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功的人,为什么当初却未能考取一个更好的本科?

网友一:

学校有985、211、本一本二本三之分,不过也就是知道分数越高考的学校越好,至于好大学和差大学的具体差距还不太清楚,对大学的层次和实力对自己将来就业的影响没有直观的感受。随着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越来越意识到好大学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了。有了对比就有伤害,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将来通过考研一定要进入某知名大学,因此会异常努力。

考研成功的人,为什么当初却未能考取一个更好的本科?

网友二:

高中、考研都是人生的拐点,至于能否把握机会,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个人的认识。很多学生开始可能不太重视,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开始,开始慢慢意识到高考或考研的重要性,只是时间的问题。

高考的时候,你会想只要考上大学就行,考研的时候,你会非常清楚,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和985名校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有着怎样的差别。一个尽力而为,一个拼尽全力,结果就会不一样!

网友三:

高中、考研都是人生的拐点,至于能否把握机会,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个人的认识。比如我的学生,两个人都考上了燕山大学,一个孩子成绩好,早一年考上,毕业后直接就业,说什么不愿意考研,现在在石家庄某企业工作。另一个复读了一年才考上。不满意自己现在所上的大学,坚持考研,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他们两个人选择了不同道路,至于说谁的结果更好,好像无从评判。这个东西还是看个人所需吧。

考研成功的人,为什么当初却未能考取一个更好的本科?

网友四:

在高中的时候,大家的目标都是考大学,作为高中生,可能不清楚原来大学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不知道普通本科生和清华毕业的学生就业差距那么大,,不知道很多500强企业是非985/211不要。

等上了大学,自己认知越来越深入,在生活上碰到被歧视的事情或者是被现实打压。才能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渺小,自己的大学身份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梦想。

网友五:

那些一开始就进入名校的同学,因为感觉已经有名校光环了,可能在思想上就放松了,他们承受的压力要小,自然进步的动力也就小。很多名校的本科学生就业就很好,他们可能觉得早晚不就是为了就业吗,何必还要浪费时间去读研呢。事实上,现在名校的学生也很拼的,我孩子就读某211大学,学校管理很正规,学风很正,学业负担也非常重,他们也非常努力的。

考研成功的人,为什么当初却未能考取一个更好的本科?

网友六:

为高考是目前国内最难、最公正、最标准的考试,它考核的不但是学生的勤奋度,更多考核的是学生的智商。在排除偶然性因素之后,没有较高智商的学生一般是进不了985之类的高校的,哪怕他(她)非常努力。个人一直有个观点:高考分数差30分,智商就有差异。所以,高考后,全国最优秀的高中生大多进了985与211高校。

而研究生考试考核的更多是勤奋与坚持,进入高校后,只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付出时间与精力后一般都能考上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