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为什么总和“傻”联系在一起?屁股开花头埋地了解一下

东北有三宝,人参狍子乌拉草(顺口一说),除了乌拉草,人参狍子都广为人知,而狍子这个小动物随着网络发展和信息传递逐渐的快捷,其势头隐隐盖过了神兽羊驼。令人好奇的是,人们称呼狍子时,都喜欢在前面加个“傻”字,这是为何?

狍子为什么总和“傻”联系在一起?屁股开花头埋地了解一下

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狍子受惊以后尾巴的白毛会炸开,变成白屁股,然后思考要不要逃——这就是现实版吓得屁股开花了。因为狍子尾巴内侧是白色,受惊后会翘起(炸开),看上去成为白屁股。这其实是很多种鹿科和牛科(羚羊类)的共同特征。白屁股的作用究竟有哪些,现在还不十分清楚,至少这能在信号传递上起以下集中作用:

  1. 警示和迷惑作用。
  2. 视觉引导作用

别的动物受到惊吓一般都会撒丫子跑,而狍子的反射弧显然比较长,还在思考要不要跑...

狍子为什么总和“傻”联系在一起?屁股开花头埋地了解一下

二、被猎人追赶了会把头埋到雪里,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

狍子遇到危险时,会毫不犹豫的释放大杀招——把头扎在雪里。因为这样狍子会觉得危险不会发现它,它也看不到危险了。据说在东北打猎狍子很简单,一根木棒足矣。当你追逐狍子时,突然停下大喊-声,这货的好奇心会瞬间爆发,停下脚步,扭头看你,你再追,它再跑,接着再回头看...无限循环。你累了不要紧,做一些勾起这货好奇心的事情就好了,这货会乖乖的跑过来看个究竟,甚至当猎人在处理猎物时,傻狍子还会成群结队的跑过来围观......

狍子为什么总和“傻”联系在一起?屁股开花头埋地了解一下

现在每年被非法猎杀的狍子越来越多,它是从东北到华北地区被猎杀最多的中型兽类之(之二是野猪)。在这些地区的山上你如果看到高度在60-100厘米左右的粗钢丝套子,那就多半是针对狍子的。狍子肉价格持续走高,而很多卖狍子肉的餐馆在被盘问时往往会说是人工养殖的——其实哪有那么多人工养殖的狍子,绝大多数狍子肉的来源都是野外捕捉,这也导致这种动物在很多传统栖息地都已经销声匿迹。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用在狍子身上非常合适;在一次郊游中管住自己的嘴,可能就会挽救当地的一只狍子。

狍子为什么总和“傻”联系在一起?屁股开花头埋地了解一下

毕竟人家也是很可爱的小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