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不是一家咖啡企业,而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瑞幸咖啡不是一家咖啡企业,而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今年2月初,多家媒体报道瑞幸咖啡将在5月左右融资100亿叫板星巴克时,瑞幸咖啡一下子就这么冒出来了。从此前的默默无闻,到霸占各大相关媒体头条,再到圈内朋友讨论的热点话题,仿佛就是一个吸流量的巨大怪兽,并且永远不知道满足。

从曝光至今不足2个月,我们听到无数咖啡行业内人士对于瑞幸咖啡的不看好,无非聚焦于其咖啡不好喝。

但是,瑞幸咖啡真的是一家咖啡公司吗?

我们可能更认为其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此为我们第一次公开评论瑞幸咖啡)

如果将瑞幸咖啡定义为一家咖啡公司,那么就目前的模式来看,其迟早要完。

但如果将瑞幸咖啡定位为一家互联网企业,那么就目前来看,其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正确的。

手法一:融资个10亿,叫板星巴克?

一个自己打造的品牌,全国门店不足百来家的咖啡连锁铺(相比咖啡馆,我们更认为瑞幸咖啡是咖啡铺),何来底气融资10亿?但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夸张手法运用的好就能给你带来无限的曝光与流量。

叫板星巴克?完全是两种生态的产物。喊出这种口号,一种可能是瑞幸团队完全不懂咖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现阶段也就对比星巴克能带来曝光与流量。

“融资10个亿,叫板星巴克”在我们看来,这只是瑞幸咖啡为带来流量与曝光的一个手法而已。

当然,融资是要融的,但10个亿是天方夜谭,叫板星巴克,是实在没有其他对比对象可选择了,这也目前我国咖啡市场品牌缺乏的表现之一。

手法二:同一时间,几乎所有媒体都报道

“融资10个亿,叫板星巴克”,如果在瑞幸咖啡企业内部喊,那就是一句政治性的口号,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但如果是由媒体来传播,那就是一句自带流量的广告体。

我们看到,就在今年1月底左右,几乎所有媒体都对瑞幸咖啡的此举大肆报告,也帮助到了瑞幸咖啡的种子用户积累。此乃互联网企业惯用之手法。

手法三:只接受线上下单

尽管现在是移动支付的年代,但除了瑞幸咖啡还有哪家咖啡品牌敢用只接受线上下单与支付?

瑞幸咖啡愿意如此做,只因为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不看重门店数量,更关注用户流量、用户数据以及软件下载量,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估值的重要参数。

手法四:无时无刻的自我报道

近日又被瑞幸咖啡的一张宣传图给刷屏了,乍一看,原来是武汉光谷店开了。

瑞幸咖啡不是一家咖啡企业,而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瑞幸咖啡无时无刻运用着其互联网基因向潜在用户直播其成长过程。

手法五:大肆烧钱模式

“首杯免费,买2赠1,买5赠5”,这些促销手段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实并不陌生。互联网企业烧钱阶段的惯用模式之一。

烧钱,快速获取客户,融资,再烧钱,再获取客户,再烧钱,整合市场,最终一统天下。

因此,说到底,瑞幸咖啡还依旧是一个互联网企业。

尽管如此,瑞幸咖啡还会面临很多问题,任何一个都可能让其功亏一篑。

1.瑞幸咖啡正在尝试一个连星巴克都不敢做的事情——咖啡外送

对于咖啡而言,热度是保持其优质口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夏天可能还好,但在冬天。刚出杯和已经出杯10分钟的咖啡口感是截然不同的。而目前瑞幸咖啡的从出杯到送到客户手上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口感已经变差,这也是网上普遍认为瑞幸咖啡不好喝的原因之一。

对于咖啡外送而言,风险很大。做成功过了,就是“历史第一人”,做失败了,就是自毁长城。

2.就算融资之后开到500家,那又如何?

作为瑞幸咖啡,其咖啡铺永远是固定的,这就限制住了能覆盖的消费群在3平方公里左右。就算其在5月完成融资并在全国开了500家门店,那他所能覆盖的消费群也不过1500平方公里而已。

除非无休止的烧钱开店,不然瑞幸咖啡总有发展停滞的那一天。

3.过了优惠期之后怎么办?

我们曾经问过几个送瑞幸咖啡的快递小哥,其都表示瑞幸咖啡目前订单量很好,但认为客户之所以买更看重的是优惠。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买5送5,那过了优惠期之后,瑞幸咖啡该如何提升业绩?

最后,无论瑞幸咖啡的最终结局如何,我们都应该感到庆幸,在一个咖啡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国家,终于有一个敢于向占领全国市场为目标的民族品牌诞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