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上次去淮安参观淮安府暑的时候,曾经在车上看到过这块淮阴市碑,只是这块碑所在的位置是一个三叉路口的街心岛,周边无法停车,再加上时间比较紧,就没停下细看。这次我将车子停在了总理故居停车场,然后一路步行由南往北参观了镇淮楼、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中国漕运博物馆,从博物馆的北门出来,隔着一条东门大街,正对着博物馆北门的是淮安府暑,而沿着东门大街往西走百来米,就能看到这淮阴市碑了。 淮安有两大名人,往近了说是总理,往远了说就是韩信了。相传汉初韩信受封淮阴侯时,立了这块碑,后因年久蚀损,明万历年间重修,然后就到了那场很有文化的革命了,碑毁。1987年,政府欲重立此碑,但只找回了三分之一残碑,只得按明万历碑的原样复制了一块,就是我在路口看见的这一块了。背身正面阴刻有“淮阴市”三字,左侧偏下有“东鲁刘大文题”六字,是明万历年间,时任淮安知府的山东人刘大文题写的。碑身反面刻有“汉淮阴侯韩信故里”八字。整座碑镶嵌在一座砖砌碑亭中,正反面开拱券门露出碑身,正面门两侧有门联,上联“王孙遗址”,下联“国士无双”;反面门两侧有警示联,左为“文官下轿”,右为“武官下马”。(以上摘录整理自网络)

淮阴市碑现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看到这“淮阴市”三个字,淮阴、淮安这俩名字又开始在我脑中纠缠。淮阴市碑的南面有条上坂街,是淮安的一条著名老街,不过现在就是条狭窄拥挤的商业街。我穿过上坂街,回总理故居停车场取车。

沿着镇淮楼街往东开半公里左右,就看到了路左边的韩侯祠。据网上介绍,以前的韩侯祠有前殿、穿堂、后殿、后楼、后花园等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分布,规模比较大,建国后被拆得拆,毁得毁,现在的韩侯祠只剩院落一进了。走进上挂“汉韩侯祠”石制横额的仿古大门,迎面是一座砖砌照壁,上有“灵武冠世”四个鎏金大字,绕过照壁,是条柏树掩映的通道,通道的那头,就是院落尽头的享殿了。享殿三间,建于清朝,为原韩侯祠建筑群中仅存,虽未被拆毁,却也是形制大改了。享殿中间大门上有“勋冠三杰”的匾额,两侧外廊柱上有对联,上联“英雄既许驱驰,固已誓忠汉,讵肯听蒯生之计”,下联“豪杰非无智略,顾乃罔筹刘,只为酬萧相之知”。享殿内正中塑韩信立像,内着战甲、下套战靴,外披战战袍,头扎纶巾,白面八字须,作儒将装扮,不过粉色的战袍让人觉得有点古怪。

除了塑像,享殿内空空的,仅四壁有些展牌、碑刻和楹联。其中东西山墙上各有一块清碑,是古物,西边一块较小,为清康熙年间曾主持重修韩侯祠的山阴县令徐恕撰写,已大部漫漶不清;东山的一块是驻淮漕运总督德保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撰写的,德保很推崇韩信,曾在山西灵石县的韩侯岭上祭奠过韩信墓,到淮安上任伊始,便祭拜韩侯祠,并赋诗一首,刻于碑上,“曾于古岭奠公坟,故里初来访旧闻。胯下有人驱壮士,冢旁何处葬将军。假王生死权萧相,震主功勋失后君。飒爽英姿遗恨在,灵祠日暮吊寒云。”(以上摘录整理自网络)

院子的东西廊道内,山墙上镶嵌着很有关于韩信的碑刻,内容是历代的,或赞或叹,不过都是今人所书。韩侯祠也是淮安市保。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淮阴市碑与韩侯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