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2月23日記者獲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兩個重要文件。
文件提出,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的總體目標,並明確要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般不低於4%。
兩文件頒發:
頂層設計和行動方案各有側重
教育部稱,《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與以往的教育中長期規劃相比,時間跨度更長,重在目標導向。而《實施方案》定位於行動計劃和施工圖,是本屆政府任期內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突出行動性、操作性,重在問題導向。
據教育部,2035年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時間節點,因此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
戰略任務:
學前教育與職業教育仍是關注重點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包括各級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等。
具體而言,學前教育與職業教育仍舊是關注重點。《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以農村為重點,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力發展公辦園,加快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等。
在教師層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再次強調師德師風,並提出完善教師資格體系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師職稱、崗位和考核評價制度,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等。此外還提到,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推動我國同其他國家學歷學位互認、標準互通、經驗互鑑;推進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完善流動人口子女異地升學考試制度等。
而《實施方案》聚焦當前,提出了未來五年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大任務,其中包括立德樹人、基礎教育鞏固提高、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深化重點領域教育綜合改革等。
保障措施:
確保教育支出只增不減 佔GDP比例不低於4%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了三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在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落實機制外,還提出完善教育現代化投入支撐體制。健全保證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般不低於4%。
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完善多渠道教育經費籌措體制,完善國家、社會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擔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的機制,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優化教育經費使用結構,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建立健全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經費監管體系,全面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建立協同規劃機制、健全跨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建立教育發展監測評價機制和督導問責機制,全方位協同推進教育現代化,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主動參與教育現代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潘燦 校對 何燕
閱讀更多 新京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