还债务的能力,为了应对险企所承担风险而在资本上进行准备。偿付能力下降,很大程度上与风险状况息息相关。“举例来说,如果险企业务快速拓展,而资本没有同步增长,就会引起偿付能力下降。需要注意的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是影响偿付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险企不可能无限制增加资本,在资本金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通过‘内生’的企业利润来充实偿付能力。去年,整个保险业经营绩效不佳,尤其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下滑明显,对各家公司利润影响很大。”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2018年保险业保费数据,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8016.62亿元,同比增长3.92%,但增速较2017年放缓14.24个百分点;全行业投资收益下降更明显,以上市险企为例,中国人寿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同比减少50%-70%;中国人寿2018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已同比下滑15.54%。

投资能力待提高

展望今年,朱俊生认为,保险业的增长压力依然不小,但相比去年或有所改善。“从2018年月度数据看,‘开门红’有超过20%的负增长,此后才慢慢恢复。如果延续该走势,今年增速虽不会很快,但要比去年好一点。”朱俊生指出,“但今年的投资收益如何,现在还不好判断,总体来看压力犹存,各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或仍将‘负重’。保险最重要的是需要调整业务结构,降低风险,尽可能将风险与资本相匹配。与此同时,尽可能提高投资能力。”

事实上,新年伊始,已有部分险企开启增资之路。2月13日,华泰人寿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于2019年采用定向增发股份的形式增加注册资本金4亿元。华泰人寿2018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四季度末,该公司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61.98%,而三季度末均为169.24%。

2月14日,北大方正人寿官网披露,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19.3亿元变更为28.8亿元,增资金额为9.5亿元。北大方正人寿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累计净利润3816万元,四季度末公司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72.5%,较三季度的188.07%略有下降。

在拓展险资投资范围方面,监管层近期也不断释放利好。沪上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监管部门主要围绕拓宽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助力于三大攻坚战和国家各项重大发展战略等方向放宽险资投资范围。“未来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银行存款交易对手标准、普惠金融领域的放贷限制、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范围及审批速度等方面的政策或需进一步优化。”该人士表示。

记者 李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