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四川地理標誌產品」古藺趕黃草

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方志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古蔺赶黄草
「方志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古蔺赶黄草

古藺縣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南部邊緣,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過渡帶,烏蒙山系大婁山西段北側,西面與敘永縣毗鄰,東南北三面與貴州省畢節、金沙、仁懷、習水、赤水交界。境內海拔300~1843米,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地形起伏較大,山巒聳立,溝壑縱橫,四季分明,規律性強,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地域差異大,不同地域氣溫分佈差異也大,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溫和貴州高原乍寒乍暖的氣候特徵。

「方志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古蔺赶黄草

趕黃草

古藺縣桂花鎮位於縣城西北面,距縣城38千米,與敘永縣水尾鎮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衣帶水,與省級黃荊風景區山水相連。鎮境內群山環抱,溝壑縱橫,溪多林茂,海拔696~1845米,面積128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78%。該鎮2002年被列為市級原始森林、杪欏群、古墓群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中藥材、林木生產為主的鄉鎮,世代有栽種趕黃草的悠久歷史,使得趕黃草這一中草藥更易得到培育和推廣。林區內立體氣候明顯,適合多種野生動植物生長,有藥用植物574屬,902種,其中有中藥材247種,草藥655種。

趕黃草,史載於《救荒本草》《天寶本草》,在《中藥大詞典》《四川藥典》均有記載。又名扯根菜、山黃鱔、水楊柳,為虎耳草科,扯根菜屬植物扯根菜的乾燥地上部分。載夏、秋季節採集,除去雜質、乾燥或鮮用。扯根菜為苗族傳統藥物,民間以其全草入藥。全草性溫、味甘、無毒、具清熱、利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去黃疸等功效。主治黃疸、水腫、經閉、血崩、帶下、跌打損傷,以及各型肝炎、膽囊炎、脂肪肝等。

「方志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古蔺赶黄草

特色中藥趕黃草基地

桂花鎮使用趕黃草的歷史悠久,漢恆帝建和、光和年間(公元147—178年),彝民自黔西北入境,與當地苗民一起成為當地居民,開始“丟刀落業”的歷史,明清大批兩湖兩廣移民入境定居,開始“討詔落業”。在桂花、黃荊定居的移民發現當地苗民、彝民喜歡用一種名為“趕黃草”(又名:水澤蘭、扯根菜、山黃鱔、水楊柳)的野生植物治療黃疸病和腹水病,並日常作茶飲用或做菜食用,以預防黃疸病和腹水病的發生。同時,苗民、彝民喜飲酒,為增加酒量和防止酒醉不適,苗、彝民在喝酒前、酒中、酒後會大量飲用趕黃草茶水,世代沿用。20世紀60年代初,古藺縣成立626中藥研究所,對野生趕黃草的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進行專題研究,發現趕黃草能減低飲酒及藥物對肝臟的損害,對甲肝、乙肝、慢性活動性肝炎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桂花鎮趕黃草種植區域在海拔800~1400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高,人口密度小,無工業和生活汙染,土壤、氣候、降水等自然環境條件有利於趕黃草生長,是優質古藺趕黃草的最佳核心原產地,古藺趕黃草的野生馴化培育也是取種於桂花和黃荊原始森林區並首先在桂花繁育成功的。桂花示範區的趕黃草種植面積達4865畝,黃柏、厚朴、杜仲、銀花等中藥材種植面積4000餘畝。

「方志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古蔺赶黄草

特色中藥趕黃草基地

21世紀初,國營古藺縣製藥廠改製為民營企業後,新企業針對626中藥研究所對趕黃草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的研究成果,在桂花鎮羅江村(原始森林旁)採集野生趕黃草種子就地進行馴化培育,成功後將趕黃草提取物生產“肝蘇顆粒”(中成藥)面向市場銷售,並將趕黃草種植基地保持在桂花鎮境內,古藺縣製藥廠改制後更名為古藺肝蘇藥業有限公司。

撰稿:瀘州市地方誌辦公室

朗讀:何曉波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朋友圈。

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方誌四川”微信號。

「方志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古蔺赶黄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