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干货:说说华为15W和小米20W无线快充

雷总和李小龙都发了一篇宣传性质的科普,吹自家的无线快充,没想到里面还真的有点干货。

这俩无线快充的实现思路有一些类似,却不尽相同。

科普干货:说说华为15W和小米20W无线快充

科普干货:说说华为15W和小米20W无线快充

先说结论吧

从原理上看,小米实现更高的无线充电功率是没问题的。

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小米多了一层DC-DC电路,会占用手机内部空间

传统的无线充结构:充电板线圈→手机线圈→DC-DC降压得到电池充电电压。

科普干货:说说华为15W和小米20W无线快充

锂电池充电一般是4.4V,DC-DC降压时电压差越大,发热越大,所以这种结构限制了功率,限制电流也可以控制发热。

科普干货:说说华为15W和小米20W无线快充

要提高功率,就必须降低发热,提高降压过程的转化率。

所以电荷泵技术登场了,这里务必祭奠一哈先驱者魅族

电荷泵的转化率可达97%以上,缺点是电压只能降到一半,充电4.4V,电荷泵输入端就必须是8.8V

华为的无线充结构:充电板线圈→手机线圈(8.8V)→电荷泵4.4V→电池。

科普干货:说说华为15W和小米20W无线快充

只改了降压电路,电压固定了,瓶颈在于线圈电流

科普干货:说说华为15W和小米20W无线快充

小米的无线充结构正好突破了这一瓶颈:

充电板线圈→手机线圈(15V)→DC-DC降压8.8V→电荷泵4.4V

线圈发热是不可避免的,降低线圈发热就必须降低电流。初中物理应该都学过吧,最大电流限制了,要提高功率,就必须升压。

小米直接把手机线圈的电压提高到15V,这样功率上限提高到了华为的2倍。

15v-8.8v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降压过程,小米这个手机端发热肯定比华为大不少。不过华为方案的缺点就是虽然不发热,但是要想提供功率就只能加电流,那么增大电流对无线线圈的要求又提高不少,这就比较困难了,毕竟手机内部空间有限,不能像有线快充那样直接加粗线材

不过小米这个为了照顾发热,肯定功率也放不大开,实际无线充电水平肯定没有5W这么大的差值

不过电荷泵不认账怎么办,小米只好把DC-DC塞回手机里。

DC-DC有一个好,就是电压控制精确,能准确输出到8.8V,再由电荷泵二级降压到4.4V,给电池充电。这整个电路里面,线圈才是功率损耗的主要零件,,也是体积最大的部件,,同样功率,,电流大一倍,,线径就同样得加大,华为方案很明显会导致线圈的巨大化。。

其实,我认为最终极的无线快充,应该是2级电荷泵降压,也就是:线圈→手机线圈(17.6V)→一级电荷泵(8.8V)→二级电荷泵(4.4V)

不过这个电压很特殊,我不知道主持PPS的PD头能不能输出这个电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